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關銀屏終於抬腳,夜風捲著金粉撲向燭臺——
鎏金微粒遇火即燃,在兩人之間下起一場轉瞬即逝的金色流星雨。
幾粒燃燒的金粉落在張星斕手背,燙出微型鳳凰焦痕,與她頸間的簪傷形成映象。
關銀屏猛然抓住張星斕的手腕,將她的掌心狠狠按在插於案几的斷簪上——
簪尖斜向上挑破掌紋,精準避開生命線,彷彿割斷三條姻緣分支,
在兩人的幻覺中,殷紅順著螺旋紋攀升,將鎏金鳳凰染成浴血重生的形態。
青銅簪體因緊握摩擦急劇升溫,鎏金開始熔化成液態金珠。
兩人的血在簪身交匯時發生詭異反應:
張星斕的血色澤偏暗,滴落速度緩慢如黏稠的蜜,在簪尾凝成“漢“字篆體。
關銀屏的血鮮亮如初綻硃砂,帶有鐵腥味,遇金即燃,燒出七縷青煙。
血珠相觸的瞬間,簪身發出琴絃崩斷般的銳響,震碎三丈外一盞宮燈。
熔化的鎏金順著交握的指縫下墜:
-第一滴:落在《女誡》竹簡上,蓋住“夫為妻綱”四字。
-第二滴:在青磚烙出微型蜀漢版圖,益州位置的金液突然詭異地回流。
第三滴:懸垂在兩人手腕之間,拉出細長金絲,映出她們年少時在桃園結拜的倒影。
張星斕眼前閃過建興七年海棠樹下,劉禪為她簪花時指尖的溫度。
殿內最後一支紅燭在將熄之際,燈芯突然炸開一團血色的火花——
本應是暖黃的火光,此刻卻呈現出詭異的青紅色,將二人的影子拉長至三倍有餘。
-**燈花形態**:爆裂的蠟淚在空中凝成一隻展翅火鳳,與關銀屏刀鞘上的青龍紋交纏一瞬後潰散。
-**異香瀰漫**:燃燒的蜂蠟混著二人掌心血氣,蒸騰出鐵鏽與白梅交織的腥甜,竟使樑上懸掛的闢塵瓔珞無風自動。
**(二)影壁演武**
扭曲的影子投在《出師表》屏風上,上演著詭譎的皮影戲:
第一幕:張星斕的剪影突然抽出髮間斷簪,化作三尺青鋒,起手便是張飛親授的“斷橋式”。
第二幕:關銀屏的影子反手拔刀,刀光在絹帛屏風上劃出真實的裂痕,正是關羽的“拖刀計“起勢。
第三幕:兩道身影倏然交疊,融合成頭戴帝冕、手持青龍刀的偉岸身形——竟與昭烈廟劉備塑像一模一樣。
飛濺的血珠在屏風表面遊走成文:
張星斕的血較黏稠,勾勒出粗獷的“漢”字邊框;關銀屏的血較稀薄,填充出細密的《季漢律》條文。
“凡劉氏子孫,背棄漢統者,天下共擊之”十七個字,正是當年劉備入蜀時的秘密血誓。
字跡顯現七息後,突然被屏風絹帛吸收,只在表面留下淡淡桃紅色水漬。
當燭火最終熄滅時:
在黑暗降臨前的剎那,精準落在張星斕眼角硃砂痣上,使其如啟明星般獨自閃耀。
關銀屏掌心的斷簪溫度驟降,瞬間凝結的血金混合物,形成清晰的指紋凹槽。
兩人耳中同時響起建安十二年,桃園結拜時那柄青銅劍落地的清越餘音。
“星瀾,你怎麼那麼傻?他已經變了,不值得你這樣做,就算是沒有他,你還有我們,你是我的妹妹,我會保護你的!”關銀屏嘆息一聲,盯著眼前的張星瀾認真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