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車隊維修站,完成組裝的技師組成員,按照步驟正在進行賽前檢修。
這一次梁馳等人異常認真,他們不希望中國主場出現任何穩定性故障。
很多時候主場賽事對於一名f1車手而言,已經不是獲取成績那麼簡單,更像是一種精神圖騰。就如同08年奧運會在鳥巢舉辦,無數國內運動員登上領獎臺淚流滿面一樣。
另一邊特魯利領著他的比賽工程師團隊,提前一步完成走賽道回到p房,相比較陳向北一臉輕鬆的模樣,他臉上表情十分凝重。
澳洲大獎賽過後,特魯利返回了位於倫敦英國總部,拼命駕駛賽車模擬器期望能提前適應賽車升級新套件的特性,從而完成對陳向北的逆轉,以及應對佩雷茲的挑戰。
沒有一名車手,願意落寞的離開f1圍場,特魯利就更不願意被布里亞託利給踢兩次。
不管是為了席位,還是為了自己的尊嚴,特魯利都想要留下來。
只是在賽車模擬器上面駕駛之後,帶來的反饋感受有些讓特魯利道心崩潰。
他的沒有想象過,陳向北的適應天賦會如此誇張!
新升級條件理論速度確實很快,可代價卻是從轉向不足變為轉向過度,還時不時伴隨著各種甩尾,簡直就跟徹徹底底換了輛車差不多了。
特魯利三十多歲算是上個時代的“老車手”,以前賽車模擬器不成熟,用後世形容就跟“小霸王”差不多,除了用了熟悉一下賽道,實際訓練效果等同於去玩電腦上的qq飛車。
老一輩車手都是在賽車實測中適應賽車,為了減少車損往往調校方向就比較保守,賽車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偏向於轉向不足。
陡然接觸一輛接近於“甩尾”的賽車,特魯利不知道在賽車模擬器上面撞了多少回。
如果僅僅是賽車風格問題也就算了,澳洲站陳向北同樣第一次接觸新升級套件,並且還是連風洞都沒有吹過的原始調教資料,再碰到了一場突發的雨戰。
這種情況下的tf110賽車,放在特魯利眼中就變成了一臺雪橇車,陳向北卻只用了幾場練習賽就完成適應,排位賽順利衝進了q3。
並且在沒有調校資料共享的前提下,陳向北達成了雨戰登臺。
f1的天才,特魯利十幾年職業生涯中見過很多很多。
萊科寧、阿隆索、漢密爾頓、維特爾……
這些都算得上是特魯利的後輩。
但哪怕就是這些號稱天才少年的車手,依舊經歷過一段適應期跟低谷期。
除了漢密爾頓開局即巔峰外,沒有誰隨便開開就能掌控賽車。
陳向北做到了。
這種天賦讓特魯利難以置信,恐怕常規的f1天才標準都無法形容,他會成為下一個世界冠軍,乃至於車神接班人嗎?
陳向北不知道特魯利在英國總部的模擬器情況,更不知道他此刻內心裡面的震撼情緒。
只是覺得對方這樣看著自己的眼神有些奇怪,莫非是佩雷茲提前加入車隊讓特魯利感受到了威脅跟不適應?
“特魯利,走賽道一切順利嗎?”
奧德託此刻開口詢問了一句。
他雖然偏向陳向北,但終究在名義上還是兩名車手的首席比賽工程師。
特別是奧德託很清楚特魯利的模擬器駕駛情況,這名老將不太適應裝配升級條件的賽車。
佩雷茲抵達東海走賽道的舉動,要麼就是墨西哥電信達成了什麼承諾,要麼就是他自己迫不及待想要進入f1圍場,甚至打算提前結束gp2賽事。
無論是哪一種,都意味著留給特魯利調整的時間不多了。
“還好。”
特魯利點了點頭,就算不順利,他也不可能公開示弱。
只是在說完這句話,特魯利朝著陳向北問道:“北,你是如何調整自己去適應轉向不足的賽車?”
如果沒有佩雷茲的出現,哪怕為了那點可憐的自尊心,特魯利都不會主動向陳向北“請教”。
原因很簡單,上一站還拒絕共享調車資料,這一站就想要獲得別人的經驗。
著實有些沒臉沒皮了……
可相比較臉面,特魯利更想要留下去,以及他心中好奇。
說實話,特魯利自認天賦不差,至少能達到圍場內標準中游車手的實力,還曾“雙殺”過一年級新生阿隆索。
為什麼自己會駕馭不了新升級套件?
對此特魯利的詢問,陳向北有些意外,卻沒有太多思考跟猶豫,就開口回道。
“感受賽車尾部的擺動,不要抗拒彎道中的小幅度修正跟微調,以及相對較早且平順的剎車,透過出彎早給油門來躲過彎道中的打滑。”
沒有任何的藏私,陳向北分享了後世維斯塔潘的經驗。
至於為什麼不是自己的,原因很簡單,陳向北有著拉力車手的底子,他更喜歡重剎晚剎搭配賽車前端的精準指向性,這點跟維斯塔潘的過彎邏輯有著根本性不同。
揭幕戰的時候,特魯利給過陳向北他的第一視角車載錄影,以至於對這名老將的過彎方式非常瞭解。
車技這種東西,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沒有標準的正確答案,只有適合自己的方式。
到底能不能做到,那就得看特魯利的天賦跟領悟能力,畢竟維斯塔潘對於賽車尾部的變態感知能力,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
可只要達到五成功力,就能跑的比以前更快。
“練習賽我試試,謝謝。”
“不用客氣,揭幕戰你也是這樣幫過我。”
陳向北擺了擺手,其實對於拒絕調車資料分享這件事情,他壓根就沒放在心上。
共享是別人的權利,並不是別人的義務。
很多東西就是一個鬥米恩、升米仇的理念,要較真就覺得全世界都虧欠,要無所謂就小事一樁。
就在兩人聊天的時候,佩雷茲走進了p房,瞬間就讓氣氛略顯尷尬了起來。
還是陳向北主動打破僵局,向佩雷茲打了個招呼,然後特魯利才不鹹不淡的客套了一句。
這就是f1車隊的氛圍,充斥著競爭跟競爭,很少能做到完美的和諧相處,除非其中一名車手選擇徹底認慫,接受自己弱勢的定位。
可問題這樣工具人定位的車手,又很難在f1圍場內立足。
畢竟賽車本身就是一項用性命,去追逐風與自由的遊戲。
沒有了血性,就跑不出巔峰的速度,更拿不到驚人的成績。
久而久之,就會被車隊給放棄。
當然,這些東西陳向北改變不了,只能依靠時間去慢慢磨合。
就如同他跟特魯利一樣,從最初亦敵亦友的身份,到逐漸進行團隊合作,現在還能溝通交流一下賽車經驗。
或許在未來某個時刻,兩個人能好好坐下來喝一杯也說不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