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第719章 密議,不可成為第二個糜夫人(求訂閱!)

關銀屏生得一副凌厲骨相——眉如冷鐵,斜飛入鬢,不畫而黛;

眼尾上挑,琥珀色的瞳孔在暗處收縮如猛虎,日光下卻流轉成淡金色,似淬火的刃。

她右眉中斷處有一道舊疤,是建興五年在陽平關被流矢所傷,如今結成一道銀線,倒添三分肅殺之氣。

額角一道寸餘箭疤斜貫入髮際,新肉還泛著淡紅,像胭脂描出的半片殘霞。

鼻樑高而直,側面看如劍脊,與關羽畫像上的輪廓分毫不差。

唇色常年抿作一線,血色極淡,唯有廝殺時才會因血氣上湧而驟然豔如硃砂。

左耳懸著的白虎銀璫隨動作輕晃——

虎瞳嵌著遼東黑曜石,日光下瞳孔會縮成細縫,宛如活物。

右璫的尾尖殘缺,斷口處磨得發亮,是當年為救落水的張星斕被礁石所毀。

本應烏黑如緞的長髮,因長期浸染烽煙,鬢角已現霜色。她卻故意不染,任那幾縷銀白垂在額前,如刃上寒芒。

她執刀的手骨節嶙峋,虎口繭厚如鐵——

拇指指甲短而平,便於扣住刀鐔發力。

腕骨一道環形疤痕橫貫脈門,是當年麥城突圍時,為擋追兵箭雨以鐵護腕硬接十二箭所留。

生命線中段赫然刻著歪斜的“漢”字,結痂處仍泛著暗紅,與掌心老繭混作一體。

慣穿的墨色箭袖勁裝總帶著硝煙味——

領口暗繡青龍紋,逆鱗處故意留白,恰可藏三枚見血封喉的柳葉鏢。

束腰鞣製的犀牛皮帶上扣著七枚青銅環,每環代表一場為蜀漢打的死戰。

《出師表》屏風上的字跡開始蠕動。

諸葛亮親筆所書的“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十四個字,墨色突然加深,筆畫如活蛇般扭曲重組。

第一變:“漢“字的“氵”偏旁化作三道血痕,順著絹帛紋理向下流淌。

第二變:“賊”字的“貝”部突然碎裂,碎屑在空中凝成微型魏國旌旗又轟然潰散。

最終所有墨跡坍縮又膨脹,最終拼成七個腥紅大字——

“女子亦可為漢魂”

浸泡過血水的屏風絹絲竟漸漸透明——

夾層顯影:內裡藏著的《蜀科》殘卷浮出水面,其中“凡漢嗣絕,女子可承爵”的條款正發出鎏金光暈。

法正凌厲的隸書與諸葛亮清雋的楷體並列,卻在“妻妾產子法“處被硃砂劃出交叉劍痕。

血珠在夾層間流動,勾勒出成都街巷圖,丞相府位置亮著刺目紅點。

關銀屏刀鋒劃破的裂痕間,滲出細小的血珠——

幾個時辰前在成都城南,張苞舊宅的密室中,青銅獸首燈臺上的火焰被刻意壓低,只映出方寸之地。

張遵(張苞之子)摩挲著祖父張飛的蛇矛複製品,矛尖在地磚上劃出深痕;

張遵立在廊下時,像一柄半出鞘的兇刃。

較其祖父張飛矮半頭,但肩寬更甚,玄鐵札甲下的肌肉虯結如老樹根瘤。

常年風吹日曬的赤銅色麵皮上,橫貫一道淡紫刀疤——那是北伐時被魏將郭淮的眉尖刀所傷,疤形恰似蛇信分叉。

頜下短髯硬如鋼針,鬢角已見星白,卻故意不修剪,任其支稜如矛鬃。

他轉首時,恍惚有張飛當年的煞氣:

眼白多於瞳仁,瞪人時如銅鈴倒扣,瞳孔在暗處會縮成野獸般的豎線。

呼吸聲粗重如風箱,據說幼時曾跟西羌巫師學過“莽牛勁“,一怒之下能噴出半尺白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