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第610章 兵援河陽使弘農

方才落座,茶湯未上,王君廓急著再立功勞,便再次詢問戰況。

黃君漢乃作答,說道:“俺雖數次去信單雄信勸降,單雄信皆無回信。俺與他帳下將校,往日相熟者,也有去信,倒是有偷偷回信與俺的,有願歸降之意。唯單雄信督戰極嚴,或親到前線督戰,或親披甲上陣,這種情況下,其部攻勢連日頗猛。南城雖還在我軍手中,城外的兩處營壘,已都被其攻陷。於今南城直面其鋒,日日血戰不休,城牆已有數處破損。俺正憂慮再打下去,南城也許就不好守住了,諸位將軍今率援兵至,真如及時雨也!”

說著,他起身,捧起昨日到的李善道的令旨,與諸將說道,“此大王之令旨也。大王令俺,待諸位將軍抵達,即行計議反攻事宜。不知諸位將軍,就此各有何高見?”

王君廓、季伯常、高季輔三將,論實權,打林慮時,王君廓就是攻林慮諸部漢軍的亞將,僅次趙君德,並是前線的主將,季伯常、高季輔皆受其節制,此次支援河陽,他又是三人中的主將。論官職,他們三人的職事官儘管相同,王君廓的散官最高,為右光祿大夫,從二品。

故是聽得黃君漢此問,王君廓當仁不讓,便即應聲說道:“大王與我等的令旨中說了,鄭頲、賈潤甫龜縮管城,外以酸棗、陽武互為犄角,使大王不好攻取滎陽。今我等來援河陽,不僅是打一個單雄信的事,打贏了,還可從溫縣等地,威脅管城,對管城形成夾擊。”他一揮手,聲如洪鐘,斬釘截鐵地說道,“所以這一仗,不但要打贏,還得儘快打!”

他往堂外望了眼,南城方向的廝殺聲隱隱傳來,便接著說道,“時不我待!大將軍,不如我等即刻前往中潬,登城親觀單雄信的軍容、攻勢,若有隙可擊,便當機立斷,及早反擊。”

黃君漢的散官、職事官雖都高過王君廓,且是河陽方向的主將,李善道令旨中已經明言,王君廓等俱受其節制,但他自知謀略非其所長,王君廓此前在河東戰場大放異彩,這又打下了林慮,擒獲了宇文化及,為李善道得了傳國玉璽等重寶,更新立大功,聲名正盛,及又李善道在給他的令旨中也說了,叫他多聽聽王君廓的建議,遂在見季伯常、高季輔等皆無異議後,便點頭應允,說道:“王將軍勇猛精進,忠於王事,在下敬佩。好,就往中潬先觀敵瞭陣。”

……

席不暇暖,茶湯都沒喝一口,諸將就出北城,前往中潬。

從連線北城與中潬城的橋上,入到城中。

守將張夜義趕來陪從。

眾人登上中潬城的南城樓。

寒風捲過城頭,帶著來河水的腥氣和從南城飄來的刺鼻的血腥味。

越過連通南城的橋樑、黃河寬闊的水面,對岸南城的攻防戰況盡收眼底。

望見南城下,單軍豎立了三四架雲梯,其部兵士如蟻附般攀爬著雲梯,城頭守軍則拼死抵抗,滾木、礌石如雨落下,箭矢密集如飛蝗。另有單軍健卒推著撞車,撞擊城門。廝殺吶喊聲、傷兵慘嚎聲、戰鼓號角聲混雜著黃河的咆哮,在呼嘯的風中,構成慘烈而宏大的戰爭畫卷。

連線中潬與南城的橋樑上,運送傷員回中潬救治的擔架隊和向前線補充箭矢、滾木的民夫隊伍絡繹不絕,分左右兩道,穿梭往來,腳步匆忙,緊張而有序。

季伯常、高季輔曾參與過之前的河陽守衛戰。

指著南城城頭一面在單軍矢石中頑強豎立的旗幟,季伯常問道:“守南城的,還是羅將軍?”

羅將軍也者,改制後得任為右侯衛將軍的羅龍駒也。

黃君漢點頭說道:“正是羅將軍。前日俺欲換他下來,他殺得上了性,死活不肯,言說‘賊不退,吾不下’!說啥也不下城,就還是他在守。俺先後已經遣了數批生力軍支援。”

王君廓按著扶欄,眯著眼,凝神細望單雄信的軍陣。

眺了多時,他注意到,儘管攻勢看起來猛烈,但攻城部隊的後方,督戰隊的身影異常顯眼,刀斧寒光閃閃。恰在此時,一小隊攻城士卒被城頭密集的箭雨壓制,本能地向後退縮,隨即被督戰隊攔住,刀光閃處,數顆人頭落地,餘者驚恐地轉身,被驅趕著再次撲向城牆。

“哼!”王君廓鼻子裡發出一聲哼聲,指著那處,對黃君漢等將說道,“大將軍、諸位將軍請看!單軍攻城,看似兇狠,實則全賴軍法酷烈維繫!此等士氣,若在野戰之中,只要我突襲得手,其陣必潰!”說到這裡,看了下王君愕。

從他的神情,王君愕即知,他這通話,不只是說給黃君漢等將聽的,也是說給他聽的,是對他幾日前“我軍到後,如果出擊,就變守城為野戰,……取勝或非易也”云云這話的回應。

以眼下所見的情形言之,王君愕必須承認,他之前的判斷可能確實有誤,就點了點頭,說道:“將軍所言極是。單軍若竟是全仗軍法威懾驅使,確乎我軍只要先挫其鋒,其眾或即大潰。”

王君廓拍了拍他的肩膀,很有點“看俺先見之明”的自得,轉向黃君漢,問道:“大將軍,單雄信這賊廝,入夜後,可還攻城?”

黃君漢答道:“前幾日確是夜以繼日,攻勢不停。但這幾日,或許是傷亡太重,也或許是其士卒疲憊不堪,入夜後攻勢便停了。”

王君廓撫著虯髯,望著對岸單雄信那面在風中招展的將旗,琢磨了片刻,說道:“戰法已有!”

北風凜冽,南城戰事如火,兩邊大河滔滔。

卻就在諸人等待王君廓說他的戰法的時候。

一部數千的兵馬,打著“左屯衛將軍”的旗號,正悄然離開王君廓等部主力休整的區域,沿著黃河北岸,向西南邊黃河對岸的澠池、陝縣方向行進。

此卻是李善道透過洛陽情報,猜測王世充近期可能會要出兵陝虢,對秦敬嗣須當支援,以加強弘農的防禦力量,因特令袁德珍軍中一部,隨王君廓等部一道南下,往援秦敬嗣。如前所述,袁德珍部擅長山地戰,適合陝縣等地的地形。因李善道未令他們在河內多停,故這部兵馬的主將石鍾葵未入城拜會黃君漢,短暫的休整過後,即徑直領軍西去。

……

數百里外的弘農城下,暮重時分。

數十騎風塵僕僕行至,為首者出示的文牒上,蓋著漢王的朱印。

門吏見之,慌了一跳,不敢怠慢,趕緊請他們入城,並親自引領他們前往郡府,面見秦敬嗣。

卻此數十騎,是先已抵至弘農郡的李善道的傳旨使者。

郡府大堂,炭火熊熊。

秦敬嗣正眉頭緊鎖,在看一份剛剛送達的緊急軍報。

忽然得報,大王使者抵達,他忙起身,將軍報放到案上,快步迎出門外。

門幕掀開,冰冷的空氣湧入堂中,才點燃的燭火被風吹得搖曳不定。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