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之攝影系大導

第87章 黑天鵝與黑牡丹,皮 骨 魂

宿舍的燈光幽幽亮著,電腦螢幕的微光映在吳宸的臉上,投下深深淺淺的陰影。

論壇上的討論鋪天蓋地,有人遺憾,有人憤怒,也有人冷嘲熱諷,說張藝某的電影已經江郎才盡。

而宿舍裡,樸松日幾人還在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張藝謀衝奧失敗的原因,話題圍繞中美文化差異、電影工業發展水平、好萊塢對武俠片的態度來回打轉。

吳宸靜靜地聽著,目光卻落在桌上的《黑天鵝》劇本,手指無意識地輕敲著封面,眉頭微蹙,沉思良久。

“真的是文化差異的問題嗎?亦或是文化壁壘?”他喃喃自語。

回憶起這幾年華語電影在奧斯卡的征途——

《臥虎藏龍》的成功,成了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後續的《英雄》《十面埋伏》,無論製作多麼精良,都沒能再現當年的輝煌。

張藝謀的電影,在國內固然風光無限,可是在西方,它依然只是“異域的風景”,供人欣賞,卻難以真正觸動他們的內在情感。

而李安的成功,遠不止於武俠,而在於他懂得如何在東西方文化之間架起橋樑,讓一個異域故事變得熟悉、可感。

那麼,問題來了。

華語電影的出路在哪?吳宸垂下眼瞼,手指摩挲著劇本封皮,腦海裡閃過一個念頭——如果換個思路呢?如果一部電影不僅僅是“異域風情”,不是單純地呈現東方元素,而是能夠真正讓西方觀眾感同身受呢?

《黑天鵝》的劇本他已經寫了七成,這是一個關於舞蹈、瘋狂、人格分裂的故事,原劇本里以西方芭蕾為背景,展現了一名舞者如何在極端壓力下走向癲狂。

如果,這個故事的背景不是芭蕾,而是中國傳統的戲曲呢?

京劇?太剛烈了。

豫劇?粵劇?太地方化了。

那麼崑曲呢?崑曲,最古老的戲曲之一,被譽為“百戲之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典雅、最具詩意的藝術形式。

吳宸的思緒被點燃。

他不由得想起自己當副導演時,偶然聽過的崑曲《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那悠揚婉轉的唱腔,如泣如訴,那柔美而哀婉的身姿,彷彿將人拖入一場曠世幽夢。

杜麗娘的愛與夢魘,似真似幻,似夢似醒——

而這,和《黑天鵝》的故事核心,何其相似!吳宸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黑天鵝》的故事可以按原來的方式拍攝,但如果改編成中國風的版本,結合崑曲的審美,或許能誕生出一部真正具有東方韻味的電影。

崑曲講求身段、眼神、手勢,每一個動作都飽含情緒,它的舞臺感和象徵性遠勝芭蕾,而崑曲本身的悲劇氣質,也與《黑天鵝》的主題完美契合。

如果他把《黑天鵝》的心理驚悚、夢幻現實交錯,與崑曲的意境美學融合在一起,會發生什麼?芭蕾舞者的極限挑戰,能否與崑曲演員的身心蛻變相互映襯?中國傳統戲曲講究“一顰一笑皆有意境”,那麼,如何用電影的方式,把這份美拍到極致?

思緒在腦海中飛旋,吳宸感到一股久違的燥熱。

他輕輕推開窗戶,夜色沉靜,月光皎潔。

他彷彿看到——

月光下,杜麗娘輕踏花影,衣袂翩躚,一步一轉,皆是千年傳承的韻律。

鏡頭緩緩推進,她的眼神變了,現實與夢境交錯,身體與精神的極限推演,在光影之間模糊,似真似幻。

這一刻,他知道了。

他手上的劇本,不再是單一的《黑天鵝》。

它裂變出了兩個方向。

一個是仍然基於芭蕾舞的驚悚片,《黑天鵝》。

另一個,則是以崑曲為核心的《黑牡丹》。

這個念頭一旦成型,便如決堤的洪水般洶湧澎湃。

吳宸按捺不住,開啟文件,在《黑天鵝》的劇本下方,新建了一行標題——《黑牡丹》。

故事的框架依舊,講述的是一名崑曲演員,在追求極致表演的過程中,逐漸陷入夢境與現實交錯的幻覺之中,最終迷失自我。

崑曲裡,杜麗娘為情而死,又為情而生。

這極致的情感衝突,這沉醉與癲狂,這現實與幻境的交錯——

它天生就是一部電影。

吳宸屏住呼吸,手指在鍵盤上飛快敲擊。

這一寫,便寫到了晨光熹微。

他揉了揉酸澀的眼睛,長舒一口氣。

這些靈感,終於落在了紙上。

天矇矇亮,雪停了,宿舍裡暖氣片還嗡嗡響著。

吳宸揉了揉熬紅的眼,走到桌邊拿起水壺,壺裡還有點溫水,他倒在手裡搓了把臉,水珠順著下巴滴在地板上,冰得他一激靈。

他抓起外套和《黑天鵝》劇本,腳步輕快地出了門,像卸了什麼包袱,門吱呀一關,聲音在寂靜裡格外清脆。

片刻後,樸松日幾人陸續醒來,揉著惺忪的眼爬下床。

向灼瞅了眼吳宸的床鋪,被子迭得整整齊齊,像壓根沒動過,他愣了愣:“宸哥昨晚睡了沒?”

褚天舒打著哈欠,走過來一看:“這被子跟昨晚一樣,怕是沒上床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