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568章 “公安表彰”

嗯,咱們肯德基風靡全球,前不久,這陣風也刮到了京城。

前門開設了國內第一家肯德基餐廳,這也是國內第一家西式快餐連鎖餐廳。

價格還是不太便宜的。

一個“上校精選雞柳漢堡”八塊五,一個香脆雞腿堡10塊錢。

雞塊兒的話6.5元一塊兒,兩塊兒就13元,選單最多可點15塊雞塊兒,但是要多了也不打折,15塊兒還是97.5元。

其他的話,薯條大份6.5元,可樂、美年達、七喜這些飲料4元一杯,雞翅、聖代、玉米棒這些也都在6.5元這個價格。

東西每天都是一個價兒。

沒有瘋狂星期四!

總之,相對於幾十年後,價格倒是也沒漲多少。

而梁左之所以知道的這麼清楚,不是因為他吃過,他沒吃過,但是看過肯德基的“點膳單”。

要知道,這家肯德基現在是非常流行的旅遊觀光地,還是非常潮流的結婚場所。

沒錯,在肯德基結婚!

這屬實是這個年代的一大特色。

“我要有錢了”

聽梁左說肯德基聽得嘴都犯饞,馮曉剛也幻想起來,嘀嘀咕咕,“我要有錢了,我就找一堆兒妞兒,找那些個女明星,天天給咱們哥幾個跳舞看。”

“哎呦,真俗。”

王碩忍不住吐槽,“瞧你這點兒追求?”

“就是。”

梁左也忍不住加入批判,“你沒看過跳舞啊?”

“嘿嘿。”馮曉剛呲呲牙花子沒說話。

江弦那邊兒呢,孫寅貴的錢總歸是沒收下,推脫半天,最後要了孫寅貴這一袋子特產,給《編輯部的故事》劇組發下去了。

而這也不是“海馬”的人第一次領發的福利了。

隨著《編輯部的故事》一集一集陸續播出,上門來感謝的企業越來越多。

這年頭,拍電視劇的人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最難的不是找演員、寫劇本,而是籌資。

哪怕電視藝術中心這樣的國家單位,也只有一部分上面的撥款,除了這筆錢之外,用於拍攝的大部分費用,都需要到社會上四處籌資。

不過他們籌資,找的都是餐館和一些做服裝生意的小個體戶。

還從沒有人像江弦這樣,直接找上企業。

在電視劇中植入廣告這辦法,更是堪稱大開腦洞,在國內電視劇行業首開先例。

顯然,他手底下這幫編劇不是吃素的,那叫一個負責,編臺詞、編情節,還編的非常合情合理,讓甲方看的那叫一個滿意。

然後廣告在電視上一播出,發揮的效果就更讓人驚喜。

隨著《編輯部的故事》播出到現在,“帶的貨”基本上都火了!

可以說,這部劇現在就是老百姓們的消費潮流,吃啥、用啥、穿啥.簡單,跟李冬寶和戈玲學!

他們使喚啥,咱也使喚啥。

像百龍礦泉壺,這只是這段時間上門企業的一個縮影。

來拜訪的企業快給“海馬”門檻兒都踏平了。

除了感謝的,更多的是來“送錢”的。

都知道《編輯部的故事》是邊拍邊播,甭管還剩幾集,能讓自家產品在電視劇裡露個臉就行!

對此,江弦也不是來者不拒。

贊助多,但咱也不能吃相太難看。

塞一倆廣告到劇情裡,劇情上方便圓,觀眾們也回味兒不過來。

但要是處處塞滿廣告。

那不是自毀長城麼?

誰能看下去這種劇?

所以把廣告篩下去一堆,親手拒絕掉了攏共有小几百萬的贊助。

江弦也心痛。

但是他明白,這是沒辦法的事兒,拍電視劇是個長久的計劃,“海馬”也是個長久運營的地方,總不能撈這麼一把就撤。

《編輯部的故事》最後不多不少,拍攝24集,剛好是央視和江弦談好花錢買斷的集數,沒虧,也不用再多補錢。

而隨著《編輯部的故事》第24集大結局在電視上的播出,社會上對這部劇的反饋也達到了一個極誇張的程度。

嗯,播大結局的當天,漢有個區正好停電,《編輯部的故事》第24集看不著了,當天晚上,市領導的電話都被群眾打爆了。

另外,電視播送結束以後,基於電視劇播出造成的“萬人空巷”現象,公安bu特地做了個統計,發現《編輯部的故事》的播出,社會犯罪率都下降了。

為此,公安bu專門舉行了一次慶功會,把《編輯部的故事》全劇組,也就是“海馬影視創作中心”的工作人員都請去進行了表彰。

這麼一來,“海馬”算是“揚名天下”了。

再有就是,這年頭不知怎麼的,忽然一夜之間就流行起了一件兒無領無袖的白色t恤。

這件兒白色t恤與一般的t恤有一點點不同,就是這些t恤上寫著一些口號。

倒也不是什麼政治口號,也不嚴肅,就是些反叛的、調侃的、消解崇高的發洩型口號。

大夥兒管這個叫文化衫。

幾乎是一夜之間,幾乎走到哪兒人身上都是白花花的文化衫。

而隨著《編輯部的故事》播出,一時間文化衫上的口號,都成了電視劇裡的名句:

“錢不是萬能的,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裸體一旦成為藝術,便是最聖潔的。道德一旦淪為虛偽,便是最下流的。”

“餓了吧,沒精神頭,吃飽了吧,更打不起精神來。”

“翻身是讓你自個兒站起來,不是騎到人家身上。”

“哥啊,這人生的路,怎麼就這麼難走啊!”

“.”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