萬曆靖明

第96章 承上啟下

李太后大轎十分寬敞,此時轎中有兩名侍女分立兩側,一人輕輕捏肩,一人揉腿。

捏肩那人就是靈兒,靈兒如今已經成為尚儀局尚儀,是個正五品的女官了。

在大內除了二十四監衙門以外還有,女官還有六局一司,分別是尚宮居,尚儀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寢局,尚功局。

尚儀局設尚儀兩人,掌禮儀起居事,因為靈兒是蘇州出身,所以她性格溫柔細膩,處事得體,有分寸,善解人意。

還會唱些南方小調,經常能給人解悶,所以李太后將她留在了身邊。

又走了幾里路,李太后聽得耳旁幾聲炮響,掀開簾子問道:“咱們到哪了?”

那女官答道:“回太后,奴婢剛瞅見已經過了崇文門城樓了!”

“啊!那應該是快到了!”李太后伸了個懶腰,笑著問道:“靈兒,你有沒有發現鈞兒現在越來越像個皇帝了?”

靈兒扯唇一笑:“太后娘娘鴻福齊天,陛下又是天生龍種,天資聰慧,定能佑我大明國泰民安,永世傳承!”

李太后聽了瞬間感覺心中花海綻放,揚唇一笑,伸手在靈兒鼻子上輕輕一刮,說道:“就你嘴甜,你跟咱也有好多年了,一會兒祈福的時候,咱在佛祖、菩薩面前,給你也許上!”

靈兒淺蹲了個萬福,:“奴婢謝娘娘大恩!”

李太后點了點頭,從轎桌子上拿起一本書,細細翻看了起來。

正看至精彩部分,忽然又響起九聲炮鳴,只聽外面有一女官輕聲道:“娘娘,這就到法海寺了!”

“一切都依安排來!”

轎子停穩當之後,靈兒攙扶李太后下得轎來,一眼望去都是早已跪好接駕的僧人。

這時鼓樂齊鳴,鑼鼓喧天,好不熱鬧!

法海寺住持方丈如心上前領著李太后準備在各佛殿敬香拜佛。

走至山門殿時,李太后抬頭看去,見左右兩側立有兩尊金剛像,他們高大雄偉,頭戴寶冠,忿眉怒目,齜牙咧嘴,手執金剛杵,共同把守山門,顯示出了佛門的威武森嚴,使人頓起惶恐、敬仰之心。

過了山門殿就是天王殿,只見正中供奉的是彌勒佛,有人言道,彌勒佛的金身模樣依據的是五代時的契此和尚,傳說此人是彌勒的化身,所以後人廣塑造像供奉,法海寺自然也不例外。

彌勒佛的背後是手執寶杵的韋馱,韋馱以守護伽藍著稱,所以特別受佛教的尊崇,大明所建寺院都奉他為守護神。

而眼前韋陀的降魔杵平端在手中,說明法海寺是中等規模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一天。

李太后每到一殿敬香拜佛時,靈兒就會領著一隊女樂開始演奏佛曲。

因李太后信佛在宮中是出了名的,因此靈兒常常在藏書閣中遍覽前代得道高僧以及禪師的經文譜本,最後在編纂成曲子。

可今日演奏的佛曲,悠揚高亢,如九霄之上鳳凰展翅,迭奏若空靈出穴,既能淨化心靈,引動天地靈氣,又不失皇家氣派與典雅。

如心和尚修佛問道多年,所研佛曲也是恆河沙數,但是今日宮中演奏的佛曲,自己是從未聽過的。

帶著心中疑問,如心和尚雙掌合十,開口問道:“貧僧自認所聽佛曲無數,但此曲竟然全無印象,怪哉,怪哉!”

李太后笑了笑說道:“沒想到這世間竟然還有大師沒聽過的佛曲。”又朝靈兒問道:“你們方才演奏的是什麼曲子?”

靈兒輕輕提起裙子剛要下跪作答,卻被李太后伸手扶住:“這裡磚地不比宮裡地毯,會弄汙你的羅裙,還是坐下答吧。”

靈兒點頭蹲了個萬福謝過,重新坐下答道:“回娘娘,大師的話,奴婢們演奏的這曲名叫《萬物水琉璃》。”

“萬物水琉璃,這名兒好!”

如心和尚也問道:“尚儀,請問你這套《萬物水琉璃》是何處的譜本。

“就取自宮中藏書閣以及教坊司。”

“阿彌陀佛!”如心雙掌合十,又唸叨了起來,老和尚這份木訥與虔誠,倒讓在場眾人都十分感動。

短暫的歇息後,李太后繼續開始拜佛,她地位顯赫,竟然能如此虔誠,法海寺的眾僧人瞬間敬佩不已,

天王殿左右兩側是四大天王,分主“風調雨順”之職。手持琵琶的是東方持國天王,手執寶劍的是南方增長天王,手持雨傘的是北方多聞天王,手捉靈蛇的是西方廣目天王。

一行人繼續走,則來到了大雄寶殿,這是寺院的正殿,一般供奉釋迦牟尼,但也有供奉毗盧佛哦豁阿彌陀佛的。

佛像兩旁分侍著釋迦牟尼的兩大弟子,年老的是迦葉尊者,中年的是阿難尊者。

釋迦牟尼的近侍也有配以文殊、普賢兩位菩薩的。

大雄寶殿兩側和殿後分別塑有十八羅漢和三大士及海島觀音像。

其中“三大士”分別指的是文殊、普賢和觀音,他們三人騎著虯首仙的青毛獅子、靈牙仙的白象和金光仙的金毛吼。

這些菩薩李太后也知道,但此刻如心和尚一個一個耐心講解,其中不乏引經據典,讓眾人無不感嘆如心和尚的佛法高深。

接著是來到了觀音殿,其中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只見觀音菩薩頭戴天冠,天冠上雕有阿彌陀佛像,結跏趺坐,手中或結定印,或持蓮花,神態莊嚴而又慈祥。

在觀音左右侍立著一對童男童女,童男叫善財童子,童女是龍女。

有的塑成“自在觀音”像,一足盤膝,一足下垂。

觀音像旁放著一隻淨瓶,盛有甘露,插著柳枝,象徵以大悲甘露遍灑塵世。

最後來到的是地藏殿,這裡供奉的是地藏菩薩,結跏趺坐,神色凝重

他右手持錫杖,表示戒修精嚴,同時還表示愛護眾生;左手握如意寶珠,表示要讓眾生的願望得到滿足。

地藏像旁有時還侍立著一尊老人像和一中年比丘像,老人就是傳說將九華山佈施給地藏的閔公,比丘是隨地藏出家的閔公的兒子,法號道明。

一側中伽藍殿供奉的是三位最早護持佛法的善士:正中是為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作出貢獻的波斯匿王,左邊是他的兒子只陀太子,右邊是給孤獨長者。

殿內的兩側還供守護伽藍土地的十八位護伽藍神像,因而古時又稱“土地堂”。殿中另有一個小龕,供奉著歸佛的關公,將這位三國時代的名將也作為守護神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