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現代大國

第58章 學正殺人事件

古代科舉一般分為三部考試重點,其一是從四書五經古往今來考官學正看重聖賢之語,將其摘錄出,讓考生以聖賢之語進行答題,該答題主要考察學子是否讀書多,是否腹有乾坤。

其二則是開始策問,如選擇古代某一時期,秦朝滅亡原因,漢朝制度問題,元代賦稅問題,讓考生根據其歷史進行分析該歷史弊端和解決方案。

而其三則是真正的策問,如問黃河魯西南一代水患嚴重,應當如何治療,洞庭湖寒潮巍寒,百姓若遷徙有何等方案,還有更加詳細的驛站荒廢如何讓驛站再次暢通並不耗費朝廷錢財,也不勞民興師動眾等策論。

中午時分,稍事休息,魏昶君滿意燒水煮茶,喝著茶,舒舒服服從包裹中掏出羊皮毯子,鋪在木板一張,蓋在身上一張,掏出蕎麥殼種子做的枕頭,然後呼呼大睡。

一時間舒服溫暖,而門外站著的衙役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

其他學子都冷的厲害,披上長袍,或者關門,一個個或烤火。

有人傳出尖叫:“試卷著火了!!!”

衙役頓時摁住亂叫的考生,撲滅火焰,隨後將考生驅逐出貢院。

——七月二十一日的現代。

莒州貢院遺址,在清朝時期這裡成為白馬書院,濟南府一代讀書人都接踵而至,唸書學子,到了民國成為了私塾,後變成了維新學院,教英語俄語,後來這裡荒廢。

而現在穿越者後盾組織-明史歷史研究小組顧成在考古該地,翻閱各屬,聯絡各地縣誌。

終於他神情凝重盯著這一段記載——「崇禎二年,莒州三考,馬學正之子一鳴驚人,策論無雙,其引用文獻通考,遂為甲等第一,莒州十餘年間最好成績,後落榜於南京,一落千丈,有人疑,其莒州考卷並非他做」

“找到了!”顧成盯著該文獻記載。

現代明史團隊給穿越者發的考題答案就是文獻通考資料。

所有就是考場,馬學正的兒子冒名了魏昶君試卷。

“大明朝的學正官職為正九品,多為官學的行政人員,如在州學等地負責教育所屬生員。”

顧成喃喃自語,該學正類似一所大學的教授。

但問題是!

該學正的其他資料不知道啊!

比如該學正的親屬是什麼人,是否是其他級別官員,是否狼狽為奸,沉痾勾結,暗中篡改試卷名。

“開始給穿越者回信,告知他危機。”

顧成聯絡西安歷史研究所。

顧成所在的貢院如今廢墟一片,甚至有一些變成了百姓菜園子,如今到處考古痕跡堆積,各所高校考古團隊挖掘出土中,而在三百多年前,這裡一股書卷之感。

甚至隔窗能看到遠處山寺,書院夜讀莒州八景之一的寺廟。

咚咚咚--寺廟響徹鐘聲。

代表下午四刻,魏昶君這才甦醒,他慵懶伸著腰,開始繼續做題。

門外的衙役已經將考題放在桌面上了。

該考題來自元時代著名學者馬端臨《文獻通考》,該書348卷,分為田賦,戶口,職役、徵榷、市糴。

而眼前這一段話來自《文獻通考》第二百多卷:天下之財,莫不生之陰陽,歸之陛下。歸之陛下,豈有公私?而今中尚方斂諸郡之寶,中御府積天下之繒,西園引司農之臧,中廄聚太僕之馬,而所輸之府,輒有導行之財。調廣民困,費多獻少,奸吏因其利,百姓受其敝。又阿媚之臣,好獻其私,容諂姑息,自此而進。

魏昶君託著下巴,眼前這段話很好理解,就是東漢末年官宦呂強寫奏章勸說漢靈帝,委婉勸說他莫要如此貪婪,吞噬百姓錢幣,縱容貪官汙吏隨意掠奪錢財。

而這段話下面有考官標語——「賦稅欲崩,東漢災頻,若君,如何處之?」

這一句話就是說,東漢末年的錢幣都被漢靈帝和姦臣玩崩了,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因為貨幣全亂了,如果你是一名忠心耿耿的臣子,面對這種危險時刻,你應該怎麼做,才能解決錢幣問題。

這便是以歷史前來尋找答案。

魏昶君思索片刻,他開始答題,現代早就給了他數套答案。

提筆,養氣,而後落筆。

「吾本願」

「然天下艱苦,民亂錢崩,吾有三策」

「其一從“為政之要,以順民心為本”中領悟為民之道」

「其二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領悟維新之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