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進士三千

第533章 質疑

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酒樓的小二正從屜盒中拿出菜餚擺佈著席面。

所有人還在討論著上午聽到的那趟課。

戴繼對韓輯感嘆道:“陳文瑞教學生,引經據典,天馬行空,不拘泥,不死板,學童們聽得津津有味,就連我也覺得很有趣。”

韓輯嘆道:“淑似兄,實不相瞞,在昨日之前,我因一些人,對陳山長的觀感並不好,但昨晚聽了陳山長口占一首小詩,方覺此人才華天縱,實有大才。”

聽到這話,一旁閒聊的眾人紛紛好奇轉過頭來,楊來賢道:“韓知府,什麼詩竟然知府大人如此心折?”

韓輯緩緩將昨夜的船上的事情說了出來。

當眾人聽到“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時,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這首詩先不論帶給眾人心中的那畫面的美感,就說這首詩的技巧。

“醉後不知天在水”,用酒後的迷離視角,模糊了天空與湖水的界限,將星河倒影的實景與醉酒之人的幻想形成“天在水”的奇幻畫面。

這種“天地倒置”的臆想,遠超一般的寫景,直抵莊周夢蝶的那種哲學境界了。

再看“滿船清夢壓星河”,一個“壓”字用重量賦予了夢境以實,清夢本虛,星河本遠,卻因為一個“壓”字產生了觸覺和視覺的衝突。

這樣的詩意,張力無限。

尤其是詩中,陳凡暗中醉夢中的精神自由,簡直與陶淵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楊來賢怔怔地品味著詩中描述的場景,久久無言,最後他長嘆道:“此詩若非韓知府親言,是陳山長所作,我還以為這是哪位盛唐詩人的詩作,這詩深得盛唐三昧。”

周圍人連連點頭。

戴繼笑道:“不虛此行,不虛此行啊!諸位,今日收穫如何?”

“確如知府大人所言,不虛此行。”眾人紛紛回道。

戴繼點了點頭:“回去之後,大家都想一想,咱們自己的書院,有沒有可以學習人家弘毅塾的地方,窮則思變嘛!”

“是!”

“知府大人所言有理!”

“上午陳山長那堂課確實讓我收穫頗豐,給學童們講課,不要總是照著書念,這樣咱們覺得枯燥,學童們也覺得無趣,倒是學著陳山長,說得那許多故事來,學童們為故事所吸引,自然更想鑽研其中的典故出處。”

“是啊是啊!”

就在眾人七嘴八舌討論之時,一旁的王鎬道:“陳山長上午的確實不錯,但這也是看學生的。”

聽到王鎬這話,戴繼皺了皺眉頭,楊來賢見狀,搶先一步道:“宗周兄有何高見,說出來,大家一起參詳參詳嘛!”

王鎬豎起一根手指道:“我不否認陳文瑞的才情,但第一,故事雖妙,根基難固!”

“用故事吸引學童,課堂上固然有趣,但過度依然趣味性,反而會導致學生忽視對經典的紮實誦讀。”

“朱聖人曾言,讀書要【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講故事,可達不到朱聖人所言的這境界。”

聽到這話,周圍山長們紛紛撫須點頭,就連戴繼也不得不承認,對方說得有道理。

“其二,重趣輕理,易生浮躁!”王鎬繼續道,“程頤有云,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教書育人應培養沉穩心性,而非追求一時新奇。”

聽到這時,眾人臉上紛紛露出沉思之色。

“第三!”王鎬豎起第三根手指,“中人之姿,難承妙法!”

戴繼道:“此言何解?”

王鎬道:“以我今日上午觀察,那些學童們大多聰慧異常,經史涉獵頗廣,這樣的優秀的學生,不管是誰來,教起來當然得心應手。”

“《論語》有云,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聰明的孩子畢竟是少數,陳文瑞這辦法僅適用那些天賦異稟的學童,對於那些不太聰明的學童,這辦法反而會讓他們腦中混亂。”

“這話有道理!”

“宗周先生說得沒錯啊!”

“我的那些學生,各個都是榆木腦袋,還都是屬算盤的,撥一下動一下,讓他們能像今日課上這般互動,嘿嘿,我做夢都能笑醒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