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劉辯,讓大漢再次偉大

第262章 劉辯:不聽你的,大漢就要亡國?!

河東衛氏的事情,並不能在劉辯心裡佔據多少地位。

調動兩千脫產的中壘營軍士給自家潛邸舊臣鎮個場子,順便殺點腐朽的族老罷了,不值得他多費什麼心思。

至於兩千中壘營軍士能否鎮住場子?中軍只是重建,不是廢了,還有河東郡守劉岱鎮場子,哪怕河東衛氏集體謀反都掀不起半點風浪。

這樁在尋常人眼裡宛如天塌下來般的大事,在劉辯這個天子這兒不過是稍稍過問下的小事罷了。

真正令劉辯發愁的,實際上是對幽州眾將的封賞。

隨著核實戰果的奏報送抵雒陽,劉辯對於幽州眾將的封賞旨意也應該要下達了。

其餘人倒沒有什麼好多慮的,萬軍之中陣斬鮮卑大人和連,哪怕和連是名存實亡的鮮卑大人,但象徵意義不同,算是扭轉了當年三路伐鮮卑的弱勢地位。

因此劉辯準備下旨加封其食邑至一千戶,晉耿鄉侯。

耿鄉是在河東郡郡治安邑下轄的鄉,封賞關羽這位河東郡人足顯榮寵。

至於彈汗校尉鮮于輔,關羽為其請功,認為若無鮮于輔吸引鮮卑軍注意,他未必能如此順利切入鮮卑中軍。

鮮于輔此人的確有幾分果決,哪怕關羽沒有在這個時候發起突襲,以鮮于輔的手段,挫了鮮卑人的銳氣後完全能輕鬆據守至援軍抵達。

劉辯也有將鮮于輔這位幽州人當作榜樣,鼓舞其餘幽州人踴躍參軍,同時進一步扭轉漢人對鮮卑的畏懼和弱勢。

沒辦法,當初三路漢軍連檀石槐的面都沒見到就全軍覆沒的事情,實在是對邊郡軍民造成了太過嚴重的打擊,所以即便鮮于輔的功勞並不足以封賞過重,但他和臧霸、孫觀等泰山寇一樣,撞上了個好時候。

故而原為鮮于輔第四等不更爵,現晉爵八等,為第十二等左更爵!其餘安北將軍府屬官曹洪、樂進、于禁,以及上谷郡守夏侯惇和代郡郡守王澤,各晉爵四等,太史慈、文稷、史渙等有功將士各晉爵二等。

令劉辯不知該如何封賞的,是曹操。

曹操本人只有第五等大夫爵,這是在青州平定黃巾叛亂時的封賞,對他的封賞主要集中在官職而非爵位上。

對於這一點,曹操是不在意的。

他是曹嵩的嫡長子,曹嵩去歲得了平樂鄉侯之爵,食邑一千戶,而且這平樂鄉位於河南尹的孟津附近,可謂榮寵之至。

平樂鄉侯的爵位,等到曹嵩一蹬腿,自然是由曹操來襲爵。

既是他的潛邸舊臣,又是曹家嫡長子,更是最具才幹的那一位,天子沒有理由不讓曹操襲爵。

而如今,曹操的官職是無法再提升了的,因此這次對曹操的封賞只能在爵位上體現,但曹操的爵位若是將來再襲爵曹嵩,恐怕會有封無可封的風險。

劉辯很看好曹操的發展前途,就全方位的綜合能力而言,曹操絕對是他最為出色的,而他不出意外也將是未來代替盧植擔任百官之首的人。

丞相的位子是不可能復立的,但曹操能夠得到如同盧植這般有實無名的“漢相”之位。

而曹操之後,又會有另一位“漢相”來交接。

不過也正是對曹操太有信心了,因此才會擔憂將來封無可封的可能性。

說起來,前幾日他還在與幾名侍中以及黃門侍郎討論為曹嵩加封食邑的事情,曹嵩自去歲以來在大司農任上的表現,實在是太過出色,而且這身形消瘦的顯著模樣,實在是難以令人視若無睹。

現在倒好,讓他犯愁不知如何封賞了。

“罷了,怎能讓朕獨自一人煩憂。”揉了揉腦袋,劉辯決定要把煩惱擴散出去,喚道,“阿望,去召大司農卿入宮!”

朕這個當天子的固然要為愛臣頭疼,但你曹巨高這個當爹的也別想跑了!不過還不待高望去親自跑一趟召見曹嵩這位大司農,便聽小黃門稟報,司空劉焉和廷尉崔烈以及馬日磾、劉寬、周異三位光祿大夫,請求入宮拜見天子。

聽得這五人求見,劉辯大致也猜得出是怎麼一回事。

只是聽到劉寬的名字,劉辯原本平緩的眉頭瞬間蹙起,將手中的奏疏摔在桌案上,發出“砰”的沉悶的聲響,引來侍中寺群臣的目光,而劉辯面色不愉,道:“這群人究竟想做什麼?還要拉上文饒公?”

文繞是劉寬的表字,今年正旦年節之時,劉寬的身體就愈發不適了。

劉寬有腹痛病,太醫丞張機為劉寬診治過,懷疑劉寬應是腹中生瘤,表示無能為力。

瘤者,流也,血流聚所生瘤腫也。

這兩年劉寬的腹痛病逐漸加劇,今年年初甚至偶有嘔血與血便的情況。

這也是劉辯在登基後未曾給劉寬晉升官職加擔子的原因。

而入春以來,劉寬的病症愈發嚴重,每日都感覺腹中有灼痛感,日日以米湯度日,劉寬的兒子劉松都已經開始準備為劉寬辦喪事了。

京中不少士人也為之哀傷,先是老太尉楊賜已經病入膏肓,又是劉寬這位天下名士時日無多,與這些人同時代的臣子也在一點點老去,也許過兩天又是某位熟悉的同僚病倒。

劉寬曾擔任過兩次太尉,五次九卿,向來與人為善,從不對同僚和下屬發怒,治政也是以寬鬆聞名。

他的妻子曾經好奇劉寬究竟怎樣才會發怒,在某天早晨,在早朝前更衣時,劉寬整理好衣冠穿束,準備上朝時,命侍婢捧肉羹進入,故意將肉羹翻倒沾汙劉寬的朝服。

劉寬卻並未發怒,仍然和祥關心地慰問侍婢是否燙傷了手。

劉辯也有些哀傷,雖然過去為了曾與劉寬發生過沖突,但那不過是為了鞏固彼時的權威罷了,看著這樣一位德高望重又才幹非凡的宗室老臣即將逝去,對他而言終歸是覺得惋惜的。

只是劉辯沒想到,今天來勸諫的人,竟然還將劉寬這位重病纏身的老臣也裹挾上了。

不多時,隨著高望的引見,這兩位三公和三位光祿大夫便進入了樂成殿內,向天子行禮後得賜了座。

劉辯也板著臉,很不客氣,道:“今日尚書檯事務不少吧,若無大事便回吧,莫要自討沒趣。”

他知道這五個人來這裡是為了和他商量什麼事情,無非就是為了高望的封侯一事。

前番雲臺閣大火,高望和典韋的救駕之功,自然是要封賞的。

自古功高莫過於救主!典韋封凡陽亭侯,食邑五百戶。

凡陽亭位於雒陽西門外,因為典韋本就是關內侯,況且又是左武衛營將軍,因此晉爵一級封個食邑五百戶的亭侯不成問題。

對此朝中倒是沒有招致多少反對之聲,畢竟是天子的愛將,又是統帥左武衛營的左武衛將軍,而且典韋本就是關內侯,不過是往上晉爵一等而已。

高望這兒,火災發生時,他是第一個反應過來背起劉辯往外跑的,也算是首功了。

而且細數這些年高望從他還在道觀就陪伴至今,劉辯認為封個縣侯也不為過。

當然,縣侯是他的理想目標,他知道反對的人必定不會少,因此必須將上限抬高,才能在與朝臣們的博弈中取得一個至少高於他認為的下限以上的結果。

果不其然,朝廷上下倒是對高望封縣侯一事表現出了強烈的抗拒,可能是被某位昏君弄得ptsd了,很多人都擔心高望這個曾經的十常侍會成為比張讓、趙忠更加惡劣的奸宦!

對,哪怕目前高望一直是人們口中的賢宦,但反宦官就是大漢的政治正確。

在士人眼裡,他們士人封賞再厚,也會念及忠孝禮義,但宦官只會貪圖更多賞賜,謀求更多的金銀珠玉,最終成為天下的禍患!

至於天子還是太子之時在攝政之初曾言,會禁絕宦官涉政以及濫封宦官、外戚……劉辯表示朕什麼時候說過了!

皇帝沒說過!那是太子說的,你們找太子去兌現承諾,找朕作甚!

聽著天子耍無賴,劉寬咳嗽著也耍起了無賴,越過了劉焉和崔烈兩位三公,拒絕了天子的“好意”,梗著脖子強硬道:“國家,為高常侍封縣侯一事,在朝野間實在是非議太大了,還請國家收回成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