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朱高煦率領船隊登陸新大陸,於佛羅里達半島建立了新威海定居點已過兩年,如今已是永樂八年的初春。
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新明定居點在北美大陸的基業,已非昔日僅有的幾個孤立定居點可比。
向南,張彩率領的艦隊成功奪取了古巴島,將其納入定居點的版圖,為帝國提供了寶貴的熱帶資源與戰略支點。
向西,探險隊向著阿巴拉契亞山脈穩步推進,發現了儲量豐富的煤礦。
向北,新明的影響力延伸到了北方的大湖區。
新京城內,在朱高煦親自督促與匠師們的不懈努力下,利用新發現的煤炭與本地鐵礦,終於在去年年末煉出了新大陸的第一爐合格鋼鐵。
緊接著,以此為基礎,凝聚了無數心血的神威銃,也在永樂八年初宣告研製成功,為帝國的武力擴張增添了一柄利器。
軍事與基礎手工業的初步進展令人鼓舞,但朱高煦深知,一個新興文明的根基,遠不止於此。
就在永樂八年初春,乍暖還寒之際,從南方的新威海傳來了一個令他頗為振奮的訊息。
當年登陸後不久,便在新威海周邊試種的第一批茶樹,經過兩年的精心培育,如今已到了可以少量採摘的時候。
茶葉,這承載著華夏千年風雅與日常所需的飲品,能否在這片新大陸生根發芽,並發展成一項重要產業,朱高煦對此寄予厚望。
他當即決定,啟程前往新威海,親自視察這新大陸的第一片茶園,品一品這異域土地上孕育出的第一縷茶香。
新威海城,坐落於佛羅里達半島的東南端,大致相當於後世邁阿密的位置。
此地三面環海,浩瀚的大西洋在東,墨西哥灣的暖流則從南方蜿蜒而過,帶來了充沛的水汽與溫和的氣候。
即便是在冬季,新威海也罕有嚴寒,春日裡更是晨霧瀰漫,滋潤萬物。
這樣的地理與氣候條件,與大明南方的一些著名茶產區頗有幾分相似,這也是當初朱高煦選擇在此地試種茶樹的重要原因。
茶園選址在城北一處平緩的坡地上,佔地約有百畝。
這片土地原是茂密的亞熱帶叢林,移民們花費了大力氣才將其砍伐清理出來。
由於長年累月的落葉腐殖,表層土壤呈現出肥沃的深褐色,土質疏鬆,透氣性良好。
為了進一步改良土壤,負責茶園的農戶們,遵循著從大明帶來的傳統經驗,將砍伐林木後積攢的枯枝敗葉,與海邊收集來的大量海鳥糞便混合,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製成了天然的有機肥料。
這些肥料被細緻地覆蓋在每一株茶樹的根部,不僅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養分,也進一步改善了土壤的結構。
朱高煦抵達新威海時,正是採茶的緊要時節。
他沒有驚動地方官員,僅帶著幾名親衛,在一名熟悉當地情況的老農引領下,徑直來到了城北的茶園。
放眼望去,一行行排列整齊的茶樹,在和煦的春風中吐露出嫩綠的新芽,生機勃勃。
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草木清香,令人心曠神怡。
幾名頭戴斗笠、身穿樸素布衣的茶農,正小心翼翼地在茶樹中間點小道里忙碌。
“殿下,這些茶樹都是永樂六年頭一批種下的,如今剛滿兩年,這是它們生長的第三年。”負責茶園的一位老農見朱高煦到來,連忙上前行禮,恭敬地稟報道。
“按照老家的規矩,這三年生的茶樹,還嫩得很,只能採頂尖上那兩片葉子帶一個芽頭,多了便傷樹哩。”
朱高煦微微頷首,目光掃過茶農們腰間的竹簍。
果然,簍中的鮮葉並不多,都是精心採摘的嫩芽,翠綠欲滴。
“這幾日下來,總共採了多少鮮葉?”朱高煦問道。
“回殿下,這百畝茶園,因為是初採,加上人手也緊,這三五日下來,總共也就得了不到二十斤的鮮葉。”老農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朱高煦卻不以為意,反而笑道:“無妨,萬事開頭難。能在這新大陸採到第一批茶葉,已是天大的喜事。”
他又問起茶樹的病蟲害情況。
老農答道:“此處氣候與大明不盡相同,有些蟲子也是頭回見。不過,咱們還是照著大明的老法子,倒也管用。林子裡鳥多,也幫著吃了不少蟲。”
朱高煦聽了,心中安定不少。
看來,大明的農業技術,在這片新大陸上,經過適當的調整,依舊能夠發揮作用。
說話間,已有茶農將當日採摘的少量頂尖嫩芽,仔細揀選出來,準備製成第一批“明前茶”,獻給漢王殿下品嚐。
茶園邊上,幾間新搭的棚子立著,其中一間正是炒茶的作坊。
棚裡頭,一口烏黑的厚底鐵鍋穩穩架在土灶上,灶膛裡柴火燒得噼啪作響,熱浪滾滾。
一個精壯的漢子,光著膀子,額角亮晶晶的,全是汗珠,正是有經驗的炒茶師傅。
師傅手腳麻利,把剛採下的尖尖嫩葉往燒得滾燙的鍋裡一倒。
他那雙大手在鍋裡上下翻飛,時而輕抖,時而按壓,茶葉隨著他的動作在鍋中起舞。
鍋裡的葉子受熱,水分快速蒸騰,一股子清冽的茶香混著草木的生息,一下子就鑽滿了整個棚子。
殺青,揉捻,再到最後的乾燥,每一步都透著大明老家傳下來的講究。
朱高煦就站在邊上,沒出聲,專注地瞧著。
這炒茶的門道,看著簡單,其實裡頭全是功夫。
火候大了小了,手上勁道重了輕了,時間長了短了,出來的茶味就千差萬別。
這股子熟悉的清香啊……朱高煦的思緒飄回了江南的茶山,那裡的空氣也是這般沁人心脾。
可一回神,眼前的一切又提醒著他,這裡不是舊時江南,是萬里重洋之外的新大陸。
能在這片蠻荒之地,聞到這久違的、屬於華夏的味道,朱高煦喉頭有些發緊,心頭五味雜陳,既有對故土的思念,更有在這新世界開創基業的激盪。
沒多會兒,第一鍋新茶便成了。
炒茶師傅擦了把汗,小心翼翼地用一塊乾淨的白布,把鍋裡炒好的茶葉兜起來,恭恭敬敬地捧到朱高煦跟前。
“殿下,您瞧,這可是咱們新大陸出的明前茶!”師傅的聲音裡透著一股子樸實的驕傲。
朱高煦伸出手,拈起幾根還帶著鍋裡餘溫的幹茶。
那茶葉條索緊緻,色澤是沉穩的墨綠,湊近一聞,除了茶葉固有的清芬,竟然還夾雜著一絲若有若無的、屬於這片土地海風的清新。
“嗯!好!確實是好茶!”朱高煦連聲讚道,臉上露出了久違的輕鬆笑意。
品茶的儀式,就設在茶園旁一處臨時搭起的涼棚之內。
棚子雖說簡易,但應有的器具卻是一樣不缺,甚至可以說得上考究。
一套青花纏枝蓮紋的茶具,釉面溫潤,這還是朱高煦當年從大明帶來的私人物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