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1669章 沸騰的西南物理所

計劃敲定,接下來要做的,自然就是執行。

實際hl2a才剛剛完成過上一次維護不久,雖然紙面效能指標受困於原始設計無法進一步提高,但整個設施的各個關鍵部分都正處在風險曲線的低點。

因此單用作一次測試的話,完全已經足夠了。

更何況,聚變反應在完成l-h轉換之前完全沒有自發維持的能力,完成轉換之後也需要極其嚴苛的條件才能維持,因此除非發生特別離譜的問題,否則裝置以及周圍環境的安全性總歸是可以保證的。

這也使得搞聚變研究的人……

膽子都相對比較大。

半個月後。

“真空泵組全功率啟動,目標真空度1.0e-7 pa。”

周新同的聲音在hl-2a託卡馬克裝置的主控室內響起,指令透過內部通訊系統清晰地傳遞到各個崗位。

隨著兩名操作人員分別點下“確定”按鈕,巨大的低溫泵和渦輪分子泵低沉的嗡鳴聲驟然拔高了一個調門,開始貪婪地抽吸真空室內殘存的氣體分子。

控制室前方巨大的綜合顯示屏上,代表真空室壓力的資料曲線如同一顆從半空中拋落的鉛球,急速向下墜落。

“洩漏率0.042%,已經低於工作允許值0.1%。”

負責真空系統的工程師報告道。

但周新同卻一把扶住他的肩膀:

“先別停,再讓泵組工作一段時間。”

緊接著似乎是對工程師也似乎是在向自己解釋:

“我們這次測試的專案本身就超越了設計手冊的限制,所以不能以過去的引數作為標準。”

空氣中的雜質氣體可能會汙染等離子體,增加能量損失,並影響整個系統的絕緣性。

因此目標持續時間越長,就需要越高的真空度。

當然,再完美的裝置也不可能實現理論上的完美真空。

至於剩下的那些雜質,就要交給輝光電極和偏濾板來處理了。

又過了幾分鐘後,周新同的目光在真空度曲線和洩漏率資料上停留片刻,終於微微頷首:“保持監控,確保穩定。液氦注入系統啟動,超導線圈預冷。”

“液氦注入開始!線圈溫度開始下降……”低溫系統負責人的聲音緊隨其後。

主控室內,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超導線圈狀態監測介面上。

那代表著電阻的資料,在觸及某個臨界點後,如同被一隻無形的手猛地按向深淵,瞬間跌落到幾乎無法測量的10^{-11}量級,同時發出一陣輕微但清晰的高頻蜂鳴。

這標誌著巨大的環向場線圈和極向場線圈已成功進入零電阻的超導態。

“超導態穩定!環向場線圈勵磁啟動,目標強度2.8t。”周新同繼續下達指令。

強大的電流開始注入超導線圈,磁場在真空室內迅速構建起一層無形的避障,成為囚禁未來火焰的牢籠。

“說實話,我覺得整個過程最危險的就是磁場強度這一塊……”

站在主控室後面的丁宣看著不斷上升的電流引數,頗有些擔心地對旁邊的宋金航說道。

特斯拉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單位,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不太可能見到一次強度為1t的磁場。

但對於“約束高溫等離子體”這個目標而言,2.8t仍然是一個不太穩妥的數字。

在託卡馬克裝置執行的過程中,絕大部分雜質以及擾動都出現在等離子體邊緣,因此需要將這部分的粒子和熱量引導到一個專用靶板上。

而這個“邊緣範圍”如果過大那麼在除雜過程中造成的能量損失就會越明顯。

“我專門用那份資料裡面提供的方法算了算。”宋金航回答道,“按照咱們這次的引數,要維持等離子體穩定存在的理論磁感應強度是2.63t,所以如果理論是正確的話,問題……應該不大。”

“我擔心的是咱們的線圈還有感測器……”丁宣看著前面的大螢幕,此時hl2a已經進入了輝光放電清理程式,也就是用低壓氬氣的電離放電來轟擊真空室內壁,與緊隨其後的硼化程式共同作用,使壁面沉積一層薄膜,用以吸附和清理後續執行中可能產生的雜質。

此時此刻,一切資料都維持在遠低於黃色區間的範圍內。

“我知道。”直到光譜儀檢測結果出爐,宋金航才繼續了剛才的話題,“所以咱們不是特地降低了芯部溫度麼……這樣哪怕q值降低一點,至少穩定效能提上去。”

q值,是指淨能量增益。

只有q1的時候,聚變反應在能量核算上才是有收益的。

實際由於維持等離子體的存在需要高昂的代價,早期大部分聚變試驗的q都是小於1的。

當然就研究過程而言,這是必然要經歷的代價。

就像被瓦特改進之前的蒸汽機,效率也只有可憐的1%左右。

丁宣張了張嘴,但這次並沒有開口。

因為hl2a的啟動流程,此時已經到了第一個關鍵階段。

“準備注入燃料氣體,氘氣,目標初始壓強3毫託。”

精密的壓電閥開啟,微量的高純氘氣被注入已臻於完美的真空環境。

真空計讀數產生了一個微小的、被精確控制的波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