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別這樣!

第100章 那就誅九族吧(1)

就在這時寧和帝又拿起御案之上的幾個信封用力一甩,直接甩在李守善的臉上:“這是內侍在楊嗣頁家中搜到的他和倭寇聯絡的密信。”明明是楊妙清聯絡的倭寇,為何會出現楊嗣頁和倭寇的密信,大抵是因為楊妙清是楊家嫡女,這種誅九族的罪過牽連太大,現在還不到徹底翻臉的時候。

“我這裡還有楊嗣頁的奏疏,李給事中,你要不要對比一下筆跡?”

話音到最後,已經是森冷陰寒。

李守善身子跪在地上,瑟瑟發抖,不敢再言。

一時間,整個太和殿一片死寂,唯有寧和帝在咆哮:

“一縣縣令,縣丞,縣尉,三個父母官,三個!”

“居然全部同倭寇勾連,來戕害我大寧百姓,好得很,好得很啊。”

“這就是我大寧的官吏,面對楚國入侵,只知割地求和,只知歲幣歲布,只知讓朕認那楚皇為叔……”

“面對我寧國百姓,卻可以勾連異族肆意屠戮。”

“這就是朕的肱骨之臣!”

“這就是大寧的朝堂棟樑!”

彷彿在發洩一樣的怒吼在太和殿中迴盪,群臣噤若寒蟬,盡皆低頭不語。

唯有幾個老頭,眼觀鼻鼻觀心,面色一如既往的平靜。

寧和帝的情況有些不對,一番怒吼之後便氣喘吁吁,身子甚至都在微微搖晃。

太和殿中,喘息聲一直持續了很久才逐漸平息。

下方依舊是半點聲音都沒有。

寧和帝咧了咧嘴巴:“好,都不說是吧,那我說。”

“按照大寧律法,勾結外族戕害大寧百姓,致使近兩千人死亡,該當何罪?”寧和帝眼簾垂落,冷聲問道。

“當滿門抄斬。”一刑部侍郎顫顫巍巍的站了出來,小聲回答道:“只是,楊嗣頁,楊忠寧,楊成恩三人皆已經被滅門,是以……”

寧和帝已經懶得聽他的聲音,望向前方的一位老者:“趙公,你來說。”

一老者站了出來,眉頭緊蹙:“當誅九族!”

寧和帝重新坐回龍椅,貌似隨意的擺了擺手:“既然如此,那就誅九族吧。”

“啊,還是算了,朕向來寬仁,誅九族太過殘忍,不如……夷三族吧。”

嘶。

隱隱約約似是能聽到詭異的聲音。

把誅九族換成夷三族,你說叫寬仁?你是不是對寬仁兩個字有什麼誤解?單單從字面上來看,誅九族自是更加殘酷,然從實際執行方面來看,夷三族才是真正殘忍。

理論上,誅九族涵蓋高祖至玄孫九代親屬,但實際執行的時候,往往因為牽涉人員過多,最終會侷限於父系血親,母族妻族往往會被刻意忽略。

從歷史來看,名義上被誅九族的人有不少,但真正被執行的幾乎沒有。

但夷三族不同,夷三族主要針對父族,母族,妻族三大核心,說三族就三族,不打任何折扣,便是出嫁的女兒,外祖父,外祖母也難逃一死。甚至連姓氏傳承也會被徹底抹除,便是朋友遠親也不得立碑祭祀。

楊嗣頁三人乃楊家旁支,同嫡支已有七八代的距離,便是夷三族也牽涉不到嫡支,但受此牽連會被誅殺的人也將會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數字。

數十甚至是上百個底層官吏將會被清理。

這些人職位不高,權力不大,卻也是楊家勢力網路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若是少了這些人,楊家對地方上的掌控將會出現巨大的漏洞,那是楊家也會感覺頭疼的損失。

一個家族,若想真正的長盛不衰,所需要的不僅僅只是對朝堂的把控,地方上的影響也必不可少。

眼見寧和帝震怒,四周眾人無人敢言語,位於百官最前方的位置,一名六十多歲的老人終於站了出來。

這人,正是當朝中書令,楊和同。

雖已年老,然聲音依舊中氣十足,不急不緩,彷彿完全沒有受到之前緊張壓抑氣氛的影響:“陛下,楊嗣頁已死,對他的處罰暫且不急,此次長公主……嗯,是寧平縣主同松州刺史抵禦倭寇襲擊有功,為免有功之人心寒,朝廷應先進行封賞。”

寧和帝臉色也緩了下來:“楊太傅,不知該如何封賞?”

寧和帝還是太子時,楊和同便有太子太傅的頭銜。

“寧平縣主英勇無畏,赤膽忠心,守境安邦,當為皇室楷模,或可恢復長公主尊號。”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