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指當年長坂坡糜夫人為不拖累趙雲投井自盡。
矛尾擊碎地磚,露出埋藏的密匣——內藏先帝賜予張家的“監國詔”,授權張飛舊部在“主上昏聵時”可調兵諫君。
馬岱的彎刀瞬間出鞘半寸,刀光映亮詔書上“漢壽亭侯印”的殘紅硃砂。
馬岱拍案而起,耳垂青銅環叮噹亂響:“老夫還剩三千西涼騎駐米倉山,三日內可秘密入城。”
馬岱從懷中掏出一枚骨制令箭——由馬超臨終前折斷,半截隨葬,半截交予馬岱。
“但必須拿到關家那丫頭的'青龍令',否則調動不了漢中的屯田兵。”
他肋間舊傷突然滲血,染紅案上帛圖——那是黃皓的羽林衛佈防圖。
廖化陰笑著從袖中抖出個瓷瓶:“對付閹人,何須動兵?”
瓶內“醉仙散”遇熱即化為無色毒氣,可致人癲狂三日。
廖化準備混入黃皓每日薰染的安息香中。
諸葛瞻立即以羽扇掩鼻——他認出這是當年法正毒殺劉璋部將的配方。
年輕的武侯之子終於開口:“不如讓陛下'自己'醒悟,若是各位動了,最後得利的多半就是司馬氏了,這樣對我等都沒有好處。”
諸葛瞻立在燈影交界處,身形如一幅未乾的水墨。
身型瘦削卻不嶙峋,一襲素絹深衣垂落如瀑,腰間玉帶懸著半枚青銅虎符,隨呼吸輕叩青玉禁步。
面色蒼白如宣紙,唯有顴骨處透著一抹病態的淡緋——那是諸葛家族祖傳的心疾徵兆。
未及而立卻已見兩鬢微霜,額前幾絲散發總是不馴地垂下,與當年諸葛亮批閱公文時的情態一模一樣。
燭火躍動間,他的面部浮現出詭異的既視感:
疏淡的遠山眉下,一雙丹鳳眼尾微微上挑,左眼角一粒褐痣恰是諸葛氏“七星痣“的最後一粒。
眸光看似溫潤如墨玉,細看時瞳孔邊緣卻泛著鐵灰色冷光——像未出鞘的劍。
每當聽到“丞相”二字,右眼瞼會不受控地輕顫,如同觸碰燙傷的舊疤。
那身看似樸素的裝束暗藏玄機:
內襟用《出師表》廢稿的絹帛縫製,墨跡在出汗時會隱約透出“鞠躬盡瘁”四字。
袖口三道玄色暗紋代表父喪、國危、子責三重枷鎖。
革帶暗格藏有半片八卦鏡,背面刻著“淡泊明志“的殘缺筆跡。
他握羽扇的姿勢與父親截然不同:
指節修長如竹節,指甲修剪得極短,邊緣殘留著硃砂痕跡——常夜觀星象時掐算所致。
腕骨一道淡金色弦痕,是幼時偷撫諸葛亮焦尾琴被琴絃所傷。
扇骨每敲擊案几三次,便會在空中劃出先天八卦的休門方位。
靜立時也帶著預言般的違和感:
周身縈繞白梅冷香,卻總在右肩三寸處詭異地中斷。
燭光將他的影子投在牆上時,會莫名多出一頂綸巾。
從不觸碰任何青銅器物,坊傳是因八歲時夢見自己死於銅戈貫胸。
諸葛瞻展開一幅《隆中對》仿作,其中“荊州“二字用特殊墨汁書寫,遇熱會變成“失荊州者,庸主也”。
計劃借天師道道士之手,在劉禪夜觀星象時“偶然“呈現。
諸葛家族不直接參與兵變,卻為政變提供天命依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