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558章 開賓士

話說改開以來,普通人的生活漸漸從勒緊褲腰帶到能吃飽飯,但還達不到買汽水喝的水平。

京城裡,一般就是孩子喝白開水,大人沏壺“高末”。

到了夏天要防暑,綠豆湯是主要的自制冷飲,會做的還熬點酸梅湯,這酸梅湯雖然是京城傳統冷飲,但也不是家家戶戶都會做。

在後世,一提過去的汽水都說北冰洋,其實比北冰洋更有名的是“鹽汽水”。

鹽汽水並不是一個品牌,是一種自制冷飲的俗稱。

因為這會兒單位都窮嘛,沒有錢給職工買冷飲,於是就在水裡兌上鹽、糖,大部分是用糖精,還有果味香精,有的還會加點色素,冰鎮一下,拿給職工喝。

因為成本很低,喝多少都管夠。

那會兒很多人下班也會用飯盒裝滿鹽汽水回家給孩子喝,這個時代出生的人,小時候沒喝過鹽汽水的恐怕很少。

另一個最能出風頭的就是北冰洋了。

三毛五一瓶,退空瓶兩毛,所以實際上是一毛五一瓶。

五、六十年代那會兒,北冰洋汽水還算奢侈品,因為一毛五買的菜夠一家人吃一頓飯了,所以,偶爾才奢侈一下喝一瓶北冰洋汽水。

但是到了七、八十年代,北冰洋汽水就成了大眾飲料,特別是有了個體戶以後,夏天在街邊賣冰鎮北冰洋汽水的特別多。

一整塊人造冰,上邊碼兩排汽水,每瓶汽水下邊都凹下去一道槽,賣汽水的小販時常用手順著瓶子從頭到尾一捋,好讓瓶子轉一轉,冰得均勻,動作就像彈鋼琴時從低音到高音的劃奏,非常瀟灑。

80年代可以說是北冰洋汽水的鼎盛時期,一到夏天,京城永定門外沙子口汽水廠提貨的三輪車能排出二里地。

此外還有健力寶、“美國宇航局指定飲品”的“太空時代喝果珍”和“味道好極了”的雀巢咖啡,還有最常用的衝飲麥乳精。

至於礦泉水這東西,此處不得不講個典故:

71年的時候中國乒乓球隊訪問美國,史稱“乒乓外交”,回國以後,當時的乒乓選手莊則棟作了一個報告,說:

第一,我們去美國,中國隊不論到哪,前邊都有警車開道,你看美國的交通糟糕到什麼程度;

第二,美國人是連喝的水都裝到瓶子裡賣錢,你看剝削到什麼程度。

當時呢,寫這個,是想用這兩個細節來說明美帝的腐朽。

雖然這話後世聽來覺得非常可笑,但當時的狀態下,莊則棟就是這樣理解的。

總之,礦泉水這東西,以前在國內並不多見,倒也不是沒有,77年之前全中國唯一的瓶裝水就是嶗山礦泉水,小瓶,口感有點澀,很少有人買。

還有“飲水思源,可賽礦泉”,可賽天然礦泉水,京城這時候礦泉水的著名品牌。

大人小孩哪個沒喝過?

國安球迷對可賽礦泉更是情有獨鍾,因為曹限東就是可賽礦泉水的形象代言。

另外呢,水瓶外包裝上說,可賽礦泉水取自地下2070米岩層深處,經過有關專家鑑定:水齡在一萬年以上,含偏矽酸、鍶、鋰的重碳酸硫酸——鈉鈣型礦泉水。

嗯,這麼一看以為肯定是從西山哪個山根上取的水,其實可賽礦泉水就在南二環和南三環之間,最早是糧食局下屬永定門糧庫的一個三產,後來支撐起了京城礦泉水市場的半壁江山。

總之,到了80年代礦泉水才多起來。

90年代礦泉水這玩意就跟自來水差不多了。

但是在目前這個時期呢,礦泉水還是相對奢侈的,所以《編輯部的故事》裡,把礦泉壺這個東西搬了出來,一下兒就吸引了觀眾們的注意,更別提還專門拍了個小短片:

深夜編輯部的門後,出現一道漆黑的身影,只見他左顧右盼,隨後推開門,靈活的鑽進門裡,正是圓頭賊腦的李冬寶。

李冬寶眼睛直勾勾看著桌上的礦泉壺,喉頭一滾,快步朝著礦泉壺走去,隨後剛抱起,還沒來得及高興,編輯部的燈就亮了。

只見劉蓓飾演的戈玲,正站在編輯部的角落,輕笑一聲,隨後徑直朝著礦泉壺走去,一把抱起,要奪走李冬寶手裡的礦泉壺。

李冬寶並不答應,握著拳頭,原來是要和戈玲猜拳定勝負。

戈玲也馬上意會,伸出剪刀,贏下了李冬寶的布。

李冬寶垂頭喪氣的放下礦泉壺。

戈玲美滋滋的將礦泉壺抱起,只給李冬寶留下個邪魅一笑。

李冬寶看著戈玲抱著礦泉壺離開,滿臉詫異,“為啥會輸呢?”

這時候蹦出來個礦泉壺的鏡頭,壺口上面寫著一行大字:“因為缺了我。”

這麼個小短片,又給觀眾們加深了對百龍礦泉壺的印象,都納悶這東西是個什麼玩意。

很快從電視裡瞭解,這礦泉壺集殺菌、淨化、磁化、礦化功於一體。

進去的是自來水,出來的就是礦泉水了。

嗯,編輯部裡頭甭管李冬寶還是戈玲,天天都搶著喝。

“哎呦,這東西好啊,把自來水倒進去就能變礦泉水,那可比買礦泉水經濟實惠多了啊!”

“電視裡哄人的你也信?298塊夠買半年豬肉了!”

“你懂啥?人這東西能把自來水過濾的比礦泉水都清,再說了,咱廠裡鍋爐房的水垢厚得能當粉筆,老劉頭腎結石咋得的?不就是水太硬!報紙上都說,老喝那種水不健康,喝水就得喝礦泉水,這才能長命百歲呢。”

“就是,現在時代都變了,那物質生活還能跟以前一樣麼?不得往前進步進步?擱以前,冰箱、洗衣機這些玩意兒你敢信麼?這都是高科技,咱們都得接受新鮮事物。”

“.”

“百龍礦泉壺”的短片一在電視上播出,立刻吸引來觀眾們的注意。

電視發酵幾天,到了週末,王府井百貨像煮開的餃子鍋。

家電區的鐵欄杆被撞得哐當亂響。

幾十隻手越過前面人的頭頂,直直戳向櫃檯裡藍白色的桶形物件。

“昨晚《編輯部》重播看見沒?李冬寶偷的就是這個!戈玲都說好!”

“給我!先給我!”

穿工裝褲的壯漢半個身子壓在櫃檯上,唾沫星子噴到售貨員臉上,“昨兒《編輯部的故事》李冬寶用的就這個?298是吧?點點!”他甩出幾張皺巴巴的鈔票,紙幣上還帶著機油味。

櫃檯側邊,穿大衣的孫教授被擠得金絲眼鏡歪斜,死死護著剛搶到手的礦泉壺,妻子也用身體替他擋著衝撞。

“再再要一臺!”

“還要?一人一臺,啊不,一家子一臺,您也理解理解,給別人個購買的機會。”

“就是就是。”

真正的瘋狂在收銀臺爆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