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大師不願意當官,不是才能不足,而是準備等待時機,輔佐人造反吧?”朱元璋面上忽地露出一抹耐人尋味的笑,望著道衍攤牌了……
朱元璋說這話時,聲音一點都不大。
但這輕聲說出來的話,此時落入到道衍耳中,卻宛若九天驚雷一樣,直接就將道衍給炸懵了!
以至於腦子都出現了片刻的空白!
心中翻起了無數的驚濤駭浪!
一向淡然的他,這時候也淡然不下去了,再強的定力,也沒有了用。
這句話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大了!就算是一個普通人突然指著你的鼻子,說你要造反,都足夠唬人一跳了。
更不要說,現在乃是在皇宮之中,殺性很重的開國皇帝,親口當面說出這等話了!
若自己心裡沒有這個想法又比較好說,可關鍵是自己心裡,是真這般想的,真的準備伺機輔佐人造反……
本以為皇帝突兀派人前來召見自己,就已經是最讓人為之震驚的了,哪能想到,見到皇帝之後,事情更加刺激!
和這些相比,皇帝派人前來召見自己,都只是毛毛雨罷了!一瞬間,道衍只覺得穿在自己身上的僧袍不見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這般明晃晃的暴露在了皇帝眼前。
一切都被皇帝看了個清楚明白,就連被厚厚的肥肉包裹著的心肝肺這些,也都無所遁形!
這是一種,他哪怕是和劉伯溫相處,也從未出現過的感受。
他自負聰明,覺得如今大明之天下,最聰明的是劉伯溫,其次便是他自己。
除了面對劉伯溫,別管面對誰,都是他將別人給看透。
可哪成想,今日遇到了皇帝,所有的一切竟都反過來了!竟然被這個之前雖未正式見面,卻早就見識了他諸多手段,自覺還是有許多瞭解的皇帝,給看了個通透……
這種感覺,簡直別提了!
對於他這種聰明人而言,是真不好受。
心中翻湧起驚濤駭浪,汗毛倒豎的同時,也下意識的身體緊繃。
猛然抬頭,望向了坐在龍椅之上的朱元璋。
一雙三角眼,滿是兇狠凌厲之色。
卻像是瞬間,就盡數扯碎了體外披著的僧衣,再無半分僧人模樣,一頭一直被僧衣禁錮的病虎,就此湧出。
聲勢駭人!
朱元璋端坐龍椅之上,眼睛一眨不眨的看著道衍,半分多餘動作也無。
道衍此時前後反差雖大,一瞬間露出的氣勢固然驚人,但對於他而言,卻並不足以達到令他驚訝的地步。
或者說,道衍的這反應,本就在他的預料之中。
在朱元璋平靜之中,甚至於帶著一些讚賞的目光注視下,道衍倒是稍微恢復了一些冷靜。
他乾脆放下了那豎立在胸前,保持佛家行禮姿勢的手掌,也沒有移開目光,就這般直視著朱元璋道:
“陛下說的不錯,小僧就是準備輔佐人造反。”
事情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自己隱藏在心中最大的秘密,都被皇帝這般毫不留情的說了出來。
道衍倒也坦蕩,直接認下了此事。
反正認與不認,已經沒有了任何區別。
是生是死,也完全不是自己所能掌控。
既然如此,何妨直抒胸意?如此,縱然是死,那也能讓自己稍微不那麼窩囊點。
當然,道理誰都懂,可是此情此景之下,面對著朱元璋這等皇帝,又有幾個人能做出這等舉止來呢?
“是條漢子,夠坦誠。”
朱元璋面上的欣賞之色變得更濃,基本上已經到了不加掩飾的地步。
若是在以往,哪怕對方是皇帝,用這樣的語氣與自己說話,並用這等目光來打量自己,道衍心中都會不快。
但自從經歷了中都城的事情後,道衍此時倒是生不起這樣的心思了。
對方這般打量自己,是理所應當。
“可你不會真覺得,咱會給你這個機會吧?”
道衍搖了搖頭:“以往多少還是有些想法的,覺得未必就沒有機會。
但中都城時,陛下喊出百姓萬歲,又以跪拜之禮,祭祀無辜慘死百姓之後,小僧就已經斷絕了這等不切實際的念頭。
只要陛下在一日,這天下就一日亂不了。
不論是是誰,都沒有辦法讓其再度陷入混亂之中。
小僧縱然自負才智,卻也不能,也不願自己動手,讓這天下陷入混亂。
導致再度民不聊生,屍橫遍野。”
朱元璋暗自點了點頭,對於道衍的這個回答還算滿意。
道衍若真的是那種完全泯滅了良知,只想著一味造反,不顧一切,草芥人命的人。
那就算是此人有著再大的才能,自己也斷然不會留他!“既如此,為何還不願為官,為這天下出一份力氣?還想著看時機尋求造反?”
原因朱元璋自然是知道的,但並不妨礙他此時當面詢問道衍。
“陛下,您在的時候,這天下固然固若金湯,沒有絲毫可以動搖的地方。
可陛下您終究有離開的那一天。
這世上沒有所謂的長生不死,陛下您也一樣不能例外。
到了那時,這天下或許就會亂起來,小僧也能等到小僧想要等的機會。”
“咱不會給你這個機會的。”
朱元璋搖了搖頭,說的很認真。
上輩子的時候,因為標兒的早早去世,導致自己很多圍繞著標兒做出來的部署,都落了空。
只能忍住悲痛,拼了命的去做調整,去補救。
卻終究為時已晚,以至於留下那般大的漏洞,在自己去世不久,大明就發生了巨大的動盪。
這輩子,這等事情,再不會發生!
“陛下,容小僧說句不好聽的實話,人死管不住後事。
始皇帝能想到他去世後,胡亥等人會做出那等事情,大秦會二世而亡?
隋文帝也同樣想不到,楊廣會把他留下的大隋,折騰的走上秦朝老路。
陛下您雖英明神武,天日之表,但也只能管住您自己這一代而已。
一旦今後龍馭賓天,後面的事情會如何發展,會不會也如同秦朝,隋朝那般鬧出大亂子來,陛下您真不好管。”
道衍說出這話後,便已經等著朱元璋暴怒,從而把自己給殺了。
這位皇帝不是一個好脾氣,而自己說出來的話,又是這般直言不諱,皇帝把自己殺了才是正常。
然而接下來,朱元璋的反應卻讓道衍又一次為之愣了愣。
因為預料之中的皇帝暴怒並沒有發生,甚至於皇帝連一點發怒的徵兆都沒有。
這讓道衍為之愕然的同時,也越發覺得當今皇帝深不可測起來。
然而,道衍所不知道的是,朱元璋之所以如此反應,是因為他知道道衍說的非常對。
若不是因為起兵靖難的是老四這個自己的親兒子,按照朱允炆那蠢貨的一系列作為,說不定自己大明還真就走了秦朝和隋朝的老路,二世而亡了。
而自己制定下的皇明祖訓這些,也沒有起到什麼作用,直接就被玩壞了。
更讓人火大和諷刺的是,後宮不得干政的鐵碑,居然被王振這個太監給砸了!若非有著特殊經歷,知道了這所有一切,就朱元璋的脾氣,不等道衍把話說完,朱元璋就已經著手將其給砍了。
“你說了這麼多,真正讓你有信心的,是咱定下的藩王分封制度吧?”
朱元璋收拾心緒,望著道衍開了口。
道衍微微一滯,卻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分封諸王的危害,漢的七國之亂,晉的八王之亂都已經給出了充分的證明。
當初朱皇帝決定分封他兒子為王,今後還要就藩鎮守各地時,朝野之中一時間議論紛紛,持反對意見的非常多。
必然會有的人給皇帝分說這裡面的利害關係。
皇帝知道這些,倒也並不奇怪。
“若是陛下準備在今後,廢除了這藩王分封制度,那小僧還真就沒了任何盼頭。”
這話說出口時,道衍已猛然驚醒,一下子明白了皇帝在這件事情上真正的用意。
只怕許多人,包括自己在內,在此之前都想錯了。
皇帝執意分封諸王,並非他不吸取教訓,而是準備先分封諸王,將軍權從諸位開國將帥手中收回來一大批。
而後再主動削藩,將軍權從諸王手中拿走,進行重新分配。
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改變,但經過了這一手後,很多事情卻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而且,他以開國皇帝外加當爹的身份來削藩,諸王絕對會老老實實,連個多餘的話都不敢說!
妙!實在是太妙了!
不愧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把自己給看了個通透的皇帝!
就是不一般!道衍都忍不住想要擊節讚歎了。
但下一刻,朱元璋卻搖了頭,非常明確的告訴道衍:“藩王分封制度,是一個非常好的制度。
咱不會廢除。
更不存在什麼以諸王鎮守邊疆,收攏軍權,而後再削藩。”
道衍又是一怔。
“要是這樣的話,那麼小僧就還有接著輔佐人趁亂取天下的機會。”
“你沒有機會。”
“陛下要在去世之前,把小僧給殺了?”
“咱也不會這般做。”
“那小僧就還有機會。”
“你沒有機會。”
朱元璋還是搖頭,語調還和之前那般平靜。
“不可能!只要陛下不廢除藩王分封制,小僧也能活到陛下後面去,小僧絕對有機會,這件事誰也無法阻止!”
道衍的語氣也變得異常堅定。
他不覺在這等情況下,還有什麼破局之法!
也不可能有破局之法!
見到已經把道衍逼到牆角,朱元璋便開口刺出最後一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