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女君記

第97章 兒孫之宰相

呂端也只好道:“臣謹遵吩咐。那錄取人數少了,所缺官員……”

趙滋沒有打斷他的話,是這老狐狸故意留了個長音,等著皇帝自己遐想。

誰料趙滋卻道:“這有何難?現任的官職先不要動了,若是有人覺得升遷無望想辭官或者是年紀大了乞骸骨。各位大員,家裡都有子弟,本朝不是還有恩蔭一途嗎?”

這話聽的呂端都是眼睛一亮,誰家還沒有幾個不成器的孩子?看來這個小皇帝很上道嘛,知道打一杆子,給一個甜棗。

既然如此,那就得幫他把事情辦成。

只有趙邦媛在殿後感嘆,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覷,這事兒還真沒經她的手。是現在的司寢女官劉娥給趙滋出的主意。

當然還是那句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畢竟人家劉娥在歷史上幹過這樣一件事,臨朝攝政之初。她久在宮闈不明白朝中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

她於是跟丁渭等眾臣說,要恩蔭各家紫袍大員子弟,讓他們把名字報上來。這樣一來,各位大臣家七大姑八大姨的都來了,她也由此牢牢掌握了各家的關係網,用起人來就方便了。

所以考生們怨恨永國長公主和契丹蕭太后,實在是有點兒冤枉人家了。

但既然宰相和皇帝把這一件事情敲定了,又改變了一些科舉的細節。

紹隆元年五月底,集慶殿上皇帝點狀元。陳堯叟果然再次高中第一,其弟陳堯佐乃是二甲十一名。誰都知道陳家一門兩進士了。

那天,京裡的大姑娘們都去城樓外看狀元簪花遊街。趙邦媛不願意湊這個熱鬧。就在宮裡陪伴宋太后喝茶。正是錢惟演家進獻的西湖龍井,劉娥在一旁伺候著,宋太后道:“你這孩子如此得用,以後就不要做這些瑣碎小事了,多為官家和貴主分憂才是,自然有你的好處。”

這話是跟劉娥說的,顯然對她獻的計策,宋太后也很滿意。給她升了品級,追封了其養母龐氏夫人。

劉娥還真有所求,現在卻不是提的時候,只福身道:“是。”

忽然趙滋興奮而來,猛喝了一盞茶,喜道:“嬢嬢,兒今日為子孫得一個宰相之才。”

趙邦媛,這話怎麼聽起來這麼熟悉!

難道兄弟中舉是大宋朝的慣例?不過隨著趙滋解釋,他才發現自己想錯了。人家說的是小探花郎楊億。

同時,楊億也打破了寇準的記錄,十六歲中進士。

還要再過許多年,才有個叫晏殊的神童,把他的記錄也給打破了。

———

第一更。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