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無二日,神皇陛下就是我們全體韓夷心目中惟一的太陽!
“哦呵呵呵~兩韓那幫化外鳥人,偶爾也能寫點人話嘛。”
唐州,國務衙門。
李明喜滋滋地讀著手裡的信。
這封信是百濟、新羅呈上的國書,以兩國國王的名義共同簽署的。、
基本就能代表兩國對大明王朝的態度了——
躺平任摸。
“半島終於安定下來了嗎?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一旁的長孫無忌一邊處理著文書,一邊三心二意地說著。
畢竟這是自從大江大河洪澇氾濫以來的半年裡,神皇陛下心情最好的一天了。
如果沒有一點反應,對陛下未免太冷淡了。
但反應太大又影響工作。國家現在多線開弓,又要建設、又要大河改道、又要籌款、又要打仗,大家手裡的活兒都堆積到幹不完。
所以,副首相隨口說兩句吉祥話,就當拍過馬屁了。
而他的上級——神皇麾下第一人——首相房玄齡,那更是連客氣都不客氣一下了,直接往上座甩出一刀檔案。
“陛下已經把手頭上的工作處理完了,有空閒看藩屬來信了?
“這個先放放,這裡有件更緊要的事。
“大河重回故道的工程方案,工部已經呈上來了,附帶民部做的工程造價總預算,請您過目。”
除了還知道叫李明一聲“陛下”以外,房相已經完全把小李當牛馬來使喚了。
“哦。”
華夏和韓人共同的太陽乖乖地接過方案審閱起來,勤勤懇懇地拉起了磨。
房間裡又安靜了下來。
日上三竿。
李明在檔案末尾簽字蓋章,又回到文頭,大筆一揮寫下“已審閱,著工部照此辦理,民部協辦”幾個大字,不禁長出一口氣。
嗯,牛馬總算把一大袋“麵粉”給磨完了。
接下來,還得磨下一袋……
李明疲勞地揉揉眼睛,餘光瞄見了書桌邊緣的那封信。
兩韓國王小心翼翼、千斟萬酌寫就的國書,就這麼隨隨便便地攤在那兒。
“姑且看看吧。”
李明再次將國書拿起。
勞逸結合,讀讀韓人的彩虹屁,就當是牛馬途中的中場休息了。
“「百濟、新羅久慕華夏,奈何山川阻擋,又有高句麗從中作梗,千百年來一直無法沐浴教化。
“「所幸韓人有幸、蒼天不負,陛下點石成兵,陽光普照之處,扶余消融、倭人授首,終使兩韓與大陸聯通,萬民得享王化……」
“嘿嘿,這馬屁拍得,有點過分了嗷,真是羞煞朕了啊,哈哈哈~”
神皇陛下汪汪大笑了起來。
長孫無忌適時地插話道:
“這怎麼會是馬屁,韓人說的都是肺腑之言哪。
“陛下如陽光普照、春風潤物,讓韓人得以生息繁榮,這次又拯救韓人於水火之中。
“您才是他們的太陽哪——當然,您也是大明惟一的太陽。”
越缺什麼就越強調什麼,副首相覺得陛下身邊是缺一個拍馬奉承的佞臣了,所以臨時客串以下。
該說不說,他這個捧哏的角色扮演得還不賴。
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吹牛皮的同時,還能把手頭上的活兒幹好。
房玄齡對陛下就沒有長孫那麼溫柔了,直接又甩過去一迭檔案。
“如果陛下閒下來了,不妨再讀讀這份摺子。
“這是袁天罡和工部合署呈上來的,提出一種在白帝城修建堰壩、預防大江雨季洪水的設想。
“藩屬之事,交由鴻臚寺辦理即可,陛下不妨先放一放。”
剛才說錯了,房相併沒有把小李當做牛馬來使喚。
因為牛馬勞作還能休息一下,小李為國拉磨,是一刻也不能停的。
“哦。”
神皇陛下老老實實地接過首相甩過來的工作,又苦吃苦吃地研究起來。
日頭向西。
李明終於將檔案搞懂了,在文頭批下“已閱,時機技術不成熟,宜先在大江支流試點”幾個大字。
末了,作為工作之中的消遣,他又拿起了藩屬國呈上來的“彩虹屁”國書。
牛馬也是需要胡蘿蔔激勵一下的嘛。
“「天數有常,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
“「我等韓夷如腐草之熒光,大明如天空之皓月,而陛下更是乾坤之紅日。
“「熒光在暗處雖依稀可辨,終將融入日月的光輝。
“「過去千年如漫漫長夜,我等韓夷獨自摸索。
“「而今陛下現世,猶如旭日東昇」……
“嘶……”
讀著讀著,李明的表情有了一點變化。
從最初的純樂子人,開始變得認真了一點。
但不多,只有一點。
“嘶,他們這意思,該不會是要獻土於我,謀求併入我國吧?”
長孫無忌照例又是一通吹捧:“韓人獻土來降,東北邊疆徹底安定。此乃千年未有之功勞,雖秦皇漢武不能及也。”
他就是一個麼得感情的馬屁機器,不用過腦子就是一串吉祥話,手裡的活兒一刻不停。
說明他其實和老同事房玄齡一樣,對兩韓之地那片兒的動向並不太感興趣。
“陛下……”房玄齡疲倦地揉了揉眼睛。
他覺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得意忘形的領導。
“如果韓人真決定做些大事——比如納土歸降——根據一般流程,他們的國王應該會先派出一名身份尊貴的使者,口頭上先和我們通個氣的。”
李明歪著脖子回憶了一會兒:
“使者……好像是有的。
“是個老頭,叫什麼‘扶余比干’好像,自稱是百濟國的‘平成大佐’……”
房玄齡幾乎把手裡的文書丟了出去,一個猛子就站了起來,聲音十分激動:“那是他們的‘內臣佐平’,名叫‘扶余比流’!“是百濟國王心腹中的心腹,重臣中的重臣!“他在獻上國書之前,難道什麼都沒有和陛下說嗎?!”
李明撓了撓頭:
“哦,我那時候剛好有事要忙,所以讓他去隔壁的旅店等通知去了。”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
鬧了半天,最看不起百濟和新羅那點破事兒的,原來是李明陛下自己啊……
“哦哦哦,下面還有。”
李明翻到國書的最底下,唸了起來。
“「我等韓夷仰慕中華已久……今天賜良機……
“「百濟、新羅兩國,願歸化華夏,成為大明的州縣……
“「此乃萬千韓人的悲願,懇請陛下恩准」……”
李明的表情終於嚴肅起來了。
他撓著頭皮,喃喃道:
“‘歸化’,不是‘歸附’,他們已經不滿足於當藩屬了,要當大明的正式州縣了……
“啊這,他們玩兒真的啊?我還以為只是寫封感謝信,拍拍我馬屁而已……”
另邊廂,房玄齡和長孫無忌早就興奮起來了。
兩人起身,整衣冠,向李明陛下長長一拜:“恭喜陛下!”
這就不是單純地在恭維了。
雖然半島南端那點事情,對坐鎮唐州的諸君來說,不過是茶壺裡的風暴。
然而如果能將整個茶壺都毫無代價地端回家裡,那他們肯定是高興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