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兵聖

第301章 不簡單的王信

王信再次求見張吉甫被拒,一時間搞不清楚張吉甫的態度。

張吉甫沒道理拒絕自己。

雖然被拒,王信並不是很擔憂,琢磨張吉甫到底在搞什麼么蛾子的同時,也趁機去兵仗局瞭解朝廷近年來對佛郎機和紅夷大炮的仿造程度。

包括鳥銃。

大周的兵仗局很輕易的仿造出來,並且用五鍊鐵九鍊鐵等工藝,打造的鳥銃既精良又便宜。

王信推算的出鳥銃在兵仗局的造價成本,雖然兵仗局的鳥銃報價高出了天際,這些事瞞不過王信,自己雖沒有直接做生意,但也是參與了不少。

大周的物價,運費,工費云云,王信心裡有數。

大周的皇宮也就是前明所在的皇宮。

內宮外的二十四監繼承了下來,如此龐大的機構群,必然會導致內廷的權利增加。

宮裡的太監由上至下。

司禮監的掌印太監是最大的太監,整個二十四監都歸他管理,包括與外廷的事務,所以一直是太上皇身邊的老太監戴權當著。

下面就是司禮監秉筆太監。

掌印太監只有一個,秉筆太監的數量不定,最終透過實際兼領的差事來分大小。

槍桿子是第一位。

古人沒有這句話,都能懂這個道理。

所以司禮監秉筆太監,也是總理內廷都檢點太監裘世安,領著東廠的差事,管著錦衣衛,屬於太監裡第二個厲害的。

然後才是夏守忠,也就是皇帝身邊的太監。

有點名不副實。

更多的原因是皇帝為儲君。

沒人願意得罪他,更多的人想要和他打好關係。

再就是領御馬監,兵仗局之類差事的太監。

有個叫做銘禮的太監,他就是領兵仗局的差事,也是戴權的乾兒子,前兩年自己在京城操練火炮鳥銃,朝廷需要勘驗查核,當時出面的太監就是他。

京城有一個兵仗局和軍器局。

兵仗局由內廷監督,軍器局則是工部虞衡清吏司設立。

前者主要負責研發,製造特殊武器和創新,更加專注於火器的研發和生產,並且絕對是否大規模推廣。

如大規模推廣,則由軍器局負責,在全國範圍內的常規武器製造和監管,透過五年巡檢制度確保產品質量,採用標準化生產製度管理一連跑了兩天,王信才搞清楚兩個衙門之間的關係。

並不是三言兩語之間可以說清楚。

太監和文官,誰能服氣誰,其中的厲害大了去,不是朝廷上的公文能解釋的清。

拿起一杆兵仗局製造的鳥銃,王信試了又試。

一名太監笑著問道:“王將軍,咱們這裡製造的鳥銃,對比你們大同西軍用的鳥銃,誰的更好呀。”

“當然是公公這裡的鳥銃更好。”

王信毫不猶豫的說道。

那太監才不管王信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當著眾人面說的話,那就是自己需要的話,那太監笑的合不攏嘴,向周邊的人笑道:“你們都聽聽,王將軍都是這麼說,等以後乾爹來了,就這麼告訴乾爹。”

周邊的幾名管事太監紛紛附和。

太監頭上有乾爹,乾爹頭上還有幹爺爺。

他們說的乾爹是銘禮。

銘禮得知王信往兵仗局跑,專門吩咐了下面人好生接待,不攔著王信,所以王信才能如此深入瞭解,一般的將領沒有資格來。

王信跟著笑道:“這麼好的鳥銃,留在倉庫裡吃虧太浪費了,公公舍給我吧。”

那公公被王信逗笑了。

沒見過如此臉皮厚的人,大笑道:“不是不給你,兵仗局才幾百杆,才能給多少給你,你還是等著軍器局的吧,乾爹已經同意兵部擴產了。”

擴產需要太監同意。

如果是為了公事,只怕官員不願意輕易向太監低頭,大不了拖著,反正都是朝廷的事。

不過工部能這麼快低頭,雖然效率很慢,實際上已經很快了,多半也是為了利益。

相關的衙門多少張嘴等著吃飯呢。

王信心裡門清,搖了搖頭:“指望軍器局,黃花菜都涼了,幾年下來,我都甭想分到一根,還不如指望公公,公公更靠譜。”

“難怪乾爹喜歡你,你是個有心人啊。”

那太監心情大好。

能如此公正的人,哪怕是個將領也不多了。

“別看我們是不全之人,而外頭那些個文官動不動義啊德啊的,嘴裡把我們說成最壞,我也就是看你是個明事理的人,真心告訴你,真想要做事,還不如和我們太監在一起。”

那太監想到乾爹看重此人,此人又是個武將,於是為了討好乾爹,賣力拉攏王信。

“我們太監才最講義氣,將軍你甭不信,日久見人心,等相處久了,你就知道哪邊更好。”

不會來個閹黨吧。

王信心裡好笑。

只是沒有太過附和。

自己不敵視太監,也不可能投靠太監。

如果自己投靠了太監,張吉甫第一個和自己劃清界限,林如海賈政他們都只能無奈的和自己井水不犯河水,他們擔不了這個名。

掂了掂手裡鳥銃的分量。

這些鳥銃數量不多,大概是因為供應內部的,哪怕內部並不用,因為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所以做工真的很細。

大同那邊雖然採取了流水線的作業方式,鍛造方式依然以人力為主,在大規模的生產下,雖然有了長足的進度,但是比起這內廷能工巧匠的手藝,精度上依然少了一點點。

如果每把鳥銃的尺寸能大致相當,那麼就可以使用刺刀。

有了刺刀的鳥銃,鳥銃兵離開了車陣,面對騎兵時就有了自保之力,雖然這個自保力很弱,可有和沒有是兩回事。

市場需求是第一位。

而厲害的工匠可以提升技術發展的速度。

為了這些個朝廷手裡才有的軍器工匠,等同於科班的出身,大同那邊的屬於民間大拿。

倒不是民間大拿不如科班出身的專家,有時候民間大拿往往有科技與狠話,不過科班的專家到底全面些,系統性的結構掌握的更全面。

那麼自己和太監太過靠近話,很可能引來一些麻煩,可為了這些朝廷手裡掌握世代承襲的軍器工匠,些許風險值得一冒。

“秉公公。”

王信拱了拱手,認真道:“我是個粗人,不懂什麼大道理,只知道打仗,眼裡只有打勝仗,其他的亂七八糟的事情,我才不理會,也不願意搭理。”

“哈哈。”

“你怎麼會是粗人。”

看著王信一身英武之氣,秉公公明顯無法把眼前的人和粗人聯絡起來,所以這就是表態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