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隆回來後朝見趙德澤,兩人說了什麼誰也不知道。隨即李繼隆回到京中的家裡,而且還把李繼和也給帶走了。
趙炅駕崩後第三日,李繼隆和使者曹利用飛馬入曹家鎮大營,宣讀新帝的詔書,安撫士卒,並開始淘汰其中老弱。
第四日,高瓊上疏要求離任殿前司都指揮使一職,去充當先帝山陵使。但被趙德澤挽留,並且把山陵使一職交給了趙普。
趙普年紀比趙炅大了二十好幾,此來是追求權力的,不是給人修墳的。趙普當然嚷著不幹,但趙德澤就拿金匱之盟說事兒,逼得這位老丞相不得不走馬上任。
這些事情一出,宋皇后這裡更是門庭若市。不斷有貴婦人前來跪拜請安。除了燕國長公主實在不好擋之外。趙邦媛和趙舜華誰也不放進來,只說母后累著了需要靜養。
雍熙二年十月二十九日,欽天監測出的黃道吉日,這一天十月小陽春,陽光明媚。天朗氣清。嗣君趙德澤先是等在報本宮,由內侍宣讀宋太后懿旨,首相呂端勸進,正式從丹鳳門走入。
他本穿著嗣君朝服而來,至大慶殿更衣,著玄衣、纁裳、白羅大帶、黃蔽膝、素紗中單,最後由宋太后親自給他戴上冕冠。
趙德澤隨即至正殿,受玉璽,升御座。群臣在殿外稱賀,宣告他成為大宋第三任天子。
按照流程,趙德澤又要去太廟參拜他爹趙匡胤,然後再去誓碑殿,最後回朝。
也就是同一天,宋太后在簾後對群臣道:“我兒年將志學。實不需婦人干涉,吾即日退居後宮。”
這是母子兩個事先商量好的。趙德澤象徵性的勸了一會兒,就叩謝宋太后多年養育之恩。宋太后隨即提出,德澤二字常用,避諱太難。她道:“澤,甘露滋潤也。官家字潤,當改名趙滋。”
給子女起名字向來是父母的權利。何況宋代避諱確實嚴格些,呂餘慶原名呂胤,避諱趙匡胤而改名。沈義倫為避諱趙光義而改名沈倫。當然,趙滋當權之後,沈義倫很有眼色的不提改名這一回事兒了。
但無論如何,這些繁文縟節,能省則省,總歸是對天下有益的群臣小,自然沒有意見。
宋太后退往後宮後,趙滋南面獨坐,道:“朕紹祖宗基業,當以天下為先。不忍見軍卒征伐無度,決定即日派使者往契丹,表達休戰之意。”
——
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