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度當老爺

第442章 魔幻之城

鬧的沸沸揚揚的斯里克里希納報告,最近迎來了戲劇性的轉折。

溼婆軍黨魁巴爾.薩克雷,表示願意配合出庭調查。

這一舉動不僅讓下面的人大驚失色,就連國大黨那邊都摸不著頭腦。

眼看著孟買城內劍拔弩張,一場暴亂似乎近在眼前。

卡馬特之流的頭目,甚至已經選好了目標。

結果作為黨魁的薩克雷,竟然率先表態了。

當然啦,這頭老虎沒忘了再次強調那句話。

“如果把我送進大牢,送我進去的人也休想好過。”

不給外界反應的機會,薩克雷第二天由五百名警察護送著,聲勢浩大地來到法院。

法官宣佈駁回國大黨的上訴,並進一步說明針對薩克雷的指控已超出追訴時效。

薩克雷當庭獲釋,所用不過三刻鐘。

孟買城又開始呼吸了。

這就是一場鬧劇,前面鋪墊了那麼久,最後卻彷彿過家家。

只有薩克雷本人和孟買最高法才知道,這出鬧劇,險些就變成了慘劇。

國大黨是真的想把薩克雷往死裡整的,孟買最高法也準備配合。

畢竟現在的馬邦首席部長是國大黨人,溼婆軍恰好又盡失民心,法院的人也只是順水推舟。

不過蘇爾先生出馬了,他只是給自己的老丈人打了個電話。

五分鐘後,孟買最高法就接到了新德里合議院的指示。

薩克雷得以免除牢獄之災,醞釀五年的斯里克里希納報告也變成了鬧劇。

這件事鮮為人知,但蘇爾先生的尊號卻愈發的不可名狀。

無論是薩克雷,還是國大黨,都沒有解釋太多。

薩克雷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對付牧民身上,整個溼婆軍也是如此。

他們恨不得全印度的牧民,統統消失。如果條件允許,他不介意做一次小鬍子,即種族屠殺。

種族屠殺是源於想要淨化、追求純正的病態慾望。

在一些人看來,因為紊亂和混雜才導致融合與不潔。

伊克巴勒與真納之所以要求從印度分裂出去,是因為他們想在所謂的“聖潔之地”上建立正統的牧民國家。

而印度的社會價值觀,從根源上就是駁雜的。

但如果客觀地看待孟買,你又不得不承認它確實太擁擠了,必須有一部分人要離開。

那麼是誰呢?你可以從最窮的人開始算,或者是最新來的,或者是離你最遠的,取決於你如何定義自己的地理位置和社會地位。

所有移居孟買的人都希望有一天,他們能名正言順地拒絕別的新移民,能揚眉吐氣地告訴下一個試圖擠上火車的人:“下去,回老家吧,你不能待在這裡。”

只有到那時你才確定:你是這座城市真正的“本地人”。

對已經住在這裡的人而言,這座城市變得每況愈下。

而對所有想南下進入孟買的人而言,這又並不足以減少孟買的吸引力。

即便再發生一次暴亂,情況依然不會改變。

孟買會變成一座更糟糕的城市,同時卻不會嚇退那些想擠進孟買的人,甚至絲毫不能減緩新移民湧進來的速度。

即將邁入新世紀的溼婆軍經歷了重重艱險,尤其是這次大選之後,他們的處境每況愈下。

牧民黑幫開始對其分支進行報復,後者無法快速做出反應。

一些分支頭目被殺,一些受到恐嚇。

喬格什瓦里分支的卡馬特收到來信,照阿莫爾的說法,是用“牧民黑話”寫的。

他們告訴卡馬特:他就是下一個目標,因為他在暴亂中殺過牧民。

達烏德幫的作戰指揮官沙基爾,開始進行公開懸賞。

冤有頭債有主,他要為暴亂的死傷者復仇,就是那些溼婆軍頭目:他們確實是有罪的人,比如斯里克里希納報告中提及的前孟買市長米林德.瓦伊達。

沙基爾比照報告,竟成為替斯里克里希納進行宣判的“大法官”。

溼婆軍的分支頭目和副手做出了極不明智的選擇:躲在重重保鏢身後,尋求警方的保護。

此舉最易讓他們失掉民心,下面那些火爆易衝動的小弟,會認為自己的老大貪生怕死。

他們在進行一項崇高的事業,淨化印度的種族,怎麼能躲在背後停滯不前呢。

薩克雷的保鏢人數從179人降至149人,有些人離開了,不再追隨他,藏在洞穴裡的老虎哀叫起來。

直到陸續有分支頭目被害,才又急急忙忙招募人手,把保鏢人數恢復到從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