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教皇發動十字軍

第432章 教會分裂簡述

就猶如基因一般,放棄自我複製的基因或文化,根本無法流傳下去。

而隨著文化的傳播,不斷的自我複製,文化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如基因一般因為不斷的混雜進其他文化的要素,加上覆制過程中的失真造成突變。

再加上各種政治、經濟因素的混雜,在基督教早期,地方教會有著極大自主許可權的情況下,勢必的對教義的理解產生重大偏差。

對於一個強調自己掌握真理的宗教來說,一旦出現不同地方教會教義不同的情況,勢必會讓信眾產生迷茫。

畢竟真理只有一個,可教會的說法卻那麼多,如此一來必然影響自身權威。

如果是猶太教那種自斂封閉的宗教也就罷了,大可以閉上眼裝瞎。

可偏偏基督教又強調自己的普世性質。

因此在解答真理這個問題上,對古代的基督教來說沒有退避可言。

透過一次次的大公會議,基督教中的某些教派宣佈自己為正統,從而與那些同自己似是而非的教派割席。

如果不是細緻去區分的話,很多人更本沒法區分什麼叫“東正教”、什麼叫“東方正教會”、什麼叫“東方教會”……

只要將那些似是而非的教派打為異端,讓信眾認為追隨那些“壞”教派勢必上不了天堂,自然就能規避信眾迷茫的問題。

捋一遍就清楚,在公元325年,第一次尼西亞會議,確立了耶穌與聖父同志,即為“真正的神”,從而將神人兩立的阿里烏斯派打為異端(從太平天國認為,父是父、子是子、父子非一體的理念來說,太平天國其實頗有阿里烏斯派味道)。

而後,431年以弗所會議,在這之前,基督教內部出現對耶穌母親瑪利亞的崇拜,但有關瑪利亞具體是什麼地位,卻發生分歧。

在這次會議中,會議譴責聶斯脫利的教義是錯誤的,裁定耶穌是一個位格,而非兩個獨立的位格,並將聖母瑪利亞抬高到“神之母”而非“救世主之母”的位格。

這造成了聶斯脫利派與會議的取勝者脫離,在這次會議中支援聶斯脫利派的教會,後續基本就演變為了【東方教會】,其中著名的東方亞述教會,在後續傳入唐朝後,被稱之為【景教】。

再之後就到了451年的迦克墩會議,關於耶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是神還是人,產生了至少三個分歧。

分別是基督二性論、合性論、一性論。

簡化理解比喻一下,如果說神性是火,人性是鐵。

二性論代表著火和鐵緊貼但不融合,兩個性是共處的。

合性論則意圖表達為火已進入鐵中,成了“熾熱的鐵”。

一性論是鐵被火燒化了,只剩火了,也就是人性消失。

21世紀的天主教、東正教、新教【迦克墩教會】,基本上都是迦克墩會議中,二性論支持者的徒子徒孫。

至於科普特正教為代表的【東方正教會】,則支援合性論。

這三個觀點的教派,基本上互相指認彼此為異端,但他們卻又同時都承認三位一體。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