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陳帝業

第102章 治倭

光大三年(569年)五月十九。

建康,臺城,宣明殿。

陳帝陳伯宗高據寶座,俯視著御案之下垂首站立的“老朋友”,倭人獻捷使者蘇我馬子,良久,才緩緩道。

“卿之家中可有未嫁姐妹?”

蘇我馬子微微抬首,卻不敢去看皇帝的目光。

先前在太極殿中,陳國皇帝已赦免了他蘇我家與倭王家抗禦天兵的罪狀,還宣佈了對陳軍徵倭將士的封賜,可對於蘇我家與倭王家要如何處置,卻始終未置一詞。

他先前一直拿不準皇帝在朝會之後,特意召他來此的真正態度,心中時時不安,此刻聞得皇帝如此相問,只以為這是皇帝將要酬功蘇我氏的訊號,一時竟激動不已,但聽他顫聲道。

“稟至尊,臣有一妹,恰為芳齡,欲與倭王家女一同獻於建康。”

陳伯宗見他模樣,知他是錯會了自己心意。

先前在大殿之上,蘇我馬子聲言請改蘇我氏為漢姓蘇氏,並請獻倭王女額田部於建康時,他只留了句,且候中書裁奪的旨意,便不置可否。

這倒不是他有意威嚇這前來“投誠”的倭國小臣,只是於群臣面前,由他親自出面處置此事實在頗為不妥。

徵倭的陳軍大都來自平樂二州,往後必定大半都要歸家,陳國要想長治倭國舊土,就不能學後世永樂徵安南時的一滅了之,而是要想辦法儘可能的與當地勢力合作。

一場平叛大戰,他打得起,大明也打得起。

可若是連續打上十場,他得亡國,就算是大明也得財政崩潰。

是以,對於蘇我氏與倭王族,他不能殺,必須要撫。

只是,他明白建康的群臣百姓不會這麼想,遠在天邊的倭國,對他們而言,只是個存在於傳說中的蠻夷小國罷了。

他這個皇帝若在朝會之上對其太顯親厚,恐要徒增非議。

畢竟,太掉價了。

蘇姓須得皇帝來賜,王女自有宮中來索,哪有任爾遠國小臣於賞功大朝會上請、獻的道理。

不過,陳伯宗自己很明白倭國四島對陳國未來的重要性。

當撫則撫。

是以退朝之後,他還是將蘇我馬子召至了自己平日裡辦公的偏殿。

他抬起手指在膝上輕輕敲了敲,道。

“朕欲賜蘇我氏夏姓蘇氏。”

蘇我馬子聞言大喜,改姓是蘇我氏為了向陳國朝廷靠攏交出的一張投名狀,皇帝既然願意賜姓,便說明陳國已經接受了他蘇我一族的投效。

有了皇帝這句話,他蘇我一族至少不必擔心,被已經攻滅倭國的陳人過河拆橋了。

“小臣代蘇氏一門叩謝天子賜姓大恩。”

眼見著蘇我馬子伏身階下,陳伯宗面上為他的知趣浮出一抹笑意,並未制止他的叩拜,只又道。

“任將軍為蘇卿之父請宣尉使職,朕意從之,使卿家世鎮倭土,富貴無絕。”

蘇我馬子聞之,愈加叩拜稱謝不止。

哪知陳伯宗的下一句話,卻叫他的舉動幾乎僵住。

“侯公亦為故倭王求宣尉使職,侯公功大,朕亦有心成其請,其女既獻建康,慮卿家之功,蘇卿亦遣姐妹一人於建康,朕為卿家尋一佳婿,如何?”

好在多年過去,現今蘇我馬子雖年不過二十三,卻也早已不是天嘉年時,那個不通人心的政治新手了。

他明白陳國皇帝如此處置的用意,皇帝想要在倭國舊土上留下蘇我氏與倭王族的勢力相互制衡。

至於官面上,則是留下任忠與侯安都相互制衡。

而後,蘇我氏便要跟從任忠,倭王族則要惟侯安都馬首是瞻了。

就他所知,任忠乃是皇帝親舊出身,蘇我氏能跟從他,顯是皇帝念在他家於徵倭一役中,及時反正的恩遇。

心中慶幸之下,蘇我馬子再度稱謝。

“至尊宏恩,小臣銘感五內,蘇氏上下必為至尊永守東土安寧。”

蘇我馬子沒有問皇帝要將他的姐妹嫁與何人,那不是他這個新附降臣應該問的。

只要保住蘇我氏在倭國舊土上的利益,他此來建康的目的便達成了。

陳伯宗也絲毫沒有要為他解答的意思,只又問道。

“朕聞額田部乃卿姊與故倭王志木之女,容貌端麗勝於常人,不知其言信否?”

蘇我馬子自然知曉自己這位外甥女的樣貌算得出眾,只是此間皇帝既已挑明瞭要用蘇我氏制衡倭王族的心思,那他於情於理都不能再說額田部的好話。

蘇我氏要想未來能夠活得如魚得水,就必須與倭王族切割。

過去蘇我氏與倭王族瘋狂通婚深度繫結,是因為要靠倭王的權勢來維持利益。

不過現在卻不必了,眼下倭國四島的天,便只是面前這位陳國皇帝。

“稟至尊,倭人貌鄙,額田部在倭境雖稱豔麗,臣竊以為尚不如建康市中一常俗女子,未足攪擾天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