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國舅

第738章 密會

“不用了。”覃雲趕緊回絕。

你李孜省這趟回京,估計能被朝中人一次性坑個大的。

你的家產還不知道夠不夠賠呢,就這你還送銀子給我?不好意思,你的銀子太燙手,我不想收。

覃雲道:“卑職先告退,兩位有什麼話,儘管商談,卑職在外守著,絕對不會讓任何人前來打擾。”

……

……

帳篷內只剩下張延齡和李孜省。

二人對著火爐而坐,李孜省好奇地問道:“這爐子造型很奇特,這火筒……是充作煙囪用的?”

李孜省一上來,就對張延齡面前的爐子很感興趣。

張延齡道:“爐子裡燒的就是本地產的石炭,不過被我做成了蜂窩煤……這鐵筒是把煙引到外面,這樣基本上就能避免中毒。我也沒想到,正月都快過去了,到西山來後還會遇到這麼極端的暴雪天氣。”

李孜省嘆道:“別說賢侄你沒想到,我也沒料到。從居庸關出發的時候還好好的,這才兩天,就成這樣了。”

張延齡好奇地問道:“李尚書出居庸關都兩天了?才走到這兒?”

“這個……”

李孜省面目羞慚,小聲道,“我不著急回京……這不是還等著山西那邊,把俘虜押送過來,一起回京嗎?我已經先讓炳坤回去了……要說,最近他可真忙,我都覺得有點兒對不起他了……”

張延齡道:“難怪沒見到龐先生隨你前來。”

“嘿,你竟然稱呼他為先生?給他臉了!”李孜省提到這個,就非常上火,道,“你就叫他老龐,或者直呼他炳坤也可。千萬別給他太好的臉色,他很容易就蹬鼻子上臉,這人……沒個正形。”

張延齡心想,沒正形的應該是你,或者說是你們這種奇怪的僱傭關係。

……

……

等李孜省身體暖和一些後,手上捧起了熱茶碗。

坐在那兒,李孜省就像被不肖子孫趕出家門的老人一般,開始絮叨起來:“……從京師出發前,我是一點都不感到害怕,以為辦完西北的差事,直接去河南治河便可。

“誰曾想,軍功從天而降,還沒來得及高興幾天呢,朝中那些文臣就開始集中針對我,真是福兮禍所依,前途難測啊!”

張延齡道:“這不挺好的麼?”

“這……還好?”

李孜省瞪大眼睛望向張延齡。

張延齡笑道:“總歸比年前進詔獄好吧?”

李孜省想了想,點頭道:“賢侄說得也有幾分道理。年前那會兒是真迷茫啊,進到詔獄裡,暗無天日,生怕出不來。但這次,那些傢伙只跟我討要銀子,那就好辦多了。只是不知道多少銀子能把他們給打發了。賢侄,你幫我參詳一下?”

“晚輩從何得知?”

張延齡顯然不想回答這麼敏感的問題。

連朝廷那些針對你的政敵,都沒說要從你手上敲出多少銀子來才能放過你,你讓我給你估個數字?

多了少了,顯然都不合適。

李孜省道:“賢侄,你覺得,三十萬兩這數字,能打發過去嗎?”

張延齡心說,還是你李孜省有錢啊。

本來都覺得你已經是山窮水盡了,誰曾想,你一上來所開價碼就是三十萬兩?

言外之意,你手頭絕對不止這數字唄!虧老張同志還以為把你坑到傾家蕩產,覺得對不起你,結果你還私藏這麼多!?

那歷史上這筆錢被誰貪了?張延齡繼續搖頭:“晚輩是真不知道。”

“賢侄你足智多謀,再加上你跟陛下隨時都能相見,揣摩聖意也更準確,幫我參詳參詳唄……”

李孜省用祈求的口吻道,“我也知道,那群白眼狼絕對不會滿足於這數字。但我大概只能湊出這麼多,這也是跟你交實底了,再多……就拿不出來了。”

張延齡笑了笑。

心裡在想,你跟老張交過實底嗎?你這話,讓別人怎麼採信?

張延齡道:“李尚書,晚輩想問一句,如果朝廷非讓你傾家蕩產,甚至還要你把曾經所有的……進項都囊括在內,得有多少銀子?”

李孜省問道:“你是說,加上曾經我給先皇的那些?還有打點各處關係耗費掉的?就是說,我所得的、經手的所有財貨總值?”

“嗯。”

張延齡點頭。

李孜省笑了笑,隨口道:“大概有個百萬兩上下吧。”

張延齡頓時明白過來,總數應該遠不止一百萬兩。

你李孜省之前幫補我張家的,就不下十萬兩,加上這次拿出三十萬兩,再算上你藏匿的一點家底——你至少會留下二十萬兩銀子傍身……也就是說,你之前賣官鬻爵貪贓枉法所得,一定是在白銀二百萬兩以上。

如此一來,你私自扣下個三成左右,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張延齡道:“如果讓他們查實賬,能推匯出多少來?”

李孜省顯得很自信,道:“那他們恐怕連三十萬兩都推不出來。畢竟沒有人會記這種賬,連我自個兒手上都沒有!很多人送了銀子,得到好處,難道要四處去宣揚?他們能掌握的證據,畢竟是少數。”

張延齡再問:“那李尚書覺得,重修黃河河道,攏共得花費多少銀子呢?”

“這……”

李孜省瞬間有些猶豫。

顯然這數字,公開賬目和實際花費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

就算之前做過深入調研,李孜省也不想在張延齡面前隨隨便便說出個數字。

張延齡道:“之前在陛下和家父面前,李尚書都有筆賬,為何在我面前又不能如實說了呢?”

李孜省嘆道:“賢侄,實不相瞞,這花費多少,不好做具體的預估。之前不過是……逢場作戲,隨便說說而已。

“真要涉及到具體落實,那還是得……稍微謹慎一些吧?但凡是哪裡稍微拐個彎或是延展一段河道,動輒幾萬兩銀子就出去了!這還都不算人力物力。”

“那二百萬兩夠嗎?”

張延齡問道。

“這……”

李孜省道,“如果是藉助淮河河道來進行拓寬和促成黃河改道的話,應該……差不了多少吧。”

張延齡點頭道:“那不就挺好?如果讓李尚書獨自承擔了修河的開銷,不用從朝廷調撥一文錢,那朝中人應該會選擇息事寧人。”

“啊?”

李孜省頓時瞪大眼。

我都說了只能拿出三十萬兩銀子,你居然直接讓我承擔二百萬兩的大工程?

張延齡微微一笑,道:“當然,家父會鼎力相助,不會袖手旁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