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楊來賢指著前方一處大屋道:“那是什麼地方?”
馬九疇道:“那是天工坊。”
“天工坊?做什麼用的?”有個山長好奇道。
馬九疇道:“那是書院專請的黃作頭教授學童機械之學的地方。”
“機械之學?”眾人更好奇了。
眾人好奇的走到近前,卻見一個有著粗糲面板的中年匠人,正一邊說著什麼,一邊讓旁邊的小童記錄。
下面一群穿著樸素的少年正專心致志的聽著。
那匠人對眾人道:“現在咱們用的水車,都是木頭做的齒輪。按照陳山長的辦法,將其改成鑄鐵的齒輪和曲柄的結構,借鑑那個……那個……”
旁邊的小童道:“黃作頭,山長說的是借鑑王禎《農書》中的水轉翻車原理!”
匠人喜道:“對對對,還是祖胤你腦子靈光,一說就能記得。”
說罷,他轉身在黑板上三兩筆將翻車畫了出來,然後用丨線將翻車分為三個部分。
“今天我就教大家怎麼把長達丈餘的車身分為三段。”
有個少年道:“作頭,好端端的分為三段作甚?”
黃成道:“山長說了,咱們淮州府一馬平川,到了河邊就能把這東西裝上,但若是將來用在別處有山的地方,給梯田翻水,那這麼大怎麼運上山?所以啊,要製出能拆開組裝的翻車來。”
聽到那匠人說的話,一眾山長聽完後都沒了興趣,他們倒沒有覺得弘毅塾不務正業,這年月,官員士大夫階層搞農具發明的大有其人。
只不過他們對這東西不感興趣罷了。
但一旁的楊來賢卻對王鎬道:“這弘毅塾有點意思啊。”
王鎬依舊一幅誰欠了他錢的樣子,歪著頭不屑道:“有什麼意思?”
“你是鄞縣人,有沒有看過《鄞縣水利志》?”
王鎬搖了搖頭。
“他說的這東西跟《鄞縣水利志》裡面的翻車很像啊,不過咱們鄞縣的那種翻車因為提水繁瑣,不易用在寧波府的山區梯田之上,最後失傳了。”
王鎬聞言,伸頭又看了看,最終還是搖了搖頭道:“德本財末,好好的書院,卻教這些奇技淫巧,豈非捨本逐末?”
楊來賢笑道:“宗周兄,你這話我就不敢認同了,”
“朱聖人《學校貢舉私議》雲【禮樂射御書數,皆實用之學】,水利關乎民瘼,這也是聖賢之道啊!”
“要說怎麼講三段連線起來,我的想法是,用榫卯!今日咱們就試做個小的,看看可不可行。祖胤,你要負責把今日各人的成果全都一一記錄下來!以備我課後查驗所得。”
“是,黃作頭。”
【可能還有,但請兄弟姐妹們不要等了,有也很晚,因為作者也要學習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