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這一生,如履薄冰

第582章 步子邁大了,會扯著蛋

理由是:財務保密條例。

這不純純扯淡嘛這不……

甚至進一步往下挖,挖出來的資訊,更是動地驚天。

——在封建時代,皇帝雖然無法與蒼天神明齊平,但至少是一個範疇、一個層面的地位;

而周亞夫——無論是彼時,還只是中尉兼細柳都尉的周亞夫,還是後來官拜太尉,乃至丞相的周亞夫,都終究只是人臣。

稍不嚴謹些、稍誇張點說:太宗皇帝和周亞夫,前者是神,後者是人。

結果可倒好;

‘人’定下的規矩,居然還管上神了!

而且這個人,還就是這個‘神’的僕人!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在細柳營內部,太宗皇帝這個天子、這個封建帝王,這個人世間唯一接近‘神明’的存在,還不如周亞夫這個‘人’!

周亞夫這個‘人’定下的規矩,就連太宗皇帝這個‘準神’都要遵守!

換而言之:在細柳營的認知當中,能用一條規矩,就把‘準神’太宗皇帝管住的周亞夫,只怕已經是如假包換的神了。

劉榮不排斥、不反對底層將官,對自己的頂頭上司:將帥抱以個人崇拜。

劉榮甚至提倡、鼓勵高階將帥,儘可能讓手底下的將帥崇拜自己,從而更暢通無阻的進行作戰指揮。

但凡事都有個度。

劉榮可以接受士兵崇拜程不識,將程不識稱之為‘不敗將軍’;

也能接受士兵們崇拜酈寄,將酈寄認定為‘寶刀不老的開國元勳’。

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士兵們再怎麼崇拜將軍,都得侷限在‘人’的範疇之內。

你作為士兵,可以因為崇拜,而把你的將軍當做很牛逼很牛逼的人;

但絕對絕對不能把將軍當神。

哪怕是再垃圾、再不入流的草頭神,都絕對不行。

後世有這麼一句笑談:建國後不允許成精。

這句話放到當今漢室,便是活著的人不允許成神。

或許這麼說,會顯得劉榮有些過於敏感。

——不就是細柳營的將士,把主帥周亞夫的規矩看得比天還大嗎?

至於嗎?

劉榮只想說:至於。

很特麼至於!

因為這,已經不是老周家的‘將軍’,第一次幹這種疑似神化自己的事兒了。

回想一下:諸呂之亂平定之後,長安坊間流傳最甚的流言是什麼?

既不是齊王劉襄,與代王劉恆、淮南王劉長三人‘誰會做皇帝’的猜測,也不是諸呂之亂平定後,漢室未來的發展走向。

而是那句無比突兀,好似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太祖高皇帝曾言,安劉者必勃也。

什麼意思?

——早在諸呂之亂爆發幾十年前,太祖高皇帝就曾預言:老劉家的江山,只有周勃才能安定!

不然你以為,周勃最終,是如何感悟到獄卒之貴的?

真當太宗皇帝被捧臭腳吹一句‘在世聖人’,就是什麼善男信女了?!

人家可是正兒八經的實權皇帝,帝王心術拉滿到天花板級別的人物!

就周勃那點小心思,能逃過這位的火眼金睛?

好,再回過頭,來看周勃的兒子周亞夫,鬧出來的‘太宗皇帝細柳閱兵’一事。

如果還看不出什麼,那再往後看——再把周亞夫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也加上,三件事放在一起看。

當爹的周勃,平定了差點顛覆漢家的諸呂之亂,然後檔案裡就冒出來一句‘太祖皇帝曾說過,安劉者必勃也’的標籤;

十幾年後,周勃的兒子周亞夫治軍細柳,軍規那是比太宗孝文皇帝還大,將士們尊周亞夫如神明,卻把‘在世聖人’太宗孝文皇帝,當做應該被周亞夫的規矩束縛、控制的‘服從者’。

又十幾年後,周亞夫力挽狂瀾,在漢家危急存亡之際,平定了差點讓漢家江山變色的吳楚七國之亂。

那麼,請問這時的周亞夫,是個怎樣的歷史地位?

劉榮只回想起當年,長安街頭再度出現的那句傳言。

安劉者,必勃也。

只是當時,吳楚七國之亂才剛得以平定,平亂的也並非周勃,而是周勃的兒子周亞夫。

於是,那句頗具神話色彩的‘安劉者,必勃也’,就此被民間演繹為:安劉者,必周也。

安劉者,必周也。

箇中意味,當真是耐人尋味……

也就是從那時起,劉榮才下定決心,在未必有必要——至少不迫切需要的情況下,加速推動漢室軍隊的‘國有化’。

哪怕目前的歷史時間節點、華夏文化的發展程度,還沒到非這麼做不可的程度,劉榮也依舊決定這麼做。

當然,決心下的很堅定,真到了具體操作的時候,劉榮卻還是無比小心。

——主帥輪崗制,僅僅只針對都尉一級軍事編制的最高指揮官,即‘都尉’本人。

往下一級的校尉,便不在此列了。

換而言之:自校尉以下,劉榮依舊預設,甚至允許軍事編制,以地域為參照,以‘鄉黨’為紐帶維序。

未來,劉榮或許會進一步改變這個現狀,一點一點將這種‘鄉黨軍’,逐步朝著子弟兵的方向推動。

但歸根結底,還是那句話。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步子邁大了,會扯著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