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六看到隔壁的李嬸子一把抓住她男人的胳膊。
“當家的!咱家二丫頭還沒上戶籍呢!”
“第三條!”
啟蒙師繼續道。
“紅袍軍在各縣設育嬰堂,新生兒免費種痘,確保娃兒平安長大!”
種痘。
朱六心頭一震。
去年村頭張家的娃兒就是出花沒的,要是早有這育嬰堂......“第四條!”
啟蒙師的聲音帶著笑意。
“家中子嗣滿五人的,可送一子入紅袍學堂,讀書認字,將來考取功名!”
讀書!
朱六的手不自覺地攥緊了鋤頭把。
他家祖祖輩輩都是泥腿子,要是娃兒能識字......“最後一條!”
啟蒙師環視眾人。
“紅袍軍設媒官,撮合邊關戍卒與本地女子婚配。每成一對,賞布兩匹,銀一兩!”
“戍卒?”
人群裡有人皺眉嘀咕。
“那不是要嫁到邊關去?”
“邊關咋了?”
一個揹著包袱的年輕女子高聲道。
“紅袍軍在邊關修路開礦,日子比咱這兒還紅火哩!”
朱六聽著周圍的議論,心頭熱乎乎的。
他想起自家婆娘又懷上了,要是這胎是個男娃......不過彼時周圍也有其他的聲音。
“不會光是好處,沒有要求吧?”
紅袍軍啟蒙師笑著點頭,繼續宣讀新政。
“問得好,官府只有一個要求,凡家中孩童滿八歲者,需按官府指派,遷往邊陲、海外之地!”
人群頓時騷動起來。
“啥?要把娃兒送走?”
有人驚呼。
“別急!”
啟蒙師抬手壓住議論。
“紅袍軍官吏子嗣亦在此列,凡九品以上官吏家中適齡孩童,皆需遷往烏斯藏、撒馬爾罕、安南等地!”
這話一出,百姓們面面相覷。
朱六心裡咯噔一下,官吏的娃兒也要搬?那這事......怕是假不了。
他轉頭看向身旁的貨郎杜石頭,這矮壯漢子正撓著腦袋,眉頭擰成疙瘩。
“官府說了。”
啟蒙師繼續道。
“凡遷往邊陲之戶,免賦五年,另按人頭給安家銀十兩!海外之地,再加船一艘!”
“烏斯藏苦寒,撒馬爾罕乾燥,安南溼熱,但紅袍軍已在當地修路開礦,設學堂醫館。”
啟蒙師環視眾人。
“五年後,遷出者歸鄉探親,路費全免!”
人群漸漸安靜,有人開始低聲盤算。
朱六扛著鋤頭往家走,腦子裡亂哄哄的。
他家大丫頭今年七歲,再過一年就到年紀了。
婆娘又懷上了,要是這胎是個男娃......推開吱呀作響的院門,他婆娘正蹲在灶前燒火。
“當家的,咋這麼晚才回?”
婆娘抬頭,臉上沾著灶灰。
朱六把鋤頭往牆邊一靠。
“紅袍軍出新政了。”
他慢慢說著告示上的話,婆娘手裡的柴火掉在地上。
“要把大丫送走?”
婆娘聲音發顫。
“她才七歲啊!”
“官吏的娃兒也得去。”
朱六悶聲道。
“烏斯藏那邊有學堂,安南給船......”
婆娘突然來了精神,抓住他的胳膊。
“當家的,要是大丫去了,能識字算賬,將來......”
她沒說完,但朱六懂,他家祖祖輩輩土裡刨食,要是大丫真能......灶火噼啪,映著兩口子發亮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