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閒生活

第173章 詔命傳各地

聞言,李斯道:“也好。”

扶蘇望向正在與王賁看美人起舞,一邊正用午食的父皇。

見李斯的眼下有些發黑,扶蘇問道:“老師近來沒休息好?”

李斯一手揹負,目光帶著些許無奈,道:“皇帝將一卷考卷送來,臣這些天常苦思題意。”

“老師費心了。”

“無妨。”

李斯擺手表示沒大礙。

既然是父皇送的考卷,李斯能不重視嗎?

要是李斯不能作答出來,當皇帝再提起此事,他該如何作答。

或許父皇覺得李斯身為大秦的丞相一定會將那捲考卷作答出來,李斯又怎敢不寫答案。

見老師將書信遞回來,扶蘇收起這封信,彷彿看到了兒子一邊哭著一邊抱怨的樣子。

扶蘇看向與眾多女眷走在一起的妻子,自從兒子送去敬業縣之後,妻子臉上的笑容也更多了,高泉宮也清淨了許多。

田安將烤好的肉端給了皇帝與太尉。

扶蘇與老師一起坐在了宴席上,一起看著諸多起舞的美人。

李斯飲下一口酒水道:“公子近來心情總是很好?”

扶蘇道:“今年的關中多增加了二十萬人口。”

“是嗎?”

“嗯,人口當然是越多越好,關中有如此廣袤的土地,卻只有這麼少的人口,我們的人口應該越多越好。”

人就是生產力,關中的人口遠遠不夠,這片沃土還能養活更多的人。

扶蘇盤算過關中的人口,不算隴西郡,關中十二縣的人口也就二十萬戶,滿打滿算八十五萬人口。

距離百萬人口的大關,還差十五萬。

這十五萬人口還要等著下一批孩子出生。

人口越多自然是極好的,國家建設需要人口,扶蘇盤算過關中的田地,按照如今的糧食產量,養活百萬人口不在話下。

為此,也不能讓人口太過集中,咸陽的人口不能太多。

要將人口儘可能分散在各縣,這一點可以透過控制地方支教名額的手段來實現。

一個讀書的名額,可以開展第二次的再分配與人口遷徙活動。

而這個人口遷徙的週期應該就快到了,未來會有更多人遷徙入關的。

皇帝的政令從去年的秋天從咸陽發出,直到今年的開春中陽裡才收到皇帝的詔命,這道詔命從秦地到楚地,跋涉數千裡。

蕭何聽前來支教的老師說過,如今的關中多數都用隸書書寫,但詔命依舊用小篆書寫的。

這道詔命的意思很簡單,天下子民不論老幼都可以參加考試入仕,並且地方官吏也能參加進行再選拔。

“把曹參喚來。”蕭何坐在縣府內,吩咐了一句話。

過了片刻,曹參腳步匆匆而來。

蕭何道:“看到詔命了?”

“縣裡都在傳著這件事。”

蕭何站起身,望著窗外街道上那些熱鬧的人們,他雙手揹負,還有些困惑,道:“公子扶蘇真的這麼做了。”

曹參道:“這是好事呀。”

“這當然是好事。”蕭何回頭看向曹參,道:“對你來說也是一次機會。”

曹參的目光看著蕭何,神色激動,他心中明白以蕭何的才能在這個小縣實在可惜。

這是他曹參的機會,也是他蕭何的一個機會。

蕭何道:“你說這是皇帝安撫人心的手段嗎?”

當初列國征戰,將士們衝殺在前,可是列國的舊貴族許諾的斬首封賞卻很少有真的送到手的。

封賞不一定真會到你手裡,以前舊貴族的許諾也不過只是讓人做夢。

曹參行禮道:“若說是以前楚王的詔命,人們或許不信,可這是皇帝的詔命,詔命上寫了主持考試的人是丞相李斯與公子扶蘇。”

那位公子扶蘇向來言出必行,賞罰分明。

這位公子許諾的事都做到了。

在皇帝東巡期間有一個傳聞,那是發生在琅琊縣,皇帝要遷越民入琅琊縣,為了收服一地越民的人心,公子扶蘇承諾了保留他們居住地。

而後那片地方的越民真的沒有遷入琅琊縣,只是劃入了琅琊縣的界內。

這件事是稂說的,後來的傳聞也證實了這件事。

曹參等著蕭何的回話,若是蕭何不參加這次考試,他曹參也不參加。

可接連幾天,蕭何都沒有給曹參回答。

楚地的春雨綿綿不絕,今年楚地各地的江水氾濫,淹了不少田地。

一騎快馬來到了中陽裡,來人將一卷書信送到了縣府。

坐在縣府內的蕭何正在閉目養神,也在為今年的江水氾濫發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