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女君記

第391章 367章 決議出兵

聽他說了句實在話,向敏中和宋元振對視一眼,都沒再說話。

文官求穩,他們主管天下財政,更是如此。一旦交戰結束,那麼對於經濟的提振是巨大的,至少河北的農具可以賣到河南,江南的絲綢可以賣到兩河,河西關中的牛羊可以賣到全國。

這些在開戰時期都是管制品啊,怎麼買賣啊。

大宋貿易之繁盛,那個時候已經開始了。

但兩人不說話的原因也簡單,頭上趙滋通天寶冠下面沉如水,俺說工作快十年的皇帝哪能這麼喜怒形於色,只能說他是想借自己的態度說明一切。

果然,他緩緩道:“兵部怎麼說?”

兵部現在的尚書是王承衍,他心裡一圖,本想各種擺事實講道理,但最後想起來前程遠大的兒子,只有一句,“臣聞唐太宗時,李藥師為大司馬,從不言和,臣不才,也只有一句國家未復,胡人不可信而已。”

這話說的提氣,但趙滋也沒有輕易表態,又道:“契丹與國朝接壤者,首在兩河,次為河西,兩位女弟可有使者來議論此事?”

這就是要聽取意見了,正好,韓國華被平調回來當戶部官員,而曾在陝西任職後來從銀州通判回來的梅詢剛剛因為丁憂,回鄉經過開封,被一起傳喚。

等待的時間並不漫長,但趙滋居然很貼心地為上了歲數的大臣準備了靠椅,享受了茶點,也讓大家弄得越來越摸不著頭腦,甚至沒一會兒,呂端和潘美這兩個早就退休的,竟然也來了。

潘美在五代至宋的一眾將官中被評價為千衝,那也是和別人對比來的,實際上那個年代混出來的,除非曹斌這種修養真好的,否則有幾個是好脾氣?他當即怒罵道:“契丹那幫蠻子說是漢化改革,但怎麼洗得上身上的土匪氣?國主親政若沒有幾樣立得住的功勞,他憑什麼號令各支宗室和雜胡部落?說不得,就是要我們麻痺大意,他們要出奇兵。河北之地,雖經代王多方經營。溝壑堡壘挖了不少,但到底是平原,他們真下血本兒是打了下來的。”

呂端一看,就知道這個一個不好,別說契丹怎麼樣,文臣武將內部就要出現巨大分裂。

他不自覺的望著當年寄予厚望的少年天子,但是少年天子這次出奇的沉得住氣,居然還安慰道:“代國公言之有理。不過。代王總管兩河軍務這種事情不如聽聽他的屬下怎麼說。”

說話間,韓國華頂著一頭汗來了,此時,開封已經漸漸有了秋葉,雖然是大中午的,但是他經過河北多年苦熬,早已消瘦,眼看這次是真著急了。

這次契丹來了,使者的事情,趙滋並沒有瞞著旁人,韓國華雖未過多打聽,但也是知道個七七八八,又聽殿上的人介紹了一番,悲從中來,也不管是在公還是在私了,直接叩首道:“官家,契丹賊死,決不可信。他們若真想何意,就不會擺出這樣的條件來。這是存心不良。”

趙滋環視一圈,向敏中終於忍不住道:“韓司庫何出此言?代王神勇,天下皆知,本官沒有任何不敬之意,但是河北的地理條件擺在那裡,契丹總體是對大宋佔優的,現在主動議和,並不附加任何條件,怎能說是故意挖坑呢?”

要不是因為殿上主戰派太多,他甚至想說,以大宋目前的經濟造血能力,就算契丹方面要面子提出一些,對次來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嗎?

世界上最燒錢的工作就是養活軍隊代王,那些兵馬就算一般不大動,每年的薪資也是數以億萬計的。

韓國華雖不知道檀淵之盟的鈍刀子殺人,也作為傳統士大夫,不是特別喜歡幫袁老師無視中央,但是他已經在河北多年,親眼經歷,親身體會,立場也不可能不發生改變,當即和自己的直屬上級對噴道:“尚書恕罪,您從未去過河北前線,自然不知道契丹人荼毒我中原子民有多麼殘暴。殿下的親衛中有一大半都是孤兒,無他,父母家人皆死於兵亂,若非大王親自帶頭,節省下衣吃穿用度,將這些人養大,他們連保家衛國戰死沙場的機會都沒有,四五年間,代王整日說北伐報仇,若經議和,他的信用將蕩然無存,河北必然離心。這不僅僅是代王的損失,更是大宋的損失,諸公不能只算財貨上的賬。”

這話說的大家都點頭,雖然他們都有意無意的想要削弱大王在河北的影響力,但你不能否認,這事如果一旦成了河北徹底對大宋離心,那絕對不是他們願意看到的。

而韓國華還沒完呢,接著道:“若單說這一條,或許是國華書生意氣。但就算只從商貿稅務上論。自雄州移至定州一帶。為收縮兵力,大王放棄了魏州。大宋軍隊多在劣勢一方,若以此為邊界。無險可守,戰略主動權將完全被契丹佔據。日後開不開打的暫且不說。在這種地方設立榷場?契丹人高興了,跟你做強買強賣的買賣,不高興了,直接做5本買賣。到時若沒有足夠的兵力,各位又豈能保證各地商販的權益乃至性命?還是說,大家打算議和之後還留著這些大軍駐守邊境?那又議的什麼和?”

他這番話堵得尚敏中一開始面色不愉,而後啞口無言。

韓國華對著趙滋作揖爾後拜道:“官家,臣出生於河南之地,在太平興國年間中了進士,行事保守,一向不太為代王所喜。但臣今日聽了這番話,尚且如此,在河北堅守的忠臣孝子、黎民百姓若聽了,又該如何?他們就不是大局中的一員嗎?”

“說得好!”看了一上午加半個下午,眾臣百生態的趙滋終於開口,道:“契丹狼子野心,朕絕對不允許。即日起提出蕭育恆向契丹問罪。另一方面,也不妨告訴大家。盧龍軍鎮撫使楊淮橘,已經出兵飛狐。”

梅詢剛進來,聽這話就知道自己的任務,跪下道:“官家聖明,無論戰和,國家不能無險可守。”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