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鑑寶:我真沒想當專家

第257章 他記性好

正思忖著,手機一響,田傑打來了電話:暫時未發現窯址遺蹟,但在固鎮村西側臺地的溝底,發現了古河道遺蹟。

頓然,稍顯沉寂的氣氛輕鬆起來。

用林思成的話說:只要探明河道,不管遺址埋多深,全跟透明的一樣。

林思成手一揮:“下班!”

一群人烏烏泱泱,收工具的收工具,關機器的關機器。

談武連忙安排人值夜班。

……

又三天後,一群人站在固鎮村西的大坑旁。

而不管是考古隊員,還是特意被孫嘉木放了一天假,跑來參觀的文物局的專家,臉色都不怎麼好看。

好訊息:林思成萬分確定,且心心念唸的固鎮村遺址找到了。

上下兩處,全部在村旁臺地半坡的農田中,上稱上八畝,下稱下八畝。

光是窯爐遺址就有三處,加淘洗池、拉胚房、曬胚場在內的作坊四處。另有水井、灰溝、石磨盤、瓷泥堆等遺蹟。

壞訊息:面積不大,一千平方出頭。依舊是金代窯址,時間比養殖場遺址還要晚一點,大概處於金代中期。

雖然大部分都是白瓷,但全是粗白瓷,質量甚至不如古垛村出土的青白瓷。

更壞的訊息:遺址破壞的很嚴重,比古垛村養殖場、教堂遺址稍好點,但好的也有限。特別是窯爐部分,只剩最底部的燒結面遺存,連窯爐具體長什麼樣都沒辦法推測。

儲存相對較好的是上八畝四號作坊,發掘後地層剖面圖長這樣:

t代表土層,h代表灰坑,f代表作坊。

就右邊標“f”那一塊,地窨(地坑)院式作坊被壓在一座廢棄的窯洞底下。而建窯洞之前,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這兒有一座小磚廠。

然後就地取土燒磚,把原本和民房地基一樣高的臺地,挖成了深近四米的一個大坑,導致遺址就剩了一個底。

那個年代發生這樣的這樣的事情再正常不過,王齊志生氣的是:調研時為什麼沒查到,這兒建過磚窯?

但凡當地仔細點,就憑這處磚窯,林思成肯定會來看一眼,只要來看,肯定會扎幾釺子。多的不說,至少能早發現一個月。

根本用不著他冒著大雨上山看洪溝,更不用透過那座宋代的墓推斷古河道走向。

前後一個月,林思成費了多大功夫,最後才找到這兒?

林思成的心情倒還好,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提前找到這兒,肯定會把南臺地新石器遺址漏掉。也不可能認只吳司長、孫處長,以及這麼多的專家。

再者,窯爐遺址雖破壞的比較嚴重,但臺地、溝底遺留的灰坑極多,多達三十處,出土完整及可復原瓷器數千件,瓷片、窯具標本達六噸之多。

雖然出土的白瓷片全是粗白瓷,但他推測:這是因為征戰導致技術人員外逃,煉焦技術斷代,無法掌控窯溫導致。

其它的技術,比如煉泥、配釉都繼承的比較全。就算最後找不到更早期的瓷窯,任這些樣本,基本可能復原卵白玉。

無非就是排比試錯的次數多一點,費的時間長一點。

最關鍵的是從四號作坊上部,也就是f41和f42位置的廢棄堆積中,發掘出了大量的瓷枕碎片。

其中包括剔花填黑彩牡丹紋八角形枕、剔花填黑彩文字枕、珍珠地劃花腰圓形枕、低溫釉三彩荷花紋枕等。

靠這些瓷枕殘片,基本可以證明金代河津窯最具代表性的制瓷工藝:三彩陶、瓷枕。

多用點兒時間,林思成能把國內外各大博物館收藏的許多的瓷枕的原生地全部改過來。

就這段時間查到的:首都、陝博、豫博(河南)、冀博(河北),以及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這才是趙修能查了一個月的結果,沒查到的更多。

但不急。

一是缺乏關鍵的技術鏈條:既然本時期的遺址破壞太嚴重,那就得找到早期的遺址,至少要證明其技術傳承來源。

其次,把所有博物館收藏的河津瓷枕的原生地全部改過來,都比不過故宮裡那一隻:

乾隆親筆題詩,且枕著睡了好多年,影響力可想而知。

所以歸根結底,要找到宋窯。

轉念間,林思成又拿出三天前畫的那張圖。上面密密麻麻,全是人看不懂的符號。

圖的最北邊,畫著一個偌大的三角形,上面寫著兩個漢字:北澗。

這是王齊志強烈要求林思成寫上去的,因為不寫的話,沒人能看得懂。甚至連東南西北都分別不出來。

見過這張圖的人不少,都知道這兒是林思成根據梯田、養殖場、上、下八畝等四處遺址,推測的宋窯窯址最終地點。

經歷了這麼多次,沒人懷疑林思成的推測和計算能力。他說北澗那一塊有遺址,肯定不會錯。

他們只是有些擔心:會不會又像這兒一樣,挖出來一座金代的,更或是明代的?

不過田傑和高章義帶著四個組,全去了那一塊。林思成說:是與不是,今天就會有結果……

“談秘書長,這兒的後續發掘就交給你們了,四號作坊要稍仔細些,特別是底面遺存,一定要儘量保持完整!如果人手不夠,就向市裡和省級部門尋求支援……”

談武屬於門外漢,大致相當於聯絡員,邊記邊問:“林老師,能不能具體點?”

“能!四號作坊應該算是河津窯的代表性單位,而且是金代河津窯最具代表性的剔花、刻花、低溫三彩瓷枕的原生地……這樣,你直接這樣寫……”

林思成稍一頓,指了指發掘出的瓷枕殘片:

“經修復中心調查,國內各大博物館,比如故宮、陝博,以及美國、日本等博覽機構,均收藏有類似河津瓷枕的珍品。是否產自河津,還需進一步查證……”

談武筆下一頓,瞳孔縮了一下:哪個修復中心?

當然是西大文物修復中心運城分中心……

一群京城的專家瞪著眼睛:這麼多博物館收藏有河津窯瓷枕,我們怎麼不知道?

孫嘉木一臉古怪:別說你們不知道,連我也不知道?

不,應該是各大博物館都不知道……

他正要問,王齊志吐了口氣:“孫處長,你好長時間沒見趙總了吧?一個月前,林思成就讓他去京城了……”

孫嘉木半信半疑:那時候剛找到北午芹唐窯,壓根和金代、和瓷枕扯不上半點邊。林思成怎麼敢確定,哪家博覽機構收藏有河津瓷枕?

王齊志想了想:“他記性好,估計之前在哪看到過!”

孫嘉木很想罵聲娘:王齊志,你要不要臉?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