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鑑寶:我真沒想當專家

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

空調口發出輕微的蜂鳴,褐色的牛皮椅圍成圓形。白瓷茶杯擺成一條線,水晶的菸灰缸鋥亮透明。

led屏上打著標語:河津窯遺址發掘計劃及文物保護與研究利用座談會。

還差十分鐘,各單位的負責人陸續進場。

心情都挺好,個個臉上都帶著喜色。聊了一會,掛鐘的指標即將指向九點,鄭副局長、蔣副市長陪著水即生姍姍入場。

坐定後,水即生略帶歉意,朝著孫嘉木和王齊志笑了笑:“上了歲數,腿腳不太利索,想走都走不快!”

兩人笑著:“不晚,我們也剛來!”

打了聲招呼,會議正式開始,鄭副局長大致講了講會議主題和方針。

講了很多,總結起來就兩句話: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

強化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對接合作,加大學術研討,吸納專家建議,儘快梳理形成具體方案,讓遺址的歷史價值更清晰、保護路徑更科學、利用方式更精準。

鄭副局長侃侃而談,孫處長抬起頭,掃視了一圈。除了在市博設立實驗中心的六家,省文物局又邀請了幾家:

太原古陶瓷研究院、太原師範陶瓷研究館、山西工美陶瓷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晉陶紫砂藝術研究中心,山大歷史學院考古系。

等於只是研究機構,已多達十一家。

這麼多家單位,後續的考古工作怎麼參與,哪一家協助發掘哪一處遺址?是唐窯、宋窯,還是金窯、元窯,更或是明窯、清窯?

文物出土後如何分配,研究領域又該如何劃分,誰研究黑瓷,誰研究白瓷,誰又研究砂陶器?

包括研究重點和課題:誰進行基礎研究,誰進行年代研究,誰又進行工藝、技術、藝術及文化方面的研究?

所以,如果把今天的會議議題劃個重點,就八個字:加強協作,共同研究。

再翻譯一下:劃盤子,分蛋糕。

捫心自問:這麼多發現,這麼多方向,這麼多課題,別說給西大運城分中心,就是給西大,也絕對研究不過來。

以林思成的品性,也不可能吃獨食。

所以,聯合省內高校和科研機構聯合研究是必然,哪怕地方部門不提,林思成也會提。

但偏偏選在他不在的節骨眼上?

這是怕他在的時候不好提,還是不好當著他的面爭,或是搶?

下意識的,孫嘉木轉過頭:王齊志時而就在紙上寫兩下,像是做筆記。仔細再看:滿紙都是看不懂的符號,就沒一個漢字。

再看錶情,好像挺淡然?

嘖,可以啊,越來越能沉得住氣了?

領導還在講話,不好直接問,孫嘉木沒有作聲。

之後,進入會議第二項,氣氛很輕鬆,喝茶的喝茶,抽菸的抽菸。

鄭銘彈了彈菸灰,臉上帶笑:

“上週,局裡就向京城遞了申請報告,後續的發掘計劃要等指示。今天的主要議題,還是研究領域和課題方向為主。

請各位專家和老師盡抒己見,踴躍發言。有什麼想法和建議,儘管提……”

稍一頓,鄭局長又笑了笑:“要說考古,我肯定懂一點,但要說陶瓷工藝,技術復原,我肯定算是門外漢。所以,要先請教一下各位老師:如果復原卵白玉燒製工藝,難度大不大,機率有多高?”

孫嘉木心裡一動:戲肉來了?

這次發現的遺址這麼多,時間跨度從唐到清,研究範圍足夠廣,課題方向足夠多。但要說哪個的研究的價值最高,最具有代表性,影響力最大,就只有一個:北宋卵白玉。

如果再細分:工藝起源、技術演變、產品流佈、文化內涵、歷史地位等等等等,所有所有的方向加起來,都抵不上一個“工藝復原”。

借用領導指示全國文物考古工作時說過的一句話:讓文物活起來,以技術還原文明,以文明啟迪未來。

所以鄭銘剛上來就問這個,孫嘉木一點都不意外。

他意外的是王齊志的態度:依舊低著頭,不停的在紙上寫寫畫畫。

不是……王教授,你再不表態,嘴裡的肉就被人搶走了?

再想想前幾天,剛找到北澗疙瘩遺址時候,林思成和他打的那個賭,孫嘉木下意識的皺起眉頭:

林思成要是輸了,可是要給我賣身的,你這個老師怎麼一點兒都不急?

轉念間,各單位負責人專家陸續發言。不管是八家官方研究機構,還是兩家民營研究企業,意見出奇的一致:難。

而且不是一般的難,可以說,成功的機率無限接近於零。

“一是缺少文獻,無法進行技術溯源……哦不,說準確點:已經不是缺少的問題,而是壓根沒有……”

“像《天工開物》、《平定州志》、《廣輿記》等,算是明清兩代記載省內陶瓷工業相關文獻最多的史志,但沒有任何有關‘河津窯’、‘卵白玉’的記載。唯一有關的內容只有兩處:但記載的全是蒲州窯琺華器……”

“再往前推,像元、金、宋,三朝,別說卵白玉了,連琺華器的記載都沒有。所以,先別提怎麼復原釉料配方、燒成工藝,能不能分析出初始工藝來源都還是個問題……”

“第二,最核心的燒成工藝復原難度太高。如果研究成型與裝飾還有那麼點可能,因為需要的樣本不多,損耗不大。再者窯爐、練泥、制胚等遺存比較健全,多花點時間,應該能實現重建。”

“但瓷胎組成、釉料配比、呈色因素、階段控溫、以及氛圍調節等等,這些環節哪個不得需要海量的物料,透過不斷的實驗分析,進行排比、組合、試錯?

只是一個釉料配方,就需要上噸的物樣化驗,經過幾百次的試燒對比,才有可能精準掌握釉料流動性和燒結成因資料。而截止目前,五處遺址加起來,可能存在的細白瓷樣本有多少?”

任新波岔開手指,比劃了一下:“不足三百公斤,而且其中至少有一半,是相對劣質的青白瓷和黃白瓷。”

“所以,與其立一個難度高到不可能完成的目標,不如退而求其次,節省有限的資源,嘗試復原附屬工藝:比如原料,比如成型,乃至裝飾。更或是集中研究其中一項,至少可能性高的多……”

幾家的負責人你一言我一語,分析不可謂不透徹,意見不可謂不中肯,搞的孫嘉木都想點兩下頭。

可以這麼說:他基本也是這麼想的。

但看王齊志,依舊不吱聲?

“那具體怎麼研究?”

十多位負責人,鄭銘挨個看了一遍,“是集中資源,集中力量,還是各展所長,各盡其能?”

這還用的著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