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回憶錄

第395章 請給我一個交代

長安城。

天策府中一眾上將軍都被外放到了各州,當做鎮守一方的大員。

羊侃鎮守涼州,李弼坐鎮靈武,於謹在太原,高昂擁魏、濟、兗三州之兵權,便連侯景也被留在了洛陽。

除此之外,還有三個特殊的上將軍。

高歡在鄴城,宇文泰在范陽,元欣則在彭城。

這三人或是擁有著自己的部曲、六鎮兵,或是完全只有一個虛名,所掌控的州郡情勢也很複雜。

可無論如何,北魏舊有的秩序已然被如今天策府體系替代了,卻是不爭的事實。

相比於這些上將軍,如侯莫陳崇、彭樂、薛孤延等武將,則被李爽留在了身邊,就近使用。

這些人中不是沒有想要更進一步的。

比如王思政!

他是第一批授勳的武將,也是如今唯一一個沒有提升為上將軍的大將軍。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如羊侃、李弼、高昂等人,此刻想著是更進一步,升為柱國。

侯莫陳崇、韋孝寬等人,也想要升為上將軍。

可王思政不同,他在一眾武力彪悍的關中勳臣之中,不是以武力見長,而是以基建小能手聞名。

這麼多年來,王思政修建了不少的城池。

比如柏璧城,比如弘農、洛州的許多的縣城。

王思政能成為大將軍,所需要的軍功多由此出。

不過基建總是有盡頭的,資源也是有極限的。

在將關中內外基建了一圈後,王思政發現能攢軍功的地方基本沒有了。

如太原等地,該乾的事情基本上爾朱榮、元天穆在時已然做完了,王思政用不著廢多大力。王思政倒是向李爽建議過在晉陽城之旁,汾水之東再建造一座分城,以一座小城連通汾水兩岸的兩座分城,形成一座三連城。如此一來,晉陽城的防禦將會固若金湯。不過這個建議被李爽給否了,因為花費太大。

河北、河南等地,完全用不上他來操心。

至於北地,朔州三城建造好後,也沒有基建的需求了。畢竟,朔州等地是人少地多,用不著再建城。

王思政發現,他要是想以基建之力攢軍功升上將軍,恐怕只有等修長城了!

當然,這件事情遙遙無期。

柔然主阿那瓌再次逃遁後,柔然東西兩部分裂,北地的邊防壓力驟減,進入了穩定期。

沒有軍事防禦需求,自然也不用修長城。

王思政跟隨李爽誅滅爾朱氏後,被調回了關中。

長安城也設有天策府的機構,相應的官署外,還帶著一個大的校場。

天將近午時,侯莫陳崇帶著一眾年輕的勳臣,正在校場上論武。

侯莫陳崇光著膀子,在一眾年輕武將敬服的目光之中,耍著陌刀,展現著武藝。

好不熱鬧!

官署之中,冷冷清清的,只有王思政一個人在。

不過他也沒有湊熱鬧的心思,王思政清楚,論武勇,侯莫陳崇在一眾將領之中排在前列。

他要是去湊熱鬧,也是自取其辱。

好在王思政也不是爭強好勇之輩,每日裡在天策府中,處理政務,也是自在的很。

“聽說了沒,李神軌發文書來了,要南下攻取劍閣,大王已經準了。”

一名老將走了過來,看見正在喝茶的王思政,笑盈盈說著。

老者乃是王羆,勳位為車騎將軍。他的勳位不高,剛剛邁入了將位,不過王思政對他卻是很恭敬。

“老將軍如何對李神軌如此感興趣?”

王思政早就知道了這件事情,不過王思政對此興趣不大。

無他,李神軌手中的籌碼太少了。

李神軌為陳留王,坐鎮漢中,權勢很大,可漢中之地的資源並不多。

梁漢之地看似地域很廣,可多是山地,便是李神軌能攻下劍閣,將兵線推至劍閣一線,但實際上的戰爭收益也不會多多少。

“若是李神軌攻下了劍閣,巴蜀之地便無險可守了。如此一來,正是建功之時啊!”

王羆雖說已然年老,可看著一眾後輩進步,不心動是不可能的。

無奈,王羆沒有趕上討伐爾朱氏的戰役,如今各地也沒有大的戰事,所以眼光看向了南面。

相比王羆,王思政更清楚李爽的心思。

“大王不欲興師動眾,務在儲備,老將軍怕是要失望了。”

王思政看得很透徹。

要入巴蜀,最大的困難不是劍閣等險阻,而是後勤運輸。

調兩萬兵馬自關中南下巴蜀,所需要的糧草數量相當巨大。這些兵馬本身的消耗尚在其次,路途上的耗損才是最多的。

長安三大倉中存糧降個兩三成,才只是入蜀的門檻。

除此之外,還需要將如今投入水利建設的勞力調為民夫去轉運糧草。如此一來,必然大大延緩這些工程的進度。

王思政悠悠道:

“大王不欲靡費錢糧,增兵漢中,那麼光憑李神軌的數千兵馬,恐難有作為。”

“大王何意?”

王思政做了判斷。

雖說眾人都判斷李爽要討伐南梁,可此時並沒有做好與南梁全面作戰的準備。

於南梁而言,沒有漢中,要守住巴蜀,劍閣便是唯一的生命線,重要無比。可對他們來說,要守漢中,劍閣卻不是唯一的,一路上還有數座險關,足以據守。

“劍閣在手,大王便有了籌碼和梁主討價還價。”

王羆聽了,略感失望。

便在此時,外面傳來了最新的軍報。

“大將軍,南鄭來的急報!”

王思政一笑,悠悠的喝起了茶。

“李神軌打到哪裡了?”

“成都!”

噗的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王思政看著眼前傳報的人,眼睛睜得老大,聲音都有些嘶啞了。

“你說李神軌打到哪了?”

王思政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可眼前之人卻是無比肯定。

“陳留王的大軍已至成都!”

這一刻,王思政看向了身旁的王羆,卻發現這個老將軍的目光像是狼一般。

——

成都。

李神軌數千兵馬,一路南下,根本沒有遇到多少阻力。

自劍閣易手的訊息傳遍巴蜀之後,北魏第一神將的大纛到哪,蜀地的百姓便望風而降。

梓潼、綿竹、雒縣數座重鎮不戰而降。

人心思亂!

到了成都之時,李神軌的身後已經聚集了十數萬蜀地的民眾。

看著這陣勢,本來還想要堅守成都的南梁守將也不打算繼續抵抗了,乾脆也開城門投降了。

畢竟,城中守將也清楚,城中主力軍去征討僚人了,援軍短時間內無法到達。李神軌真的要攻城,他們也守不了。

就此,李神軌率軍進入了成都。

對此,最為驚訝的不是在成都的一眾南梁官吏,也不是跟隨李神軌的一眾武將,而是策劃這一切的韓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