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劉辯,讓大漢再次偉大

第270章 劉辯:弘農楊氏,好為之!

漢興元年的六月,註定瀰漫著哀傷。

六月三日,初伏剛至,太尉楊賜於府中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六歲。

天子聞訊,悲慟不已,宣佈輟朝七日,身著素服,臨府弔唁。

靈堂之上,天子執子孫之禮,凝視著那張熟悉的面容,淚水從兩頰滑落,哀泣出聲。

前來弔唁的百官侍立兩側,目睹此情此景,無不為之動容,皆感念於天子與楊賜之間非同尋常的君臣情誼。

楊彪攙扶著因悲傷而幾乎無法站立的天子,流著淚水,聲音哽咽道:“先父若是得知國家因為他的逝去而哭壞了身體,即便是在九泉之下也會感到愧疚和自責的。”

劉辯強忍著淚水,顫抖著頷首,任由楊彪攙扶他在一張胡床上坐下,示意侍立一旁的黃門侍郎許靖代他宣讀詔書。

在這位老太尉的葬禮上,劉辯不願摻雜任何其他心思,沒有選用如路粹等受他喜愛的年輕人宣詔。

許靖在侍中寺之中,或許才能不是最出眾的,但名聲絕對是最為響亮的,足以匹配得上楊賜的身份。許靖明白天子選他宣詔的深意,稍稍清了清嗓子,展開詔書,朗聲宣讀道:“故太尉伯獻公賜,華嶽所挺,九德純備,三葉宰相,輔國以忠。朕昔初攝,授道帷幄,遂階成勳,以陟大猷。師範之功,昭於內外,庶官之務,勞亦勤止。六在卿校,殊位特進,三登袞職,弭難寧。雖受茅土,未答厥勳,哲人其萎,將誰諮度!朕甚懼焉。禮設殊等。物有服章。今使五官中郎將伏完持節追位特進,贈太尉驃騎將軍印綬。”

楊彪聞言,心中一驚。

天子給予的恩典遠超常例,驃騎將軍位僅次於大將軍,按後漢慣例,追贈車騎將軍已屬殊榮,驃騎將軍多追封外戚。然而群臣肅立,無人覺得楊賜配不上這份哀榮。

劉辯坐上金根車離開太尉府之時,楊彪帶著妻兒出門送行,劉辯臨登車之際,踩在馬凳上的時候,目光深邃地看了一眼遠處的三公曹尚書黃琬,又瞥向五經博士韓融,最後目光落在了眼前那張與楊賜極為相似的面容上。

劉辯拍了拍楊彪的肩膀,嘆了口氣道:“文先,好為之。”

彪不解其意,但旋即認為這是天子擔心他也悲傷過度,給予他的鼓勵之言,於是俯身行禮道:“臣知之矣,謝天子教誨。”

劉辯沒有再說什麼,只是微微搖了搖頭,隨著金根車的行駛,看向車窗外逐漸消失在視線中的太尉府和楊彪等人。

楊賜病逝次日,是小殮之日,楊彪與家人一同為楊賜的遺體沐浴更衣,整理遺容後,以布帛包裹遺體。

楊賜病逝第三日,是大殮之日,楊賜的遺體才正式放入棺木中。

按照禮制,這之後應當是漫長的停殯待葬流程,也就是將楊賜的棺柩會停放在家中。

依禮,大夫三月而葬,也就是將棺柩在家中停放三個月才能下葬。

而在實際執行中,會因死者官職高低,天氣寒熱而調整停放時間,最短不少於庶民標準的十日,最長不超過諸侯王標準的五個月。

時值盛夏,酷熱難當,天子決斷:令故太尉楊賜棺柩停放十五日後便行下葬。

楊彪聞聽天子的決斷,披麻戴孝,匆匆入宮求見天子,試圖勸說道:“國家,臣府中設有冰室,可保先父遺體……”

話未說完,便被劉辯抬手止住。

劉辯神色堅決,語氣中帶著不容置喙的意味,道:“文先不必多言。讓老太尉的遺體獨處冰室那等陰寒之地,朕心實難安。陰暗潮溼之處,豈是老太尉當居之處?”

楊彪張了張口,卻尋不出有力的反駁。

作為孝子,他理應首先顧及父親遺體的儲存,而非拘泥於禮法,何況這還是天子特許,若因固執而招致“不重父體”的非議,那弘農楊氏百年清譽可就毀在他手裡了。

因此楊彪只得口稱謝恩,只是眼中多少帶著幾分慌亂,退出殿外時的步履也略顯匆忙。

“文先!”

劉辯喚住了楊彪。

看著這位老太尉唯一的兒子,看著那張形似老太尉的面容,那雙丹鳳眼中夾雜著幾分複雜的意味,最終還是隻吐出三個字:“好為之。”

正欲聆聽下文的楊彪聞言一怔,面露不解。但見天子已無意多言,只是揮了揮手示意他退下。

“臣知之矣,謝天子教誨。”

楊彪並沒有太在意這是天子第二次告訴他“好為之”,依舊認為這應該是天子希望他不要因為父喪而傷心過度,遂俯身行禮告退。

待楊彪的身影消失在殿外,屏風後才緩緩走出一人,正是離京多時的賈詡。

劉辯沒有回頭,只是靠在軟榻上,聲音中略帶著幾分疲憊,低沉道:“文和,你說他聽懂了嗎?”

賈詡輕輕搖頭,他善於洞悉人心,自然是看得出楊彪並沒有領會天子的第二次暗示,其實天子也看出了,只是抱著幻想明知故問罷了。

良久,賈詡也不想太過打擊天子,只是低嘆一聲道:“臣也不知,且看繡衣使者探查的結果便可知曉。”

漢興元年,六月二十日,故太尉、追封驃騎將軍楊賜下葬。

送葬的儀仗隊伍之盛大,令前來雒陽弔唁楊賜的百官和士人瞠目結舌。

天子詔左武衛將軍典韋、右武衛將軍許褚、中壘將軍高順、中堅將軍黃忠、驍騎將軍呂布以及遊擊將軍孫堅,六人親自駕駛戰車,車下甲士隨行,為倚仗前導送喪;又令令御史中丞張昭持節主喪,又遣侍御史及御史臺令史十人陪同居中送喪。

送喪隊伍前後皆奏響鼓吹,天子敕令太尉府屬官及太尉的儀仗隊送葬至墓地,在京官員除了少許身體不便之人,全部參與了下葬儀式。

將作大匠蔡邕將親筆手書的《太尉楊賜碑》立於墓前,並代天子宣詔,追封楊賜為閿鄉侯(n),封邑一千戶,諡曰文烈,由其子楊彪襲爵。

楊賜棺柩下葬後,御史中丞張昭作為主喪之人,私下裡向楊彪傳達了天子讓他轉告的話語。

“弘農楊氏,好為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