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閒生活

第173章 詔命傳各地

曹參衣衫與鞋履還是溼的,他腳步匆匆走入屋內,手裡還拿著書信,道:“琅琊縣來信了。”

蕭何睜開眼伸手接過書信,開啟竹筒從中倒出一張紙,這一看就知道又是稂寫來的書信。

紙張開啟,看著一列列的文字,稂的書信內容很簡單,只有一句話先入仕,再引鄉里人入仕,或建設楚地。

蕭何看了稂的書信,放低眼神。

稂說的沒錯,只有他蕭何先透過考試入仕,才能讓其餘人一起參與進來,楚地於秦而言,太需要一個榜樣了,這個榜樣能夠帶動楚地的人心,以及秦對楚地的治理。

這些天蕭何就在為氾濫的江水發愁,今年的春汛來得太過猛烈。

稂的那句話進了蕭何的心,唯有入秦為吏,他這個楚地的官吏方能造福楚地。

思量再三,蕭何緩緩抬頭道:“你寫一封書信,讓人快馬送去琅琊縣,就說我蕭何答應了。”

聞言,曹參咧嘴一笑,忙去安排。

蕭何重重呼吸著,他做了一個人生中的大決定,這個決定可能會讓他人生不一樣,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將來會如何。

淮陰縣位於淮河的南岸,因在水之南稱之為陰,因此得名淮陰縣。

一個年輕人正懷抱著一把劍,看著那道貼在城牆上的皇帝詔命。

四周的人紛紛指指點點,這個年輕人抱著一把劍,像是一個貴族子弟,卻穿著落魄,杵在城門的皇帝詔命前半個時辰了,一動不動。

幾個市井地痞正在取笑著這個年輕人。

這年輕人一字一字的看著詔命,確認沒有看錯,他轉過身朝著縣城裡走去,一路上又引來了更多地痞的笑聲。

這個年輕人在這裡幾乎沒有朋友,他的朋友只有一個支教夫子。

他是個窮困潦倒的人,他再一次來到了南昌亭的亭長家裡,只不過他剛走入亭長的家中,就傳來了婦人的話語聲。

“又來要飯吃,怎麼不在外面餓死!”

話語入耳很難聽,但他還是走上前,向眼前的長者行禮道:“亭長,我來告別。”

長者問道:“韓信啊,你去哪裡呀?”

“我去關中。”

“你要怎麼去?”

“我……”言至此處,韓信眼神低垂,不知該如何回答。

亭長走入屋內,片刻之後他又走了出來,手中拿著一卷文書,“我們淮陰縣又來了幾個支教夫子,如今夫子們輪換了,有幾人要回關中,這卷文書是老夫要給那夫子的,你代老夫轉交,還有你的驗與傳,可過關驗明身份。”

韓信雙手鄭重地接過文書,點頭答應道:“好。”

“嗯。”亭長又點頭道:“你可以與那些關中來的夫子一起走,他們要帶著很多學子入關中的。”

韓信向眼前的長者行禮道:“謝亭長。”

“去吧。”

亭長似乎是一眼就看穿了韓信的心思,以及知道了韓信要去做什麼。

韓信又朝著剛埋怨過自己的嫂嫂行禮,道:“謝謝嫂嫂。”

屋子裡沒有回應,韓信拿著文書低著頭,快步離開。

當他走到淮陰縣,開啟了亭長給的文書,淮陰縣還沒有用紙張,如今往來依舊是竹簡。

韓信解開綁在竹簡上的繩子,當即就有幾枚錢掉落出來。

將掉落的銅錢撿起來,韓信將文書放回包袱中,數著銅錢一共九枚。

這是亭長放在竹簡裡的,韓信感受著亭長的好意,感受著心中產生的愧疚之情。

韓信一路走向了縣外的一個村邑,他知道那裡有一位從關中而來的支教夫子,也知道他就是亭長所言的要回關中的那位。

韓信走到一處院子前,院子很破落卻有很多孩子在打鬧,初略一看有三十多個孩子,都在十歲左右。

正巧有個少年人揹著行囊走出來,他見到來人心說眼熟,“你是……”

韓信認識眼前的人,當初他剛來淮陰縣支教時前來告知亭長,又忙拿出文書遞給對方,道:“這個給你。”

對方接過竹簡看了好一會兒,頷首道:“嗯,我正好要去取這卷文書。”

韓信又問道:“這些孩子是……”

“會有人來教他們讀書。”支教夫子走出院門,向著遠處看去,正巧見到又有一個少年人騎著驢過來,解釋道:“他就是來接替我的。”

韓信又是點頭。

看著眼前兩個比自己的還年輕的夫子正在交談與交接著事宜,韓信默然不語。

見對方要走了,韓信也忙跟上腳步,問:“你是要去關中?”

“對啊。”

“我也去關中。”

“你可以叫我李覓。”

“我叫韓信。”

李覓朝著遠處一招手,就有一群要同去關中的年輕人圍了上來。

這些人說話的口音都是淮陰人,韓信再看這位支教夫子,也不知這些支教的少年人是誰教出來的,這些遠赴各地的夫子身上都有一種無畏與灑脫。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