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晟武二十三年,楚世昭對外建立了朝貢制度,這樣的朝貢體系是以楚世昭所在的中原帝國為主要的核心從而建立的一種等級制度森嚴的政治秩序體系,中原王朝以天朝自居,透過冊封,結合楚世昭的思想體系,層層往外推拓。】
【由於大周王朝出產的瓷器、絲綢、茶葉,都是中原王朝獨有的產物,周邊各個國家都有極高的需求。】
【所以在朝貢的過程中,這些進貢的國家,將各自國家的特產拿來換取東周王朝的‘奢侈品’。】
【“夷狄奉中國,禮之常經,以小事大,古今一理。”】
【楚世昭確立了東周王朝所在的中原王朝為政治中心,而他命令官員悄悄地將大周王朝內,那些瓷器、絲綢、茶葉的殘次品用以在朝貢的交易上。】
【在接受這些國家或地區的臣服或認同後,楚世昭嚴格控制東周王朝的商品流出。】
【匈奴王庭非常需要茶葉這樣的商品來維繫族群的健康,而按照楚世昭的要求,他們不得不提供極高質量的戰馬資源來換取茶葉。】
【高句麗佔領了新羅和百濟後,逐漸在遼東方向擴張了自身的勢力,而他們無比嚮往楚世昭的東周王朝,學習他們的衣食出行,故此對絲綢有很高的需求。】
【在楚世昭開放了朝貢的體制後,這些國家都願意以‘臣民’的身份,向楚世昭進獻特產,以白銀、黃金來換取東周王朝的瓷器、絲綢、茶葉。】
【一時之間,對於這些交易的渴望,原本只是名義上表示臣服的外邦,都派遣了各自國家之中的重臣前往東周王朝拜訪楚世昭。】
【東周王朝在楚世昭的步步統治下,終於迎來了它的全盛時期!!!】
【萬國來朝!!!】
四個金燦燦的字眼在畫面上撼動著!!!
【晟武二十四年,李瑾病逝於長安,楚世昭聞訊,再度親自為這位坐鎮朝廷的大將軍抬棺,楚世昭親自欽點了李瑾的諡號——忠武,陪祀太廟。】
【同年月底,文俞在開鑿大運河的漫長歲月中,身體同樣出現了隱疾,很快,他就向楚世昭請辭,並提出讓朝中剛剛嶄露頭角的新秀陸季接手這樣的工程。】
【在三次請求告老還鄉的情況下,楚世昭只得含淚准許文俞衣錦回鄉的請求。】
【離開京城的時候,文俞滿頭白髮,他同樣是流著眼淚,拉著楚世昭的手道:“幸為君使,無憾今生。”】
【“若有來世,再復君臣。”】
【“微臣.告退。”】
【文俞離開京城的第七天,在回家鄉的路上病故,後來楚世昭才知道文俞早已病入膏肓,在開鑿大運河的這件事情上,損耗了他太多的精力,日日夜夜不眠不休,食少而事繁,如此豈能久乎!】
【而文俞並不希望志得意滿,壯志已成的楚世昭為他而難過,於是先行拜退。】
【“失郭憂,無人再為朕分憂,失文俞,無人再為朕謀國。”】
【“宮闕花開幽故里,不及文俞伴我情。”】
【看著當年一起重回長安,文俞親自在楚世昭的皇宮裡種下的那棵桃花樹,這桃樹如今一觀,已是日益茂盛,恰好又種在了必經之路上,這本該讓宮人將其挪去,但楚世昭輕嘆了一句——“此文公贈我,勿去。”】
【於是,這棵桃花樹便一直留在了宮闕之中。】
【晟武二十五年,楊方提出了他想要回到欽州,為那些無辜被屠殺的百姓守靈。】
【楚世昭最終權衡之下,拒絕了楊方的請求,這讓楊方在宮廷之中痛哭不已,他跪在皇城之外的東周門,直到楚世昭願意同意他去欽州為止。】
【“陛下,這是老臣最後的遺願,若不能如願,寧死矣。”】
【在李瑾、文俞相繼辭世後,楚世昭本想讓楊方留在京城,輔佐他的皇太子楚濟邦。】
【可是在楊方几乎是泣淚般的央求下,楚世昭只好派遣楊方前往欽州。】
【晟武二十六年,開鑿大運河的工程終於完工,這讓南北之間的交流愈發通暢,而楚世昭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於是開始著重培養他的子嗣。】
【為了避免他的兒子出現同室操戈之事,楚世昭將他的那些兒子一一就藩外放。】
【楚世昭令李鳳寧的長子楚濟民就藩在魯郡,桓奕的長子楚濟鉞就藩在晉陽,桓奕的二子楚濟病就藩在成都,只留下最為年幼的楚濟學和皇長子楚濟邦在身旁。】
【晟武二十七年,楚世昭大病,皇后陰媚鈺日夜陪伴,照料左右,惡疾發展的速度極快,以陰媚鈺的醫術都難以回春,而陰媚鈺只好請竇戾暗中四處尋醫,不將楚世昭生病的事情外傳出去。】
【寢宮之中,陰媚鈺在楚世昭的身旁,不斷地安慰道:“昭哥,病可治。”】
【而楚世昭卻帶著平靜無常的微笑,釋懷灑脫地搖了搖頭。】
【“命在天,非在人,取三尺青鋒,於微末之中取天下,已是天命所顧,何必如此惜命。”】
【“若死,葬之昔年舊居,你我.亦如相見之初,此生不負。”】
【皇后大哭。】
黯淡下來的畫面,陰媚鈺的眼角微微溼潤,眼前的一切宛如身臨其境。
楚世昭的所行所事光明磊落,他這一生不殺一個功臣,對得起那些將士,對得起那些為他賣命的大臣、武將,也對得起她這個皇后。
自立儲以來,楚世昭對儲君的地位和態度,都不曾有過絲毫的動搖,即便是生命垂危之際,都待她如初,深情流露。
行王者霸業,又沒有丟掉當年的理想,完美地將自身的理念踐行了一生,這全然對得起那一句極高的評價——‘自三代而下,唯晟武允冠百王矣。’
楚世昭說能夠遇到自己,是他的好運。
可陰媚鈺覺得,這也是她的好運。
【晟武二十八年,楚世昭病逝於長安,他給後世子孫留下來的是一個萬國來朝,政治清明,國庫充盈,各地州府糧倉豐溢,軍隊編制近乎齊全,悍臣滿朝,文化開放的晟武盛世。】
【“日月山河還在,莫哭,諸位慢行,勿要念我”】
【楚世昭看著他的長子楚濟邦,目光不斷地渙散,他強撐著意識,說出了最後一句話,“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臣民所到之處,皆為我大周國土。”】
【他的聲音漸漸垂危。】
【“汝不可失我強周風度,寧可戰死失社稷,絕不拱手讓江山。”】
【而晟武帝楚世昭彌留之際所說出的這句話,也鑄就了整個東周王朝的長河歷史。】
畫面前。
楚世昭看著他逐漸成長起來的那五位兒子,他的臉上緩緩露出愁容。
接下來,就是【六龍同朝】的亡語效果了。
楚世昭病故了以後,一旦這五個兒子打起來,那麼就沒有人能夠剎住他們的舉措。
只要打出真火,那就是你死我活。
而楚世昭所能做的都做了,他是按照嫡長子繼位的制度,全力扶持了楚濟邦上位。
若是握有這麼大的優勢,都能出現動亂,那就只能是楚濟邦自己的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