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進士三千

第518章 黃成的齒輪

相比於武學、醫學,陳凡設想中的工學院,工作更難展開。

首先擺在陳凡面前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年代的匠人,他們對於自己的手藝是絕對不肯公開的,就算是家裡或者族中沒了男丁,他們也不願意將手藝傳給外人。

大家都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觀念,且十分難以撼動。

城北漆器坊中,陳凡已經呆在漆器坊中半個時辰了。

黃成一臉難色道:“陳老爺,你還是回去吧,這東西都是我們黃家吃飯的手藝,你讓我交給別人?那我三個兒子怎麼辦?”

“我請你當天工坊的師匠,只要你能把你會的東西傳授給學徒們,到時候你和你幾個兒子,我都給月俸的。”

“給了又怎樣,沒幾天被這些人學了去,到時候陳老爺三兩句打發走我們,讓這些人來教徒弟,我們父子豈不是要餓死。”

站在陳凡面前,一直拒絕陳凡的人是海陵城北的一名漆匠,名叫黃成。

陳凡之所以苦口婆心勸說黃成加入天工坊,其實是因為黃成身邊的一個木質的工具。

這個工具是用棗木製成了方型底座,四角用榫卯固定了立柱,從而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工作臺。

工作臺內,有一個直徑約六寸的木輪,邊緣刻有斜齒紋,這木輪可以透過腳踏板連桿驅動,在六寸的木輪旁還有個直徑四寸的小齒輪,小齒輪與大齒輪咬合,軸心連線著粗陶製成的砂輪盤,黃成這個漆匠就是透過一愕牛皮張力帶,用齒輪調節砂輪旋轉,從而打磨漆器。

陳凡發現這個稀罕物件,是因為黃安去弘毅塾給弘毅塾的幾個夫子打造宿舍內的傢俱,海鯉十分喜歡漆器,便讓這黃成幫他做個大漆筆海。

陳凡路過時,正好看見這個黃安用腳踏著踏板,傳動著砂輪打磨筆海上的漆面。

當時陳凡就被黃成腳下的這個小工具給吸引住了。

齒輪傳動,他沒想到,海陵竟然有匠人將這玩意用到製作生活用品上面。

在另一個時空中,河北滿城漢墓就曾出土過目前為止華夏發現的最早的青銅齒輪。

《三國志》中也曾記載過馬鈞改良指南車時,使用過木質齒輪。

齒輪這東西,是精密機械發展的基石,可以運用在軍事、農業、手工業上面。

中國的齒輪技術透過絲綢之路西傳,最終影響了歐洲中世紀機械鐘錶的發展。

有了齒輪,陳凡可以有很多想法,就能實現了。

雖然這東西原理並不複雜,但陳凡在瞭解後得知,這黃成竟然是靠自己琢磨製作出這個玩意後,他發現,人才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黃作頭,說實話,這兩個帶齒的輪子,名叫【輪牙】,這東西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陸機上也用,但就換了個名字叫【鈒鏤】,渾天儀上這東西叫【旋機】,除了你這種龍牙輪,還有斜齒的【蟠龍輪】、傘狀的【星斗輪】。製作這個東西並不複雜,我若是想做,明天就能給你做出十七八個來。”

黃成聞言呆了片刻,他沒想到,自己以為傳家的小秘密,竟然已經成為書上公開的物件。

“你是不是不信?”陳凡笑道?

黃成氣餒道:“陳老爺說的,我當然是信的。不過,既然陳老爺都已經會做了,又叫小的去那個,那個什麼天工坊作甚?”

陳凡鄭重道:“黃作頭可曾聽說過《營造法式》?”

黃成一怔,點了點頭道:“聽說過,不過這些都是金陵揚州那些大地方匠人才能看到的書,聽說裡面記載了不少巧活兒。”

陳凡點了點頭:“這本書成書於南宋紹興年間,其中李修訂的《營造法式》卷十二·雕作制度中,有一個技藝名叫【懸魚雕刻法】。”

“這是什麼東西?”

“這是個雕件,用於博風板的交匯處(屋頂兩個斜面的交界處),防止雨水沿著縫隙滲入椽木所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