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謂是用心良苦。沈念相信張居正心中無私,相信張居正不會因沈念此舉有令其放權之嫌而忌恨自己,相信張居正明白他的心思,會將此策的決定權交給小萬曆。
為此。
沈念不介意被官員們誤解為追逐浮譽的淺薄之人,不介意因撰寫《安民策》,引得天下地方官吏的仇視。
為了大明江山穩固,為了天下萬民,不止只有張居正不懼與天下官員為敵。
沈念亦不懼。
他選擇了對自己傷害最大,然對小萬曆、張居正、天下底層百姓最有益的一種上奏方式。
這一刻。
張居正突然覺得自己不孤獨,突然覺得有人懂他,且能為他遮風擋雨。
這一刻。
在張居正的心裡,沈念已不僅僅是他的得意門生,而且還是與他志同道合、能夠並肩作戰的同僚。
……
近午時,文華殿。
小萬曆翻到沈唸的奏疏、看到張居正的票擬後,不由得大喜,將奏疏遞給一旁的馮保。
馮保看後,臉上頓時露出笑意。
“陛下,沈念在常朝之上言考成法之弊,而後又呈遞《安民策》除弊,張閣老即使不滿他這種炫耀行徑,然卻能看出此策確實是對症下藥,考成法是張閣老的得意之作,他放不下面子認錯矯正,故而交給了陛下定奪。”
“老臣以為,此策可行。考成法確實引得了諸多民怨,陛下若站出來,親自操持此《安民策》,必然能引得天下百姓的讚頌,使得大明江山愈加穩固。”
凡是有利於穩固和提升皇權的事情,馮保一律贊成,因為他的權力全部來自皇權的延伸。
小萬曆點了點頭。
……
午後。
沈念這道《安民策》由通政使司的文吏謄錄多遍,分發到各個衙門。
小萬曆表示:此策甚佳,他與內閣皆無異議,令六部官員立即擬定考成與安民相結合的細則。
與此同時。
小萬曆將張居正、呂調陽、張四維三名閣臣,外加吏部尚書張瀚、戶部尚書殷正茂全喚入了禁中。
考成法乃是吏部的主責,民生之事則是戶部主理。
小萬曆強調要將此事當作目前的要務去做,並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
“以河南府下轄的一州十一縣為考察點,下縣下鄉,從具體事例中提煉出官員考成與民生相結合的細則。”
此策略乃是小萬曆自己想的。
張居正聽後,甚是贊同。
這讓小萬曆甚是意外,再次覺得自己有成為堯舜之君的潛力。
而沈念知曉此事後,也甚是興奮。
小萬曆天資聰穎,若真將心思放在政事上,日後超越他爺爺(前二十年執政期),一點問題都沒有。
……
京師各個衙門的官員看到沈念這道《安民策》後,想法各不相同。
有官員覺得此策對民甚好,然對地方官員胥吏甚苛,執行上難度甚大。
有官員對沈念這種“先拋問題,再呈答案”的炫耀上諫方式,甚是鄙夷,認為沈念此舉過於張揚,實乃邀寵賣乖之舉。
還有官員認為,沈念急於擢升,自以為得到了皇帝信任,便想將自己由張居正的學生變成皇帝身邊的自己人。
……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沈念。
但鮮有人能猜到,沈念此舉,是為了給張居正減負,是為了此策更易落地實施,是為了天下百姓的幸福。
為此。
他完全不顧惜自己的名聲,無懼被地方官員咒罵。
想不到這些,不是一些官員不聰明。
而是在他們眼裡。
沈念這種損己利他的做事方式,只有傻子或聖人才能做得出來。
與此同時。
京郊縣鄉的一些地方官員胥吏聽到此《安民策》後,已開始咒罵沈念。
考成法本就將他們逼得日日忙碌,不敢懈怠。
而今朝廷又將最難做的安民親民之舉,劃入考成法之內,使得他們更加難做。
此訊息傳到民間街頭後,百姓也並非全是歡呼聲。
一些落第書生認為沈念常朝直諫,實為逾矩之舉,令人鄙視。
一些鉅商豪賈則稱此策將會破壞官場規則,使得他們的生意更加難做。
當然,也有誇讚此策的。
一些百姓認為此策可限制官吏對底層百姓的欺辱盤剝,實乃愛民之策。
……
沈唸對這些評價,完全不在乎。
他來大明一遭。
不是要做一個沽名釣譽、毫無用處的清流;不是要做一個全順君心、趨炎附勢的乖臣;更不是要做一個對上官唯命是從、玩樂至上的庸臣。
他有信念。
與張居正一樣的信念,甚至比其更加純粹。
至於他選擇苦一苦官員。
乃是因當下的大明官員,過於肥己、過於享樂,即使苦一苦他們,他們也不會苦到哪裡去。
……
又一日,入夜時分。
正陽門大街、豬市口東一座酒館的二樓包間內。
沈念做東,為梁辰、梁晴兄妹踐行。
明日一大早,二人便將跟著戶部考察河南府民生的官吏隊伍返鄉。
且作為考察隊伍的引路人,可將知曉的一切不公之事,告知戶部的官員。
這還是沈念介紹的。
此刻的二人甚是拘謹,壓根不敢抬眼直視沈念。
沈念笑著道:“怎麼突然變拘謹了,我還是喜歡你們綁架我時的那種性格!”
梁晴俏臉一紅。
“沈大人,我們錯了,以後……以後絕對不再做這種傻事了!”
梁辰則是突然站起,跪在地上。
“沈大人,我替河南府的百姓,向您磕一個,您是個好官,大明就缺您這樣的官員!”
……
半個時辰後。
沈念與梁辰、梁晴別離後,走向前方的馬車。
阿吉連忙迎了過來。
而在馬車旁還站著兩名身材魁梧的青年漢子。
此乃沈母花錢僱的護衛。
令他們保護沈念,免得再出現被人綁架的意外。
沈念坐在馬車裡,透過窗戶望向街道兩側的繁華,喃喃自語道:“大明,會越來越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