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1007章 大清官東躲西藏,徐癭瘤只走後門

道理好懂,但真的做事卻非常的難,儒學修身的道理講了兩千年,又有多少儒生真的學會了修身?道理歸道理,踐履之實又是另外一碼事。

同樣,因為皇帝支援,張黨的規模空前絕後的龐大,而張居正本人的地位又穩如泰山,幾乎沒有什麼事,可以動搖張居正的地位了,他已經成為了萬曆維新的一個標誌,一個符號。

這個時候,無論誰為黨魁,誰都知道,盛極必衰,必須要對內進行嚴厲清黨,才能讓這個組織活下去。

道理誰都懂,但真的做,又千難萬難,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說的簡單,要真的那麼簡單,嚴嵩、徐階、高拱為何不做?連申時行都不做,申時行當了黨魁,立刻大宴賓客。

張居正選擇了人人過關,連申時行、王希元這類張黨的嫡系門生,都在清查的範圍之內。

朱翊鈞覺得張居正有些過於嚴苛,但他已經答應了張居正清黨,自然沒有反悔的道理,雖然造成了一定的風波,但因為傅作舟四萬銀的事兒,不過線就不會重點督辦,風波整體可控,不會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萬曆二十年二月份,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東華門外放榜,這四百人成為了大明國朝新科進士,鯉魚躍龍門成為了國朝官選官的統治階級。

另外一件事,也比較引人注目,那就是解刳院在長期研究中,搞明白了‘目昏’的基本原理。

大明解刳院的大醫官們將標本們分成了兩個組,進行了長達五年的跟蹤研究,最終得出了結論,目昏是人糖中毒了,最終導致眼部器官發生病變的結果,不是眼睛的問題,而是吃飯的問題。

這篇發表在格物報上,關於糖毒的文章,引起了極其廣泛的爭議。

就是因為大醫官在研究的過程中,用的是宣宗皇帝的食譜,早上是糖纏葡萄,蜜餞金桔等,午膳必有香油燒餅、酸甜湯、錦絲糕子湯等,晚膳則有牛奶蜂蜜熬製的乳蜜羹油糖等等。

這就略顯有些僭越,而且關於深度糖毒的症狀,都和宣宗皇帝晚年的症狀對得上。

目昏、日飲二十壺茶消渴、夜起入廁二十次、足瘡潰爛及骨,十指俱脫等等,都是糖毒的中晚期症狀。

大醫官們對此沒有解釋,皇帝似乎對此沒有任何的追查,導致風力輿論對解刳院的攻訐,有些無法選中。

畢竟最應該計較此事的就該是皇帝,怎麼能拿祖宗的食譜去做研究?可皇帝不在意,再多的攻訐也無用。

皇帝之所以不在意,是因為這是皇帝專門批准的,在這個糖比藥貴的年代裡,這麼多糖,沒有皇帝恩准,解刳院這個課題就只能胎死腹中。

宣宗皇帝給仁宗皇帝擋災了,其實仁宗和宣宗皇帝吃的都差不多,症狀也非常類似。

仁宗皇帝其實是學他的父親永樂皇帝朱棣的吃法,關鍵是朱棣一輩子都在行軍打仗,他這麼吃,是因為他消耗太高,不這麼吃,是沒法打仗的。

朱翊鈞之所以要做這個課題,是因為他在萬曆九年臘月時候發現,戚繼光有了一定的糖尿病症狀,也就是解刳院說的糖毒。

行軍打仗,胃口就大,一但沒有了作戰任務,只有訓練任務,戚繼光的身體本該胖起來,有將軍肚才是。

但是萬曆九年打完了俺答汗後,戚繼光沒有戰事,在京師做奉國公,反而瘦了下來,吃得多、喝得多、排洩得多,但體重在下降,這讓朱翊鈞趕緊批准了這個之前被認定為‘頗為浪費’的研究。

自此之後,戚繼光就吃不飽了,大醫官們每天嚴格限制戚繼光的食量,甚至有一次戚繼光對皇帝半開玩笑半抱怨,這輩子沒吃過幾天飽飯,怕是要做餓死鬼。

戚繼光拿這些大醫官沒有一點辦法,一個個都不怕死的很,只好到皇帝這裡告狀,皇帝明裡,把大醫官叫到了身前,狠狠地訓斥了一番,暗地裡,給了大醫官格外恩厚的恩賞。

陛下、大醫官都是為了他戚繼光好,他當然知道,他也有毅力,自那之後,戚繼光就對口腹之慾保持克制了。

戚繼光所言並不誇張。

他是世襲的武官,和李成梁的差不多,都是需要繳納一筆不小的銀子才能繼承,為了保住世襲武官,家裡要一直攢銀子,大錢用來承襲官位。

戚繼光從小生活並非大富大貴,到了南下平倭的時候,那更是飢一頓飽一頓,打仗都那樣,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吃上熱飯。

等到了薊州抗虜的時候,戚繼光經常帶著親兵去草原偵查敵情,他駐守的薊州、喜峰口等地,是北虜破長城最容易的幾個關口之一,需要時常出塞偵查敵情。

這好不容易把俺答汗生擒回了京師,皇帝派去的大醫官,讓奉國公少食多餐,還要嚴格控制飲食,大魚大肉沒有,連飽飯都得控制。

解刳院大醫官們用了五年的時間,對呈現出類似症狀的勢要豪右,進行了長時間的跟蹤研究,制定了一份按照體重、糖毒不同症狀服用的膳食,和專門應對輕微糖的消渴方。

這份飯菜不好吃,但是的確能治病救人。

用大醫官龐憲的話說:現在大將軍戚繼光的身體,體力、耐力、反應力,比很多三十歲的紈絝子弟,要好很多,戚繼光今年六十四歲,還能舞的動丈二鋼槍,有幾個年輕紈絝子舞的動?

丈二鋼槍,一丈二尺(3.84米),重六十八斤,這東西就是用來習武,上戰場的大槍,叫一線槍,木柄,長九尺,只有三斤重,六十八斤主要用來習練武藝,都是猛將才能舞的動的重兵器。

戚繼光能把丈二鋼槍舞的如臂指使,而多數人連拿穩都難。

如果戚繼光沒有大毅力,不配合大醫官的食療、藥膳,恐怕戚繼光在萬曆十五年到十六年,就已經拿不動這把丈二鋼槍了。

這份消渴方之所以引起了極大的爭議,除了和仁宗、宣宗皇帝的死因有關之外,引起普遍關注的原因是,解刳院描述的糖毒,在大明勢要豪右裡,非常普遍。

“按照解刳院的研究而言,到了出現糖足、目昏的時候,已經無藥可救了,因為胃袋已經控制了腦子,出現糖足、目昏這些症狀,飢餓感比毒癮犯了還要嚴重,這是大醫官範無期說的。”馮保將未公開的解刳院研究,告知了陛下。

大醫官們其實知道,到了這個地步,就已經沒救了,但大醫官,又不能告知病人這個殘酷的事實。

人對食物的渴望這種本能,已經超過了意志力的界限,所以要早治療,早干預為宜。

“其實按範無期的說法,到了三多一少,也就是吃得多、喝水多、排洩多、體重下降這個地步,病情就已經到了必然惡化的地步,但戚帥有大毅力,才救活了自己,這是個例中的個例。”馮保有額外解釋了一句。

大醫官認為戚繼光這個病例,沒有太多參考價值,不是大醫官們限制的好,而是奉國公自己剋制了那股本能的食慾,才能讓身體走向了正向迴圈,這個毅力,根本不是普通人所具備的。

“你說朕日後,會不會和戚帥一樣得這個病?”朱翊鈞放下了格物報,詢問馮保。

馮保非常肯定的說道:“陛下沒有暴飲暴食,按照洪武祖制,晨昏十二道菜,中午二十四道菜,陛下晨昏只有兩道菜,中午只有四道菜,飯一碗,湯一碗,再加上還要操閱軍馬,臣覺得不會,甚至覺得有點不夠吃。”

皇帝今年三十歲了,按照大明皇帝,普遍三十多歲暴斃而言,皇帝該準備後事了。

但馮保認為陛下絕不是短命鬼,看陛下的食譜就知道了,陛下這就是奔著活過朱元璋去的,這麼魁梧,如此繁忙,吃這麼點,多少有點餓,主要是操閱軍馬,很是耗費體力。

陛下現在,已經違背祖制的節儉了。

解刳院的這份關於糖毒消渴的研究,是有極大的醫學價值,而且給出了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案,但問題是,人是否能夠執行到位。

人比人想的更加膽小,別說鎮撫司的後悔椅,衙役上門,基本人人膽戰心驚;

同樣,人的意志力比想象的要薄弱的多,出現了三多一少的症狀,其實很難控制住自己的飲食了。

解刳院是當年朱翊鈞不務正業的產物,而這些產物,正在給大明帶來許許多多的改變。

“陛下,徐成楚今年過年,家門口出了點事兒。”馮保從緹騎的塘報裡,翻找出了情況,放在了陛下面前。

這是一件不太起眼的小事。

徐成楚的次子今年才十歲,正是撒歡的年紀,但徐成楚過年閉門謝客,讓這個次子沒辦法出門撒歡,別的小孩在外面玩炮仗、煙花爆竹,徐成楚這個次子,只能躲在家裡,誰都不見。

初二早上,徐成楚的次子,趁著父親不在家的時候,想偷偷溜出去玩,剛開門,就有個送禮的人,直接上前,這個送禮的人等了好久,才等到了開門。

十歲的孩子,和這位送禮的人,發生了一些衝突,禮盒裡是一塊來自雲南的原石,已經切開了,是翡翠,原石重量快五斤了,孩子不要,送禮的大人就一直往門裡塞。

孩子有些手足無措,立刻大聲哭了起來,這送禮的大人更加手足無措,情急之下,拿出了幾張黃金寶鈔,最起碼也有十幾張,說是壓歲錢。

徐成楚的次子撕碎了這幾張黃金寶鈔,趁著對方愣神,退回了家中,關上了門。

這件事被緹騎們看到了,緹騎們記錄下來,將其稱之為:大清官東躲西藏,徐癭瘤只走後門。

孩子連出門放個炮仗,都得躲躲藏藏,否則就會被人給抓住把柄,一個偽君子的大帽子扣下去,徐成楚這骨鯁正臣、清流、反腐御史,就都成了笑話。

做個清官,就是這麼難。

緹騎事後調查發現,其實多數人給徐成楚送禮,都是奔著結個善緣去的,沒有什麼目的,就是生怕不給這份銀子,反腐司的刀就砍向了某個衙門口,影響了他們這個生意。

像給原石的這位,就是西土城豪奢戶的一個經紀買辦,主要做的就是翡翠生意。

這位經紀買辦,在年前的時候,得到了東家的授意,這些西土城的豪奢戶們,也沒別的意思,是怕沿途鈔關、抽分局、地方衙門們以上面查得緊為名義,卡他們商隊過關。

上面查得緊,意思就是多給點錢,但凡是朝中有點動作,最先遭殃的就是他們這些行商,若是說在徐成楚徐御史這裡,有了過年拜年的關係,就能少給點錢。

“不要還硬塞啊?”朱翊鈞看完了這份塘報,有些感慨的問道。

馮保笑著說道:“能硬塞,也是因為徐成楚的官兒小,他但凡是官兒大點,家裡有個門房,有幾個護院,門前再蹲倆石獅子,硬塞都沒這個門路不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