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劉辯,讓大漢再次偉大

第105章 太子殿下,玄武門到了!

想到這個問題,劉辯便不免有些煩躁。

世家豪門之間儘管互有爭鬥,古文學派和今文學派誰又比誰高尚呢,終歸都是一丘之貉,指望人人都如盧植、田豐這樣剛正不阿是不可能的,除了以權勢與威嚴懾服外,還得令他們相互鬥起來。

你攻訐我,我攻訐你,而劉辯穩坐裁判席,既不能讓他們保持和睦,也不能令爭鬥過度激烈,還要防止一家獨大的局面。

正思索間,坐在輅車中的劉辯沒來由地有些心慌,掀開車簾向外探望,這條路似乎並非是平日裡他慣行的道路,而眼前即將抵達一座巍峨的宮門,頓時生出疑心。

不過眼見典韋在輅車左側隨行,那許褚應當在右側,其餘太子府衛士也緊隨其後,心下稍定。

而今日負責為天子駕車的奉車都尉乃是劉艾,倒也是如今這幫漢室宗親中除了劉備以外少有的明確表態偏向太子府的一位,應當也無虞,也許只是剛下戰場還有些應激罷了。

劉辯坐回了軟墊上,隨口向隨行的趙祐問道:“這何門也?”

趙祐掀開車簾,細細觀察一二後,回稟道:“殿下,此玄武門是也!”

聽到“玄武門”三個字,劉辯下意識便繃緊了神經,身軀也如即將向著獵物撲去的虎豹那般緊繃,左手也下意識按在了腰間長劍上,目如惡狼般瞪向劉宏,眼神中滿是警惕與戒備。

他可不會因為劉宏整日聲色犬馬而低估了這位“昏君”的能耐,後漢宮中政變之事可不在少數。

前有孝順皇帝於太子位受誣被廢,十歲的孝順皇帝便在乳母宋娥與中黃門孫程等十九名宦官的輔佐下合力政變,斬殺閻太后一眾心腹,登基繼位。

後有他這位好父皇,十一歲那年,於竇武和陳蕃奏請竇太后廢帝之際,在乳母趙嬈的保衛下,拜王甫為黃門令,而後親自拔劍踴躍,率劍士劫持太后竇妙,誅殺了竇武和陳蕃,執掌了大權。

有這兩位好榜樣,尤其後者還是他這位好父皇,他如何能不小心提防?若非他在雒陽做足了部署,甚至連傳國玉璽都隨身攜帶,繡衣使者嚴密監視了朝中諸多重臣府邸,更有朱苗這位衛將軍為他時刻緊盯劉宏,否則他豈敢輕易離開帝都親征黃巾?

再者,即便劉宏想對付他,為何又會讓他同乘輅車,更不會容許典韋、許褚以及兩千太子府衛士隨行。

只是,乍見劉辯突然如此作派,一旁的劉宏與何皇后都有些茫然。

怎麼突然就這般劍拔弩張的模樣?

然而還不待二人開口,劉辯便重新坐了回去,長舒一口氣,故作神色疲倦地看向劉宏與何皇后道:“父皇,母后,兒剛下戰場,有些乏了。”

雒陽皇宮內是有玄武門的,北宮與南宮形制無二,各有一玄武門,全名應為“玄武闕門”。

兩漢信仰中有三位北方神,為顓頊、辰星、玄武,因較為複雜,民眾不易把握,故仍按春秋戰國之時的概念,以玄武為北方之神。

通常的信仰中,玄武為北方神,白虎為西方神,朱雀為南方神,青龍為東方神,而南北宮四門皆冠之以神名,就連羽林軍也並非是“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之意,而是根據天上星象取名。

“北宮玄武,其南有眾星,曰羽林天軍”,這羽林天軍指的便是天上的一眾羽林星,因拱衛著玄武星象,便被冠以“羽林天軍”之名,故有了“羽林軍”的名諱。

而輅車從中東門一路向西行至玄武門,對於被留在北宮獨居的劉宏而言,這條路線其實沒有任何問題。

(路線見下圖)

只是劉辯和何皇后居住在南宮,劉辯的東宮又頗近東門的蒼龍闕門,他出入宮中和尚書檯都是習慣了走蒼龍門,自然對玄武門頗為陌生。

沒法子,他不得不故作疲態,畢竟方才那副作派實在是太過突然,也沒有什麼合理的藉口來解釋,只能讓劉宏和何皇后相信他只是在戰場上過度緊張和疲乏,這才會如此。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