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殺敵爆裝備,富養童養媳

第57章 改進

刀盾兵的訓練,相對而言,那可真是小菜一碟。

讓他們舞刀弄盾,左擋右劈,雖說一開始也會手忙腳亂,但沒過多長時間,基本都能像模像樣。

可這鳥銃的射擊訓練,那簡直就是個大麻煩,堪稱“老大難”問題。

這難,並非士兵們都是“神箭手”的反義詞——怎麼都打不中靶心,而是訓練火器這事兒,那成本高得嚇人。

在這大明朝,就算是一根精良的鳥銃,那銃管的使用壽命也就是幾十次。

用工部造辦處的匠人曾私下嘀咕:“一根精鐵銃管的壽命,比南京秦淮河花魁的恩客還短。

每天打個幾次,十幾天後,一根銃管就報廢了,就跟那被榨乾了的老牛,罷工不幹了。

重新鍛造槍管,從開爐鍛鐵到鑽孔打磨,沒個把月甭想見著成品。

大批次下來,所需的銀子也不少。

而且這個射擊訓練,沒有大量的彈藥量是不要想出來的。

鉛子可以讓堡內工匠造一些,不過武長風現在的子藥硝土,基本上是向外購買。

銀錢與子藥原料問題,嚴重製約著武長風火器兵的發展。

不過武長風相信這個問題自己有辦法解決,軍中的那些鳥銃手,武長風還是讓他們盡情練習。

此時在堡外那個還是非常簡陋的較場上,火銃的擊發聲音啪啪不絕。

武長風正站在一隊士兵面前看一個鳥銃兵在射擊。

那個鳥銃兵或許只有二十出頭,臉長得圓乎乎的,頗為白淨,不過神情卻是專注,眾人站在自己身後仍是恍然未覺。

他熟練地裝好子藥鉛彈,然後眼睛瞄那照星,對準前方五十步外一塊靶子扣動了板機,“啪”的一聲響,卻是命中。

然後他又試射了兩槍,又是命中。

“好!”周圍的人見狀,齊聲大喊,那聲音震得人耳朵都快麻了。

武長風心裡也清楚,自己現在這隊伍,跟那大名鼎鼎的戚家軍比起來,那還差得遠。

所以訓練鳥銃時,也不敢要求太高,就在五十步外立個靶子。

不過訓練標準倒是一樣,三發全中為上等,三發一中為中等,射六次,中一次者為下等。射六次,一次不中者為不合格。

這位鳥銃手連射三銃都中,真是神射手。

武長風招來這鳥銃手問道:“叫什麼名字?什麼地方的人?”

那鳥銃手射擊時果斷專注,可面對武長風等人,卻瞬間慌了神,緊張得雙手不自覺地摸著衣角,聲音也顯得有些細氣,恭恭敬敬地回道:“回大人,小的叫吳安,乃是蔚州人氏。”

武長風點了點頭道:“你射得不錯,本官要獎勵你,來人,有賞。”

武長風賞了那鳥銃手吳安一錢銀子,然後又在較場內到處巡看那些軍士訓練,同時心裡還盤算著一個問題。

這批製造出來的鳥銃大多合格,而且銃口定製大小基本都有一定的標準。

質量的優良使得鳥銃手在訓練時可以放心地託著銃身,貼近銃尾仔細瞄準,這命中率自然就大大提高了。

不過雖是如此,各兵的射擊裝填速度還是顯得慢些。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各兵的射擊裝填速度太慢了。

就拿剛才吳安來說,差不多一分鐘才能射出一發,其他鳥銃手就更慢了。

明朝鳥銃的射擊步驟可不少,倒藥、裝藥、壓火、裝彈、裝火繩,一步接著一步。

熟練的射手,平時也就一分鐘能打一發,有些普通鳥銃手,到了戰場上,一緊張,手忙腳亂的,火藥有時候倒多了,有時候又倒少了,能兩分鐘射出一發,那就謝天謝地了。

就這速度,騎兵都能衝鋒過來砍好幾個人頭了。

雖然現在自己沒有辦法造出燧發火銃,不過可以在鳥銃的裝填速度上想想辦法。

大明軍中的鳥銃手在彈藥裝填上有一定的定製,比如戚家軍中,鳥銃手每人就揹著裝有火藥的竹管五十三個,都是定量的。

另一個袋中也放著鉛子五十三個。

不過還可以再進一步,武長風想到了後世的紙筒定裝火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