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閒生活

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

華陰依仗華山而立,寧秦縣在後世的稱呼中就叫作華陰。

扶蘇坐在田地邊看著人們正在開墾著田地,必須要趕著墾田,穀雨時節都要來了。

眼前的一間間屋子正在被建設起來,這裡將會是一片新的面貌,現在已有了雛形,形勢很是喜人。

下過幾次雨之後,天氣好似也沒有這麼涼了。

扶蘇感受著迎面吹來的風,又問道:“臨晉縣願意改縣名嗎?”

田安回道:“臨晉縣的縣吏自然是願聽從公子號令,可東西兩岸一直有爭執,好似不願併入渭南。”

扶蘇低聲道:“知道了。”

見公子沒有其他吩咐,田安就安靜地站在一側。

咸陽,此時咸陽城的人們說得最多的就是那條剛修好的渠,還有公子扶蘇。

也不知道是哪個好事之徒,向始皇帝進諫,說是公子扶蘇在商顏山率領二十萬臣民,這二十萬人一旦成軍,那就是關中大患。

後來,這個好事之徒,也不知道怎麼了,忽然間不在咸陽了。

再之後,又有傳言,說是其人被丞相李斯丟去上郡修長城了。

咸陽依舊是一片平靜,公子扶蘇依舊是賢名遠播,朝野依舊平靜,文武群臣各司其職。

今天,李斯手捧著一卷竹簡,正快步走在章臺宮的臺階上,一步一步往章臺宮走去。

在殿前的侍衛注意到,這位丞相的心情應該很不錯,就連上臺階的腳步都輕快了許多。

李斯一手端著一卷竹簡,一手提著朝服的下襬,三步兩步走上了臺階,面帶笑容地在章臺宮大殿前站定。

侍衛看著丞相李斯整了整衣著,而後脫了鞋履走入大殿。

嬴政正在吃著一碗麵條,面前放著的是一摞摞的竹簡。

“陛下,丞相來了。”

嬴政嘴裡還嚼著面,抬頭看著眼前的人,神色依舊冷酷且威嚴,詢問道:“何事?”

李斯將手中的竹簡遞上又道:“陛下,這是馮劫送來的。”

馮劫既是廷尉,又是朝中的御史大夫。

平日裡,馮劫這個御史大夫在朝中的地位雖說不顯,可就算是李斯也要對馮劫客客氣氣。

正因為馮劫是御史大夫,能夠監察丞相。

現在就連馮劫都對公子扶蘇讚譽有加,這如何不令李斯高興?

嬴政用筷子撥動著碗,將碗中的麵湯也喝完,再將餘下的青菜吃下。

殿內響起了筷子撥動碗底的聲音。

李斯將文書遞給一旁的內侍,心中想著公子這一次又離開咸陽宮半年,就連始皇帝也有半年沒有見到公子了。

現在,李斯都有些想念高泉宮的吃食了。

如今公子不在高泉宮,守在那裡的是公子高。

嬴政擱下碗筷,接過文書,開啟仔細看著,書中的內容其實也簡單,多數都是在陳述公子扶蘇如何治民。

看罷,嬴政道:“臨晉縣也要改稱?”

李斯又道:“公子是要將寧秦改稱華陰縣,臨晉改稱大荔,再設潼關,臨渭兩鎮,重設鄭縣,下邽,櫟陽,白水。”

嬴政道:“這不止渭南了。”

李斯回道:“從渭河兩岸,過洛水,直到崤山以西,公子重新劃定了渭南地界。”

“你覺得扶蘇此策如何?”

“公子此策看似既要建設渭南,又要加強崤山防禦,尤其是潼關此地,雖位於函谷關後方,但若在此地建設一個關城,可讓關中更加穩固。”

一張巨大地圖在地上鋪開,李斯腳踩在地圖上,向始皇帝解釋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建設潼關此地是如何地高瞻遠矚。

嬴政接著道:“這些都是你教給扶蘇的?”

聞言,李斯正要解釋,卻見始皇帝又開口了。

“你與張蒼教導扶蘇辛勞了,事關幾十萬人口的大事,不得懈怠。”

李斯朗聲道:“臣領命。”

本意上,李斯剛是想解釋,關於建設臨渭,華陰這些事其實他李斯沒教過,真的沒教過,但始皇帝又沒給自己解釋的機會。

李斯只好任由始皇帝的看著地圖,欣賞將來的關中以東的新格局。

不過,李斯細想之下,這些該也不是張蒼教的,張蒼雖說博學,其人對兵事地理該沒有這樣的目光。

只因公子建設潼關,潼關又連線華陰,將渭水與洛水河沿岸連線在一起,後方還有臨渭各縣。

這幾個縣都是沿著渭河建設的,將整片渭南連線起來,還能向潼關輸送糧草與兵力。

未來的潼關就是函谷關內第一重鎮,甚至還能馳援函谷關。

李斯自認自己也是個博學的人,地理的運用明明就是兵家學問,而且還是經驗十分了得的兵家,才有這等獨到眼光。

當年商君建設咸陽,是何等的眼光。

現在李斯理解了,難怪當年公子常看商鞅的書。

嬴政道:“朕聽聞你將不少人都派去上郡修長城了?”

李斯忙解釋道:“陛下,他們都是去督建長城的,這些事與公子扶蘇絕無干系。”

嬴政抬眼看了他一眼。

李斯的神色一凜,感受到了始皇帝的目光,這目光似乎在說……最好與扶蘇沒有干係。

見陛下又要處置今天的文書,李斯行禮退出了章臺宮。

走出大殿,李斯踩著臺階一路往下走。

腳步忽然一停,李斯回頭看向章臺宮的屋簷,而後收回目光,想起了以前。

那是李斯入秦以來,第一次在秦廷為官並且與群臣站在章臺宮面見秦王。

嗯,那時的始皇帝還是秦王。

只是一次尋常廷議結束,李斯在章臺宮直抒胸臆之後,與眾人一起離開章臺宮。

李斯記得很清楚那是一個大雪天,一個少年推著一個裝著輪子的木椅,木椅上坐著一個老人家,老人家面帶笑容,穿著華貴。

後來李斯才知道,那位老人家是華陽太后,推著帶有輪子的木椅的少年人正是公子扶蘇。

再之後,聽說公子扶蘇時常在華陽太后身側,李斯雖零星有幾次見過公子扶蘇。

直到那次華陽太后的葬禮上,李斯聽了公子扶蘇的那番話。

咸陽宮的人們都只說公子扶蘇是一個很孝順的孩子。

李斯都不敢想,公子扶蘇僅僅只是看了商鞅或者是韓非的書就能有如此眼光嗎?

還是說公子自小就聰慧得不可思議,一直被華陽太后保護著。

……

洛水河邊,扶蘇眼前站著幾個縣官,臨晉縣要改稱大荔縣,並且整個縣要擴大數倍,而且還要增加人口,吞併周邊的亭鄉。

這麼大的動作,自然不會一蹴而就。

而眼前官吏,都在一個個講述著他們的苦衷,講述著他們身為此地的縣吏在行使權力時的種種身不由己,還有老秦人的各個族老,親眷的利益都需要兼顧。他們抱怨得越來越多,聽著這些話的扶蘇依舊是滿臉的笑容。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