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當宗室

第1233章 男爵

表面上來看查理二世這一次回國復辟很是順利,一切都如同夢幻一般輕而易舉。可實際上查理二世心裡非常清楚,假如沒有自己手中的一千精銳再加上老丈人也就是葡萄牙國王若昂四世的支援,還有王子輝的謀劃,根本不可能做到這點。

首先查理二世挑選了一個最合適的時機,也就是英國國內各派力量和理查之間矛盾最激烈的時刻回到英國。在這個時候回來,護國主理查由於同教士、貴族們的矛盾所至,根本無力顧及他在多佛的登陸,同時他的迴歸也給了後者一個正當的政治理由,從而要求理查放棄護國主的職權,恢復英國原本的君主政體。

其次,葡萄牙王國借給他的戰艦再加上他帶回來的這一千精銳是查理二世登陸英國後立足的根本。假如僅僅只是戰艦的話固然可以起到震懾作用,但問題戰艦再厲害也上不了岸,查理二世也不可能憑藉戰艦就能壓制住各方,並從多佛一路北上前往倫敦。

在這種時候,他身邊的一千精銳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再加上葡萄牙王國給他的火槍兵,至少有了一定軍事自保能力,而這個軍事實力的存在也讓英國各方看到了查理二世能奪回王位的可能性,這也是他登陸後各方勢力陸續前來投靠,甚至主動派出騎士和士兵加入國王的軍隊的原因。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麼查理二世哪怕就能夠回到倫敦,驅逐理查,入主漢普頓宮,那麼他同樣也無法獲得真正的權力。這點從目前所發生的一切就能看出來,那些投靠國王包括主動表現出支援國王的各派都帶著各自的心思,這些人陸續把自己的軍隊派到國王身邊,並且提議由這些軍隊組成新的王室衛隊來守護國王,那麼未來查理二世就會被對方所掌控,從而成為這些人的傀儡。

貴族們的想法查理二世太清楚了,更明白他們需要些什麼。對於這些貴族來說,查理二世和所謂的護國主理查其實在本質上沒什麼區別,之所以拋棄後者要恢復君主制,迎接自己返回倫敦,那是因為利益的爭奪。

克倫威爾時期,貴族們被克倫威爾壓制的實在太厲害,所有的權力全部集中到了克倫威爾的手中,這使得把查理一世送上斷頭臺後英國的政權並沒有落到貴族們的手中,反而被克倫威爾所奪取。

這樣的結果是貴族們所無法忍受的,按照貴族們的想法原本不應該是這樣,而是應該由貴族們組成的國會來掌控英國,從而瓜分各方利益。但隨著克倫威爾的橫空出世,他們的謀劃成了泡影,對此極為不滿。

不過在掌控軍政大權的克倫威爾時期,貴族們根本沒有膽量和這位護國主抗衡,只能忍氣吞聲蟄伏起來。等到克倫威爾一死,他們的機會終於來了,繼承護國主的理查根本沒能力和他的父親那樣掌控住英國的軍政大權,所以就聯合爆發了針對理查,要求他放棄權力的政治和軍事行徑。

之所以這麼幹,是因為在經歷了克倫威爾時期後,這些貴族們也醒悟了過來,假如僅僅趕理查下臺的話,貴族們也不可能做到完美地劃分勢力,為自己獲取最大利益的地步。

這就和當年把查理一世送上斷頭臺後一樣,原本貴族們是打算透過國會來進行利益劃分的,但問題在於貴族們內部也有各方面的派系,這些派系的所至再加上政治觀點的不同,還有實力的強弱,導致相互的爭鬥不止,而當時的克倫威爾也利用了這點,最終竊取了最大的成果,從而成為了護國主。

假如新的護國主理查一旦垮臺,後續沒有更合適的安排話,說不定英國就會出現一個新的克倫威爾,這樣的結果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見的。在這種情況下,貴族們清醒認識到,目前英國恢復君主制是極其有必要的,一旦君主制恢復,那麼英國貴族體系上就有一個國王作為各派均衡的緩衝,扶持上一個國王坐在寶座上,對於各方都有利,而只要國會和朝政包括軍隊掌控在貴族們的手中,國王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吉祥物罷了,這是最好的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貴族們才會選擇恢復君主制,從而驅逐理查。不僅是貴族,教士們同樣也是如此想的,這才有了查理二世有可能復辟的情況發生。對於這點查理二世心裡非常明白,他的復辟無非就是英國國內各派利益交換的結果罷了,而他這個國王就算真正登基之後,大部分的權力也不掌控在自己手上,而掌控在這些貴族的手中。

現在這些貴族意圖把自己人安插在國王身邊,甚至組建衛隊把控住國王的宮禁,其目的顯而易見。

假如沒有身邊的這一千精銳,再加上王子輝的幫助,查理二世根本就沒多少選擇。

在原本歷史上的他一開始也只有選擇依靠西班牙和法蘭西的幫助,用兩國的軍隊來為自己登基作為軍事基礎,同時又借用英國的這些貴族們來牽制這兩國的影響,從而在其中尋找平衡。這樣做看起來似乎不錯,但有一個先天不足那就是查理二世沒有任何真正的,並值得信任的軍事力量在手。他就算平衡搞得再好,那也無非是在幾方勢力之間勉強搖擺罷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查理二世在原本歷史上恢復的王位後又不斷陷入西班牙和法蘭西的影響控制,同時也被國內的貴族們所壓制,哪怕他後來做了諸多努力,甚至不惜冒險發動戰爭,但直到去世都沒能擺脫這個困境,最終無奈在去世前放棄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把王位交給了他的弟弟,用這種方式來進行最後的抗爭。

但現在不同了,因為身邊有王子輝和這一千精銳,查理二世沒必要再和原本歷史上一樣依靠西班牙或者法蘭西的力量。同時也沒必要為了平衡倒向國內的這些貴族,使得這些貴族們利用這些手段在自己身邊安插人手,甚至掌控自己的宮禁安全了。

依靠著這些,查理二世在漢普頓宮的宮禁和人身安全得到了基礎保障,在這點上也讓查理二世鬆了口氣。

“非常感謝你,我的朋友。”查理二世由衷對王子輝道。

“這是我的義務,尊敬的陛下。”王子輝微微歉身回答道。

對於王子輝和那一千精銳,查理二世相比於其他人更信任的多,畢竟他們原本就不屬於任何勢力,而是查理二世的人,而且他們都來自於大明,在英國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外來人,他們想要在英國立足只能依靠查理二世本人,從這點來說和查理二世是一榮俱榮的。

“不過很抱歉,我的朋友,我有一個不太好的訊息。”查理二世帶著歉意對王子輝道:“原本按照我的意願,是打算立即冊封你爵位和官職的,但是你也知道正式的加冕還沒完成,從這點來說我還不是真正的國王。”

停頓了下,查理二世道:“所以對你的冊封必須等到我正式加冕之後才能進行,而且考慮到議會和貴族們的緣故,對你的爵位恐怕也無法給出相應的結果,雖然我據理力爭,但也只能為你爭取到一個男爵身份……。”

說到這,查理二世露出了羞愧之色,自覺得有些對不起王子輝。王子輝跟隨自己萬里從大明來到英國,一路上幫著自己出謀劃策,自己之所以能再回到英國,等加冕後就能成為真正的英國國王,如此功勞他作為國王卻不能給與王子輝應有的賞賜,這是查理二世心中異常遺憾和帶著歉意的。

按照查理二世的打算,原本是想直接給王子輝一個伯爵的頭銜,按照歐羅巴尤其是英國的爵位制度而言,正式爵位分為五級,這和目前大明的爵位相等,翻譯成大明的爵位就是公、侯、伯、子、男這五級。而伯爵以上包括伯爵在內屬於高階爵位,擁有這樣爵位的貴族可以說算得上大貴族了。而子爵和男爵這樣的爵位屬於低階爵位,一般都是高階貴族的旁系子弟或者次子授予或繼承,雖也屬於貴族體系,和前者相比卻又不小的差距。

此外在這五個爵位之外,英國還有兩個貴族頭銜,那就是爵士和騎士。前者從地位等同於最低等男爵爵位,但無法世襲,僅僅只是一個榮譽爵位而已,至於騎士是貴族的附庸,類同於貴族和平民之間的地位,有著準貴族的身份。

除去這些外,還有一個更特殊的爵位就是從男爵,這個爵位類同於爵士和騎士,但不同的是可以世襲,算是真正踏入貴族行列的一個次級臺階罷了,而查理二世現在只能給王子輝一個男爵的爵位,這相比他之前的承諾有著不小的差距。

聽到查理二世這麼說,王子輝心中的失望是不言而喻的,畢竟伯爵和男爵的差距有多大他再清楚不過。不過他並沒有表現出絲毫不滿,反而微微點頭表態這沒什麼,畢竟這幾日查理二世的情況他看得清清楚楚,雖然他馬上就是真正的國王了,可在這個國家查理二世實際上的權力並不大,哪怕他透過加冕後戴上了王冠,作為國王的他也受著極大的壓制,就算是大明皇帝一言九鼎可冊封貴族也需得到內閣和朝臣的同意,如沒有說得過去的理由也無法隨心所欲,更不用說查理二世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