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的可能性,足以讓淳樸的華夏民眾,忍下世間幾乎所有的不公。
只要還有活路,就沒什麼是不可忍耐的。
唯一不可忍耐的,唯一能讓淳樸的底層民眾,生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念頭的,便是沒有活路。
反正橫豎都是個死!
還不如拼一把!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啥也不做,肯定會餓死,揭竿造反,大機率被殺死;
都是死,後者好歹還有點渺茫的生存可能。
哪怕自己死了,也總有機會能為後世子孫,謀求一條希望渺茫的生存之道!
這,便是封建王朝末年,底層民眾決心起義,推翻腐朽王朝的根本思維邏輯。
後世也有類似的戲談,說一個穿越者,若是能在亂世,得到系統提供無限量的鹹菜和白米飯,最終會引發怎樣的後果?
答案是,他將收穫數之不盡,且源源不斷的死士!
因為亂世,多發生於王朝末年。
之所以會出現‘亂世’,王朝之所以會來到‘末年’,就是因為老百姓活不下去,沒東西吃。
在這種時候,能讓老百姓吃飽飯——甚至僅僅只是吃上飯的人,便會被預設為救世主。
如此說來,邏輯就非常簡單了。
——一個封建王朝,只要能確保大部分人餓不死,就不會淪落到‘王朝末年’;
哪怕因為其他的原因而‘瀕危’,即瀕臨滅亡,只要底層民眾還餓不死,那就還有得救,事態就還有機會得到控制!
而在這套邏輯下,劉榮搞出來的糧食官營,恆定糧價,可謂是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下,最大限度規避了底層民眾,出現大範圍、大規模的沒得吃,沒活路,從而‘官逼民反,不得不反’的可能性。
有了劉榮這一手糧食官營、糧價恆定,便等同於漢家在理論上,不再有農民起義覆滅王朝的可能性。
之所以是理論上,則是因為這糧食官營、糧價恆定,終歸是朝堂中央定下的規矩。
有人立規矩,自然就有人壞規矩。
如果有一天,漢家出個被儒家洗壞腦子的皇帝,被儒家‘不可與民爭利’之類的話語所蠱惑,取消糧食官營、糧價恆定,那漢家該滅亡照樣得滅亡,底層民眾該揭竿也照樣要造反。
但這,就不是劉榮所能控制的事了。
——制度層面,劉榮已經為漢家提供了理論上,不因農民起義而滅亡的基礎。
若未來,真有傻缺子孫自廢武功,那也只能說是命數如此。
總結而言,劉榮在掌漢家大權,太子監國的頭一年,在自己的漫長政治生涯當中,所做出的第一個成就,便為漢家確立了長治久安、海內昇平的現實基礎。
單就是這一項成就,單就這一件事,功勞便幾乎不亞於先孝景皇帝,在整個皇帝生涯當中取得的成就。
——不單是不亞於這個位面上,只在位六年的先孝景皇帝,也同樣不亞於歷史上,在位足足十七年的漢景帝!
隨後,劉榮太子監國的第二年、第三年,則相對平穩了些。
一來,是那兩年時間,劉榮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政權交接前的維穩,以及自身權威、地位的確立之上。
二來,也是因為當時,劉榮終歸只是監國太子,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漢天子。
彼時,頂在劉榮頭上的,不止有一個先孝景皇帝,還有一個祖母輩的竇老太后。
作為監國太子,在先帝面前都不敢扎刺的劉榮,更別提在竇老太后面前,掌握多少話語權了。
這麼說下來,掌權的頭三年,劉榮主要的成就,便是糧食官營、糧價恆定,以及確保政權平穩交接,甚至堪稱無縫銜接了。
而後,便是劉榮掌權的第四年,也就是劉榮元年。
那一年的事,無需贅述。
——首先,劉榮在漢家疑似主少國疑的彼時,透過相對成熟的政治手腕,扛過了那一段微妙的時間節點,並在最大限度確保威儀不受損的前提下,平穩捱到了加冠親政的那一天。
加冠親政後,劉榮頂著祖母輩的竇老太后,以及定時炸彈性質的慄太后,最大限度確保了朝堂內外,在先帝駕崩,政權交接後的安穩。
在之後,便是匈奴人入侵北地一線,劉榮則以一場漢匈朝那之戰作為回應,拿下了自有漢以來,漢家第一次北方反侵略戰爭的勝利,將匈奴人的馬蹄,完全阻擋在了國門之外。
自那以後,劉榮的掌權之路便暢通無阻,再也不受任何人、任何事所影響了。
劉榮花費五年的時間,在漢家內部,完成了官僚體制改革、貪腐之風整肅,以及以科舉制度,作為官僚體系流動性保障的成就。
與此同時,底層百姓、民眾,也仍舊在文景之治的浩浩大勢下,繼續過著三年一免稅,五年一發錢,三天兩頭賜爵的好日子。
於外,短短五年時間,漢家相繼在朝那之戰、河套-馬邑之戰以及高闕之戰——連續三場對外戰爭,就完成了漢匈雙方戰略格局的調換!
朝那之戰,證明了漢家有自保的能力,有能力將匈奴人完全擋在國門之外;
河套-馬邑之戰,在為漢家奪下河套這個天賜養馬地的同時,也證明了漢家除了依憑城池龜縮方式,也同樣具備主動出擊的戰略進攻能力。
而高闕之戰,更是將一個駭人聽聞的事實,明明白白的擺在了長城內外,漢匈雙方民眾的面前。
——攻守之勢易也!
——接下來,輪到漢家的戰略進攻回合了!
這麼一樁樁,一件件數下來,劉榮驚訝的發現:自己文治武功、內政外交,對外戰略等各方面的成就,就算暫時無法和太宗孝文皇帝碰瓷,實則卻也已相差無多;
換做其他的土著皇帝,單就是劉榮這過往八年的成就,給他們當做畢生成績,也足以讓他們成為毋庸置疑的明君雄主!
但劉榮很清楚:作為穿越者,自己做的這些——自己過去八年所做的一切,都還遠遠不夠。
退一萬步說:就算未來數十年,劉榮不再取得新的成就,也至少要把過去八年的勝利果實守護住、鞏固好,才能算勉強合格。
如若不然,搞出個龍頭蛇尾,晚年昏聵的皇帝生涯,那劉榮就要變成又一個漢武大帝,亦或是唐玄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