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無法無天

第776章 跟著朝廷走,有前途!!!

松江城的風波,消散得如同被江水捲走的浮沫。

李崇義被鐵鏈捆走,背影狼狽。

沈家大門緊閉,門可羅雀。

那些陰毒的謀劃、聒噪的雜音,彷彿從未出現過。

松江府衙前,人山人海。

一張嶄新的告示,在冬日的陽光下熠熠生輝。

今天,是籤契的大日子。

周老太爺穿得簇新,鬍子梳理得一絲不苟。

他站在最前面,身後是松江、蘇州十幾家紡織大作坊的東家。人人臉上都鄭重。

衙役抬出大紅漆案。

陳寒和朱幼薇並肩走出,身後是捧著賬冊的文娘,眼神銳利的林三娘。

“諸位東家,”朱幼薇聲音清晰,傳得很遠,“今日籤的,不止是一張契。”

她目光掃過場下每一張臉,“這是工坊的根,工匠的飯碗,也是諸位的錢途。”

周老太爺深吸一口氣。“老朽第一個籤!”

他提起筆,字寫得極慢,極穩。

落筆的那一刻,彷彿放下了什麼。

有了周家帶頭,其他人不再猶豫。

一支支筆在素絹上落下名字。

帶著三分猶豫,七分決心。

契約很快籤成。

府衙大門全開,夥計們抬出一張張八仙桌,桌上整齊擺放著嶄新的織機配件,有閃著幽光的銅釘,有結構精巧的分紗輪,都是工坊最新改良的部件。

還有厚厚幾摞冊子,封面上寫著《織機新法》《染布通則》《工坊例條》,“新織機配件,按成本價分給簽約工坊。”

朱幼薇朗聲道。“新技法,亦同享。”

人群裡一陣騷動。

幾個東家交換著眼色,滿是驚喜。

這代價,比預想的小多了。

張四娘帶著十幾個熟手女工上前。

她們開始演示新織機的用法。

拆換配件,調整銅釘。動作麻利,講解清晰。

文娘指揮賬房,一一登記分發的數量,“簽了契,規矩便要守!”

陳寒的聲音在喧鬧中格外清晰,他站在高處,聲音不高,卻字字砸在人心上,“織布尺寸、匹重、用棉幾成,皆有定規,不許偷工減料。

“工人一日織布四個時辰,旬休一日。月錢、抽成、撫卹銀,契書上白紙黑字寫了的,差一兩,也不行!”

東家們紛紛應是,神色恭敬。

波斯商人阿里擠上前。他身後跟著幾個高鼻深目的商人。“虔國公!郡主!”

阿里眼巴巴地看著那些新部件。“這些……也賣與我們?”

陳寒點頭:“按貨單來買便是。不過,”

他話鋒一轉:“貨物離岸前,須按質抽檢。以次充好,永不得再買。”

阿里連忙拍胸脯:“真主在上,阿里從不騙人!”

他當即掏出大迭訂單券,訂購了十船。

其他番商也爭相搶購。衙門前的秩序,很快由府兵維持住。

領配件的工坊夥計,排隊有條不紊。

波斯和高麗的商人,圍著文娘商議訂單細節。

整個府衙前,忙而不亂,像一架巨大的新織機開始運轉。

林三娘帶著府兵在四周巡看。眼神銳利,但緊繃的肩頭鬆了些。

人群最外圍,幾個昔日與沈榮走得近的小商人。

他們伸長脖子看著熱鬧,看著嶄新的配件被抬走。

看著番商亮出白花花的訂單券。

看著那些大東家臉上掩不住的喜色。

終於,一人嘆口氣:“悔啊!早知今日……”另一個小聲道:“現在籤,還來得及嗎?”

沒人答話。

但幾人都悄悄往登記的案桌挪去,松江巾幗工坊內。

張四娘正在巡看。“新來的都聽好!”

她聲音響亮。“接線頭要這樣打結,不能用指甲掐,織金線布時,手指要輕,不能帶毛刺。”

幾個新來的姑娘學得認真。

旁邊的小桃姑娘補充道:“官府下了新規矩,織布時辰有定數,到點便歇。工錢一文不少。”

一個圓臉姑娘怯生生問:“姐姐,那……織慢點也行?”

文娘正好進來,聞言道:“時辰規矩是讓你莫要磨蹭,也不能死趕。織布要緊的是穩和好。誰若偷懶,自有管事看著。”

她拍拍手上的冊子:“看見沒?《工坊例條》。

上面寫得清楚明白,官府不讓糊弄人,也不讓人糊弄官府。”

姑娘們恍然大悟,紛紛點頭。

晌午的飯堂,飄著肉香。新招的女工捧著粗瓷大碗,裡面油汪汪的紅燒肉。

“想不到……吃這麼好。”一個梳大辮子的姑娘小聲道。

旁邊年長些的女工笑道:“這才哪到哪!郡主說了,織出好布,月底還有肉加!”

飯堂裡一片歡聲笑語。

城外沈榮的工坊。

如今已換了牌匾,成了周家新設的分坊。

嶄新的織機剛裝好,老織工王伯摸著光潔的木架。“好!真好!”

他喃喃道,周老太爺的孫子親在監工。

他叮囑道:“王伯,時辰一到就讓大夥兒歇著。”

他掏出個布袋。“府衙新發的茶餅,每人一塊。歇息時潤潤嗓子。”

松江城東的官道上,一輛運布的大馬車陷在泥坑裡。

車伕急得滿頭汗。

這時,一隊府兵路過,小隊長一揮手:“大夥兒搭把手!”

兵士們齊聲喊著號子,肩膀頂住車板。“嘿喲!”一聲,馬車被推出了泥坑。

車伕千恩萬謝。

小隊長抹了把汗:“下次走新修的碼頭大道,石板路,穩當!”

車伕連連應聲。

運河邊的茶棚裡,幾個歇腳的腳伕在議論,“聽說了沒?周家工坊,新來的小工一天只織四個時辰!咋可能?四個時辰能織幾尺布?”

“嘿!人家織得快!說是什麼新織機,省力氣。”

“工錢呢?”

“工錢?比以前翻一番!官府盯著呢。”

老農抽著旱菸:“這樣好哇。人不是牛馬。”

另一人道:“那些個大戶都簽了契,聽說規矩嚴得很,不敢亂來了。”

城北,老郎中的醫館。

一對手上有裂口的母女侷促地站在堂前。

“大夫,診費……”婦人聲音越來越小。

老郎中捋著鬍子:“別擔心。工坊的人來看病,府衙有補貼。先看手。”

小丫頭伸出手,滿是凍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