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賽什麼車?

第242章 這是我的開掛賽道

對於陳向北穩若泰山的反應,布里亞託利反倒是有些不適應。

按照他的預料,陳向北得知這個訊息,說不定會高興的語無倫次。

沒有一個車手,不期望遇到一輛“火星車”,這就是他們冠軍的基石!

說實話,陳向北當然很高興,只是他有心理預期。

早在澳洲酒店會議室,布里亞託利宣佈擴股增資,引入墨西哥電信上億美元的投資,以及得到法拉利引擎的技術支援,陳向北就意識到tf110賽車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理由很簡單,賽車速度很多時候跟資金投入成正比。

另外法拉利車隊雖然在萊科寧之後,再也沒有拿到過車手冠軍。

但是他們的引擎絕對效能,始終位於圍場頂尖之一!

哪怕後世很多人嘲諷的綠色拖拉機索伯車隊,實際上搭配的法拉利引擎尾速並不低,其中有一年紙面馬力效能更是排在圍場第一。

這就是為什麼,勒克萊爾經常能在排位賽跑出神之一圈,在外界認為不可能的情況下力壓維斯塔潘拿杆位。

一方面是車手本身絕對速度天賦擺在那裡。

另外一方面在於引擎超功率輸出的情況下,法拉利賽車其實並不慢。

只是正賽長距離的名次,不完全由引擎效能來決定,就好比tf110賽車之前限制功率輸出,照樣雙車進入積分割槽拿到名次,陳向北甚至還做到了雨戰登臺。

空力套件、底盤設計、乃至調校功底,同樣缺一不可。

這個世界很多東西都存在著等價交換,包括股東在內的全體成員都支援布里亞託利引入投資,換來的就是這輛擁有爭冠效能的賽車!

“北,去走賽道吧。”

見到布里亞託利在說些沒營養的廢話,奧德託走過來催促了一句。

陳向北這次回國的休息時間,超乎了車隊策略組的預期,很多賽前準備都沒有進行,甚至於包括最基本的記憶賽道各項資料。

奧德託能理解陳向北常年居住國外比賽訓練,難得回國一趟去感受家庭的溫暖,放鬆一下緊繃的神經。

可是耽擱的時間太多了!

明天就將是練習賽,再度適應全新的賽車跟賽道,區區一天時間恐怕不夠。

“ok,去走賽道吧。”

陳向北點了點頭,然後連同奧德託一起走出p房。

此刻東海國際主賽道上面,已經有不少車手正在行走。

相比較歐洲跟中東賽道,這條04年才修建的東方賽道,對於很多歐美車手相對而言比較陌生,就得花費更多的精力去熟悉。

兩人一邊說著,奧德託一邊按照慣例訴說著賽道資料。

“北,東海國際賽道全長5.451km,全程跑完56圈,總過有16個彎道,賽道落差很低僅為7.3米,目前最快圈速由舒馬赫保持,用時1分32秒238。”

“這條賽道出自德國設計師赫爾曼·蒂爾克之手,整體佈局是你們中國漢字的‘上’字,特點是擁有兩段超長直道,最高時速高達350km/h,對於賽車絕對效能要求很高。”

“這一次我們賽車功率的提升,很貼合東海國際賽道的特性。”

奧德託在澳洲大獎賽之前,就已經知道了布里亞託利“融資”的計劃。

他之所以會被說服且隱瞞,主要根源有兩點。

第一點便是數十年的f1歷史中,證明了車隊固步自封死路一條。

別說是搞什麼“國家隊”,就連威廉姆斯這種私人控股的車隊,都已經站在了時代淘汰邊緣。

經理化、職業化、商業化才是f1車隊正迴圈的方向。

第二點在於按照f1賽歷,第三站的中國大獎賽對賽車效能要求太高了。

350km/h的尾速,基本上就是f1正常情況下的賽道極速。

想要跑出這種速度,氣動設計跟底盤已經不重要,純看動力單元的大馬力輸出。

就類似於後世威廉姆斯的“肌肉車”,地效車時代沒錢研發,底盤採用公模就跟快平板似的,寥寥幾條氣動導向溝槽,突出一個“直道王”,“彎道亡”。

偏偏這種極端特性,在某些高速賽道上很有效。

東海國際賽道那長達0.8公里的發車長直道,以及1.2公里的後直道,如果沒有強悍的動力單元全功率輸出,在這個沒有drs的年代,就等著被其他賽車給硬吃!

什麼廢氣擴散器、f導管等高大上的技術,放在長直道上面通通卵用沒用,一腳油門幹穿到發動機裡面就行。

當然,這更多是誇張的形容,東海國際賽道16個彎道,得益於後建的優勢,事實上覆蓋了幾乎全部彎道型別跟速度區間。

什麼高速彎、低速彎、組合彎、回頭彎等等,都能在東海國際賽道找到模板。

特別是“上”字大直道末段的回首彎跟螺旋彎,對於車手的剎車時機跟速度把控相當精準,甚至於在t1到t3組合彎中,要做到最為頂級的全曲線循跡制動。

簡單點形容,這個組合彎道已經接近於圓形,車手要在螺旋彎道里面保證剎車跟轉向不衝出賽道,同時還得不斷補油保持車速,全程劃出一條極其精準跟優美的弧線!

並且在正旋完成的瞬間,t4彎道立馬進入左彎反旋,同樣的操作再來一遍。

要是再精簡粗暴一點,可以視為超複雜的s彎。

如果玩過跑跑卡丁車或者qq飛車這兩款遊戲,就更容易理解一邊氮氣加速,一邊漂移集氣是種怎樣的感覺。

“北,你有在聽嗎?”

奧德託說完賽道資料之後,發現陳向北卻有些“神遊天外”的把目光看向遠方,語氣陡然間加重了許多。

要知道他本身就對陳向北分站間隔“鬆懈”有些不滿,如今這小子更是展現出一副漫不經心的模樣,相比較以前那種認真努力差距很大,完全沒有進入到比賽狀態之中。

職場生涯數十年,奧德託見識過太多高開低走“傷仲永”的故事。

莫非這小子認為上一場比賽登臺,這一場又是自己的主場,再加上賽車效能得到突破,就真以為自己是什麼爭冠車手了?

決定成績高低的是車,決定冠軍歸屬的卻是人。

爭冠高壓跟尋常比賽截然不同,無數被視為天才少年的車手,往往都很容易出現壓迫性失誤。

別說現在是理論上的爭冠可能,就算真來到領跑位置,能不能拿到冠軍都是兩說,陳向北難道要犯年輕車手得意忘形的毛病嗎?

意識到奧德託語氣跟臉色的變化,陳向北這時候反應過來,對方可能有些誤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