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義非唐

第521章 掃洛俱盡

“他們倒還真是能夠隱忍的,難怪成不了事。”

十月十六,在劉繼隆受遜位詔後翌日,他便從趙英處得知了豆盧瑑昨晚夜宴群臣的事情。

對此他自然不屑一顧,甚至覺得十分可笑。

他有想過豆盧瑑他們會安排人在自己露面時刺殺自己,也想過他們會集結家僕作亂,但隨著時間推移,面對豆盧瑑猶猶豫豫的做法,他是真的沒有太大興致了。

性格如此優柔寡斷,也難怪歷史上豆盧瑑、張直方這群人會被黃巢直接派人宰了個乾淨。

刺殺這種事情,時間越短越好,如蘭京殺高澄,元子攸殺爾朱榮等。

這種起意後便立馬執行的刺殺,無疑是成功率最高的刺殺。

其它刺殺,謀劃越久就越容易走漏風聲,可謂愚笨。

“這群人速度著實太慢,必須在新朝前將他們處置好,以此擴大牽連。”

劉繼隆側目看向趙英,示意他想辦法逼豆盧瑑這群人鋌而走險。

趙英聞言也連忙作揖道:“臣已經打探清楚,豆盧瑑令人在南邊群山中開闢了條小道繞過伊闕關。”

“此外根據其書信及家僕往來,他們與山南東道第二軍第二營別將宋真有勾連。”

“宋真?”劉繼隆覺得有些耳熟,趙英只是解釋道;

“此人為關西投降我軍的舊朝將領,後作戰得力,被拔擢為別將駐守鄧州。”

“除了宋真外,江南西道第一軍第三營別將張承範則與裴澈有書信往來,想來他們依仗的無非就是這兩人。”

由於江淮擴軍十二萬,故此不少將領得到了拔擢,諸如葛從周、張歸霸、張承範、宋真等將領便是這其中之一。

劉繼隆倒是不知道豆盧瑑和裴澈給了他們什麼好處,不過既然他們參與了這種事,倒是給了劉繼隆牽連的機會。

“盯緊他們,看看有誰與他們往來較近,看看能牽扯出多少人出來。”

“是!”

在劉繼隆吩咐下,趙英恭敬應下,並主動說道:“陛下若是准許,臣想利用隴西郡王出城來引誘這群人提前作亂……”

趙英將他的計劃說了出來,無非就是提前放出李佾會出城去巡視上陽宮的進度,以此試探豆盧瑑等人有沒有挾持李佾南下的膽量。

此事對劉繼隆影響不大,故此他直接點了點頭:“只要護住李佾安危,其餘任汝決斷。”

“臣謹記!”

趙英頷首應下,隨後見劉繼隆沒有別的吩咐,他這才小心翼翼退出了中堂。

翌日,紫薇城內便傳出李佾要在冬月初五前往上陽宮的訊息,並很快為豆盧瑑所知。

他倒是不動聲色,只是向南衙告假三日,安靜蟄伏了起來。

若非張直方和裴澈找上門來,他恐怕還沒有決定好是否出手。

“陛下冬月初五出城巡視上陽宮,這便是某等最好的機會,不知希真兄到底在等待什麼?”

裴澈有些壓制不住情緒,旁邊的張直方也臉色不好看的看向豆盧瑑。

面對二人注視,豆盧瑑只是皺眉道:“某隻是覺得,這訊息未免有些過於突然了。”

“有何突然?”裴澈忍不住道:

“陛下本就受夠了劉繼隆掣肘,當初禪讓時便表現得十分急切,如今劉繼隆好不容易接受禪讓,張瑛甚至將陛下身邊的護衛減少了大半,可見劉繼隆已然不重視陛下了。”

“若是某等能趁此機會將陛下救出,再將劉繼隆此國賊除去,屆時天下大亂,還有誰會在意陛下?”

“以某等此前安排的手段,等北邊安定時,某等已經帶著陛下進入嶺南了。”

“哪怕某等無法立足於嶺南,也可逃往南蠻、占城,實在不行前往南洋也無不可!”

這些日子,裴澈倒是把他們的出路全部想了一遍,哪怕是曾經為死敵的南蠻,此刻也成為了他們的救命稻草。

正因如此,他的這番話也令張直方不免表示讚許,而豆盧瑑卻依舊猶豫。

“眼下尚有十餘日的時間,容某考慮考慮……”

豆盧瑑這番話令裴澈與張直方不喜,二人先後起身,眉頭緊皺的看著豆盧瑑。

“五日,最多給希真兄五日時間,五日後不論希真兄是否同意,某等都會出手!”

裴澈留下一句話,隨後便帶著張直方離開了豆盧瑑的府邸。

瞧著他們離去,豆盧瑑雖然始終覺得不對勁,甚至覺得這是劉繼隆放出來迷惑他們的訊息,但也知道眾人是真的等不了了。

如果真的讓他們看到劉繼隆即位建國,將大唐視作前朝,他們這群舊臣恐怕會當場氣死。

想到這裡,豆盧瑑召來了兩名家僕,對其吩咐道:“派人在東畿和洛陽城內遊走,看看各部兵馬可有調動的跡象。”

“是!”

兩人應下,隨後便按照豆盧瑑的吩咐,分別帶人在洛陽城內外打探起了訊息。

五日時間就這樣在豆盧瑑小心翼翼的準備中過去,而當他得知道漢軍並未有任何調動,依舊保持著此前那般的佈置後,他原本懸起來的心也漸漸放了下來。

他沒有驚動任何人,只是令麾下奴僕買通了夜間打更的更夫,以及一些打掃街道的孤寡耆老,讓他們將訊息傳遞給了裴澈、張直方等人。

【但調某等家僕先出城外,備兵甲,俟陛下出城時劫之,圖除國賊,某等自可重振大唐,保太宗基業。】

“好!”

承福坊內,當坐在書房中的裴澈看到豆盧瑑令人送來的訊息後,他頓時便忍不住的叫了聲好。

站在書房內的府中家丞見狀,不免投來好奇的目光,而裴澈感受到後則是詢問他道:

“府中有多少家僕,健壯能執弓兵者又有幾何?”

“回稟侍郎,府中計家僕二百六十五人,能執弓兵護院者百四十二人,弓馬嫻熟者三十人。”

家丞畢恭畢敬的將府中情況說出,裴澈聞言頷首,表情十分滿意。

朝中官員蓄養奴僕,正常來說三品以下只能蓄養幾十人,三品以上才能蓄養百來人,如此才不會被彈劾奢靡和逾越。

不過中晚唐以來風氣大變,朝廷根本不在意這些細枝末節,故此官員能蓄養多少奴僕,全看其府中實力和族望。

裴澈出身大族,蓄養二百多奴僕不算什麼,哪怕他的俸祿養不起,可若用他們裴氏積攢的財富來蓄養,莫說二百多奴僕,便是兩千多奴僕也養得起。

“家中田地宅院、別墅及山林都變賣出去了嗎?”

裴澈詢問家丞,家丞也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天下初定,許多富戶皆死於戰亂,貧者較眾。”

“孟州那邊的三萬多畝耕地尚未變賣乾淨,洛陽城四周的八百多畝良田與城外的三處別墅卻已經變賣清淨了。”

“如今府中有錢帛計十七萬六千餘,城外藏私的鍊鐵鋪子則存有百套甲冑,三百軍械及三十匹駿馬。”

“好!”聽到家丞所說,裴澈忍不住起身叫好,繼而吩咐道;

“將孟州土地和山林便宜賣了去,所獲錢帛盡數走運河南下嶺南。”

“調四十二名家僕護送細君與十萬錢帛南下,令將餘下錢帛盡數發給能戰之家僕,著其每日走二十人出城,提前適應甲冑與軍械。”

“餘下都發?”家丞聽到這話倒吸了口涼氣,七萬多錢帛平均發給一百名家僕,每人都能到手七百多貫。

這筆錢莫說普通家僕,便是正七品的官員都需要辛苦十餘年才能積攢下來。

以自家侍郎的表情來看,恐怕他們已經準備好要動手了。

想到這裡,家丞嚥了咽口水,略有幾分慌亂道:“某這就去安排。”

“去吧!”裴澈大手一揮,便令家丞退出了書房。

不多時,家丞便組織了護衛護送裴澈的家眷南下,併為了安撫眾人,每人發五十貫安家費,同時承諾將人護送到廣州便可返回洛陽。

翌日,在他們護送裴澈的家眷南下後,家丞才與裴澈一同召集了剩下的家僕,直接將七萬多貫錢擺在了院中。

七萬多貫保養得當的銅錢與些許白銀擺在面前,此刻散發著別樣的味道,令人呼吸沉重。

當裴澈令眾人排隊,並讓他們一箱箱的將銅錢白銀搬回家中,令所有家僕原本沉重的呼吸,瞬間便停滯了下來。

這年頭能被選為家僕的,都不是什麼愚笨之人,眼看府中發出那麼多錢帛,他們立馬便知道了這是安家費。

他們心中自然懼怕,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七百多貫錢是他們做家僕不吃不喝三四十年才能賺到的數量。

有了這筆錢,家中之人可以買數十畝良田,幾頭得力的耕牛,一舉從貧者變回富戶。

在他們還在猶豫時,錢卻已經分了個乾淨,裴澈甚至將他們的身契給焚燒乾淨,隨後對眾人道:

“汝等身契皆已焚燬,若願追隨者可留下,不願者可攜錢帛而去。”

“今世得諸位庇護,深源無以為報,只能以此錢帛,讓諸位回鄉後安享晚年了。”

裴澈沒有提出什麼要求,但他想要做什麼,家僕們都能猜出個大概。

在他的這番說辭下,家僕們並沒有人離去,興許是怕裴澈反悔,亦或者是怕裴澈在外有埋伏,總之他們都留了下來。

見他們盡皆留下,裴澈便頷首道:“如此便給諸位五日安家時間,五日後請諸位往河莊別墅聚往。”

“深源在此,代天下謝過諸位了……”

裴澈對眾人深深作揖,眾人見狀也紛紛作揖回禮,而後在家丞的安排下出城。

如此做法的不止是一門一戶,而是數十上百的門戶,因此城門口出城的人明顯增加了好幾分。

趙英在洛陽佈置的諜子,很快便把這件事告訴了趙英,趙英也急匆匆將此事告訴了劉繼隆。

“各官員府邸都派出了家僕往城外去,且多為身體強健,弓馬嫻熟之人。”

“若臣所預料不錯,這便是豆盧瑑等人的先手,顯然是準備在初五時劫持隴西郡王。”

“如今只要按部就班,便能將這群人一網打盡。”

“只是在此之前,還請陛下不要露面於群臣,以免小人暗算。”

行宮書房內,趙英恭敬稟報著自己所探明的情報告訴了劉繼隆,並小心提醒劉繼隆不要在這種時候露面犯險。

面對提醒,此刻正在與敬翔下棋的劉繼隆並未立刻回應,而是頭也不回的吩咐起趙英:“查清楚他們調遣了多少人,斷不可讓隴西郡王受傷。”

“臣謹記!”趙英連忙應下,隨後見劉繼隆沒有吩咐,便起身緩緩退出了書房。

在他退出之後,正在與劉繼隆下棋的敬翔也不免開口道:“此事處置過後,便可以謀劃祭天立國之事了。”

“南衙送來了幾個年號,分別是開平、乾祐、乾德、開寶,還請陛下挑選。”

敬翔試探著詢問,劉繼隆聽著只覺得古怪,不過對於年號來說,他並沒有太多要求。

就他個人來說,他比較喜歡劉徹的天漢,趙匡胤的建隆,朱元璋的洪武,以及被多人用過的永樂這三個年號。

但劉徹的天漢已經是過去式,自己不可能用天漢,便只能選其他三個了。

正因如此,在敬翔詢問過後,劉繼隆便主動說道;“朕自己想了幾個年號,汝為朕選選。”

“建隆、洪武、永樂這三個年號,汝以為如何?”

劉繼隆主動詢問,可敬翔卻搖搖頭道:“建隆與陛下名字相同,需避諱,恐不妥。”

“洪武,臣倒是不曾從書中見過此意,不過應該是取自洪大武功之意。”

“如今天下初定,百姓需休養生息,取洪武恐怕令天下人誤解。”

“永樂雖好,然前涼張重華曾使用過此年號,陛下若是要用此年號,恐怕需要說服百官才是。”

敬翔才開口,便把劉繼隆所想的三個年號都給否了,這讓劉繼隆多少有些鬱悶。

他確實不知道,永樂這個年號如此搶手,竟然已經有人用過了。

見劉繼隆如此,敬翔似乎也察覺自己有些過於苛刻了,故此試探道:

“不如稍作修改,改為建炎、洪憲、永曆如何?”

敬翔這話落下,劉繼隆臉色更黑了。

在敬翔看來,三個年號毫無問題,但在劉繼隆心底可就不是這樣了。

他可是聽過這三個年號,並且還知道這三個年號背後代表的皇帝分別是誰。

不過這也不怪敬翔,畢竟後世皇帝太多,周易中稍微好些的年號早就被人用了,除了少數幾人,用別人的年號劉繼隆都覺得膈應。

想到這裡,劉繼隆便擺手道:“吾雖取洪武,然並非取宏大武功,而是以洪治天下,武定四方為主。”

“汝令人告訴南衙,大漢年號便取洪武,令其通告四方諸道州縣,改翌年年號為洪武。”

“是……”聽到劉繼隆執意選擇洪武,敬翔也沒有辦法,只能頷首應下了這件事。

一盤棋下完,敬翔便往南衙急匆匆趕去,隨後果然在南衙遭受挫折。

顯然,群臣對於洪武這個年號都有些不太滿意,但奈何劉繼隆已經定下了這個年號,他們也只能硬著頭皮將年號確定下來,令快馬往諸道諸州趕去,避免弄出明年依舊使用乾符年號的錯事。

兩個時辰後,無數快馬自洛陽城門疾馳而出,這番舉動令豆盧瑑等心懷不軌的人十分心虛。

不過在得知快馬出城只是為了傳遞新朝年號之事後,他們又漸漸放下心來,將家僕先後調往城外,並準備好了在冬月初五劫持李佾南下。

接下來幾日,洛陽城的城內看似毫無變化,但出入城內外的青壯越來越多。

李佾並不知道此事,此刻的他只覺得如釋重負,便是連休息和吃飯都更香了。

眼看時間來到冬月初五,紫薇城外的天子車駕已經準備好,五百餘名馬步兵穿戴甲冑,此刻充當依仗護送李佾出城。

李佾坐在馬車上,其中還有女子的嬉笑聲,顯然玩得不亦樂乎。

趙英與張瑛相互對視頷首,接著便帶著隊伍緩緩走皇城的宣輝門出城,而坐落在皇城的南衙之中,無數雙眼睛都見到了李佾上車並向城外駛去的場景。

“出城吧。”

收到訊息的豆盧瑑、裴澈等官員紛紛開始出城。

兩個時辰後,當寒風吹的旌旗獵獵作響,洛陽城外上陽宮依稀可見雛形。

“殿下,上陽宮到了。”

西門君遂對馬車內的李佾開口提醒,車內的打情罵俏之聲驟然消失並安靜下來。

用六匹馬拉拽的大輅車門被開啟,比之幾個月前精神面貌更佳的李佾也隨之走下了馬車,身後還跟著兩名容貌美豔的妃嬪。

李佾抬頭望去,只見平原之上隆起了一座五丈高的高臺,高臺上則是矗立著三丈高的夯土城牆。

高臺上下,有民夫不知多少人,基本身穿統一制式的胖襖布鞋,想來是衙門發放給他們的,不然以他們的情況,肯定不捨得買這些胖襖布鞋。

“殿下,如今的上陽宮只是稍具雛形,待日後城牆包磚,必然會比如今雄偉百倍。”

“嗯。”

李佾興致缺缺,畢竟他知道自己最後的去處是隴西,因此他對於這暫時居所的上陽宮並不感興趣。

若非張瑛要求他出宮,他都不想在這天寒地凍時離開溫暖的宮殿,在冷風中來看這不成型的上陽宮。

“這上陽宮已經看過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宮?”

李佾開口詢問,前方張瑛卻與趙英策馬而來,在馬背上對李佾作揖。

“殿下只是看了外面的情況,裡面的宮殿還未仔細看過,請殿下移步。”

眼見是張瑛來勸,李佾雖然不願意去,但還是點了點頭:

“既是如此,那吾便去看看吧。”

他與眾人步行往上陽宮走去,不過三百餘步的距離,眾人走的並不快,而城門處的守軍不過寥寥十餘人。

來到城門處,張瑛吩咐西門君遂與楊公慶帶李佾好好看看上陽宮內的情況,隨後與趙英留在了原地。

二人目光向高臺下看去,這夯土堆砌夯實的高臺下,數以千計的民夫正在平整殿前道路,似要修建出一處平整的廣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