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穩重點

第869章 君臣啟戰

改變體制,完善法律,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趙孝騫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而且思維冷靜,態度堅決。

什麼黨爭,什麼新政舊法,什麼貪汙腐敗,什麼積貧積弱,一切的根源都在於大宋從立國開始,朝廷的體制和機構就不健全。

到了元豐年間,君臣和臣民的矛盾到了無法解決的地步,在神宗皇帝的主導下,才有了那次著名的“元豐改制”。

是的,改變現有的制度,不是趙孝騫的首創,神宗皇帝就幹過。

從那時開始,朝廷才基本確立了“兩府三司”制的格局。

從客觀上來說,元豐改制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君臣,朝野,臣民之間的尖銳矛盾,同時削弱了相權臣權,鞏固了皇權。

不過它只是“緩解”,並沒有解決矛盾。

趙孝騫於是在神宗元豐改制的基礎上,再次進行改制。

在“兩府三司”之外,再新增“一府”,即“監察府”。

改善體制,完善法律,這是為大宋社稷續命,神宗幹得,朕為何干不得?

趙孝騫外表溫和,但骨子裡的性格卻是很強勢的,當初他連桀驁剽悍的十萬雄兵都震得住,如今難道還震不住幾個臣子?

政事堂送來的奏疏很多,宰相們根本沒有篩選,而是直接遞了上來,他們似乎在用這種方式表達對趙孝騫一意孤行的抗議。

趙孝騫隨手翻開幾道奏疏,裡面沒一句好話。

有涵養一點的,用辭還算比較溫和,只是搬出了祖制跟趙孝騫講道理,諫止他設立監察府的決定。

涵養差一點的,直接就開罵了,什麼“桀紂”之君,什麼誅虐士官,總之,趙孝騫彷彿捅了馬蜂窩,群臣上疏諫止,說什麼難聽的話都有。

歸根結底,吃得正香的蛋糕被人動了,人家能不急眼麼。

鄭春和小心翼翼地看著趙孝騫的神色,這兩日風波鬧得很大,雖然沒看過這些奏疏裡的內容,但他可以肯定,絕不是什麼好話,鄭春和擔心龍顏暴怒,首先倒黴的卻是官家身邊的宮人。

當然,趙孝騫並沒有那麼不講道理。

冤有頭債有主,要撒氣也不可能拿身邊無辜的人開刀。

連續翻閱了數十份奏疏後,趙孝騫平靜的臉色也漸漸有點掛不住了。

文化人罵起人來,是真的損啊。

臣子給皇帝的奏疏,裡面自然不可能帶髒字兒,可臣子偏偏有這個本事做到全文沒有一句髒話,但通篇卻比髒話還難聽。

有這本事當什麼官兒呀,你叉著腰去幫潑婦們罵大街啊,你去跟年輕後生碰瓷撒潑啊。

趙孝騫的臉色已漸漸冷峻下來,雙目透著幾許寒意,靜靜地繼續翻閱奏疏。

所有的奏疏全都是一個論調,那就是堅決反對設立監察府,道理說破天都沒用,總之就是不行。

花了足足兩個時辰,趙孝騫粗略地看完了所有的奏疏,然後坐在桌案後閉目沉思。

暴風雨終究還是來了,眼前這些奏疏就是前兆。

許久後,趙孝騫再次伸手,從堆積如山的奏疏裡挑出了幾份。

特意挑出的這幾份奏疏,內容沒有什麼不同,不過裡面的內容更難聽,罵皇帝罵得更激烈而已。

趙孝騫選出來的,都是典型的代表。

翻開這幾份奏疏,趙孝騫再次仔細掃了一眼,然後合上。

“老鄭……”靜謐的大殿內,趙孝騫突然開口。

鄭春和急忙躬身:“奴婢在。”

“召皇城司甄慶來見。”

“奴婢遵旨。”

半個時辰後,甄慶匆匆趕到。

趙孝騫將挑選出來的幾份奏疏扔到甄慶的腳下。

“這幾個人,皇城司給朕查一查,往深處查。”趙孝騫吩咐道。

甄慶二話不說領旨。

趙孝騫又道:“一朝被觸碰了權力和利益,就如此氣急敗壞,說話都沒分寸了,朕不信這幾個人是清清白白的,皇城司想辦法揪出他們的不法證據,交給冰井務劉單審理。”

“查清楚這幾人背後有沒有人指使,是否涉及到政事堂的宰相們,無論查到誰,皇城司都必須如實稟奏。”

“三日之內,朕要知道結果。”

甄慶躬身行禮:“臣領旨。”

說完甄慶正要告退,卻見鄭春和神色慌張地走進福寧殿,顫聲道:“官家,不好了,有朝臣在宮門外跪地請願,請官家收回設立監察府的成命。”

趙孝騫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冷聲道:“有多少朝臣跪宮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