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美洲帝國:日月旗的應許之地

第29章 食鹽

定都點的荒地開墾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熱火朝天的景象下,隱憂卻在悄然滋生。朱高煦巡視營地時,敏銳地發現不少賣力氣的青壯,臉上都帶著一種不正常的疲憊,動作也顯得有些遲緩乏力。他叫住一個剛放下鋤頭,正用袖子擦汗的農戶:“老哥,這幾天感覺怎麼樣?身上是不是沒啥力氣?”

那農戶憨厚地笑了笑,喘著氣道:“回王爺,是有點兒……幹活提不起勁,歇過來也慢。許是……水土不服?”

朱高煦搖搖頭,心裡有了數。不是水土不服,是缺鹽了。開荒是重體力活,汗流得多,鹽分流失快,光靠食物裡那點鹽根本補不回來。船上帶來的鹽本就不算充裕,按眼下這消耗速度,怕是撐不了多久。食物寡淡無味是小事,人沒了力氣,開荒、建城、防禦,一切都無從談起。

他立刻轉頭,大步流星地回到那間只能勉強稱作住所的木頭棚屋。屋裡光線昏暗,只有一張用粗木板拼成的桌子和幾把簡陋的凳子。朱高煦走到桌前,嘩啦一下攤開那張繪製著河口及附近海岸線的簡易地圖,手指重重地落在河口處標示著“天京衛港”的那個點上。他的目光在地圖上來回逡巡,眉頭緊鎖,像是在計算著什麼。

“周管事還在那邊盯著港口建設,人手也相對集中,離海邊近,方便。”他低聲自語,手指在地圖上點了點,“不能再等了,缺鹽這事兒,拖下去要出大亂子。”

他猛地抬頭,對外喊道:“來人!”

守在門口的親兵隊長立刻應聲而入:“王爺!”

“立刻派人,要最快的船,迴天京衛港!”朱高煦的聲音不容置疑,透著一股急迫,“給周管事傳我的手令!”

他略微停頓,整理了一下思路,開始口述命令,語速快而不亂:“著周管事即刻放下手頭次要事務,組織人手,勘探港口附近沿岸。務必尋找到退潮後能露出大片平坦灘塗之地。告訴他,咱們木柴也金貴,不能都拿去燒火煮鹽,那是敗家子的幹法!學學人家海邊漁民的法子,利用潮汐,把海水引進挖好的池子裡,靠老天爺賞的日頭把它曬乾!讓他多找幾處,得是那種背風向陽、地勢平坦,泥地又得足夠堅實,能夯得住的地方。找到地方,立刻動手修建鹽田!挖溝、築堰、夯實池底,越快越好!此事關乎咱們幾千人的力氣和精神頭,半點怠慢不得!告訴他,這事比建碼頭還急!人要是沒力氣,碼頭建好了誰去扛活?鹽田早一天出鹽,咱們就能早一天挺直腰桿!”

親兵隊長聽得連連點頭,不敢有絲毫遺漏。

朱高煦又補充道:“船上若有福建、兩廣沿海來的移民,特別是那些靠海吃海,懂得修築堤壩、熟悉灘塗作業、會看潮信的老手,優先調撥給他,讓他們去幹,事半功倍。告訴周管事,天京衛港那邊,即日起,暫設一個‘鹽課司’,就由他親自盯著!這鹽務,得有個章程,不能亂糟糟的。鹽田如何規劃,人手如何調配,每日進度如何,遇到什麼難處,都要詳細記錄在案,形成文書,定期派船送來給我看。我要時刻掌握進度!”

他揮了揮手:“快去!立刻辦!”

親兵隊長抱拳領命,轉身快步離去安排。朱高煦站在原地,看著地圖上那蜿蜒的海岸線,輕輕吁了口氣。這曬鹽之法,雖不及煮鹽快捷,卻是眼下最穩妥、最節省資源的辦法。萬事開頭難,這鹽,就是穩定人心的第一道坎。

命令傳下去後,朱高煦又把朱瞻壑叫到身邊。看著兒子雖然疲憊,但眼神裡多了幾分堅毅,臉上沾著泥土和汗水,更像個幹活的樣子了,他心裡略感欣慰。他指著桌上那張簡陋的地圖,特別是蜿蜒曲折的海岸線。

“瞻壑,過來再看看。”朱高煦的聲音帶著一絲沙啞,是連日操勞和指揮的結果,“方才為父讓你去傳令製鹽,你可知為何如此急迫?”

朱瞻壑想了想,聯絡這幾日的感受,老實回答:“因為大家幹活沒力氣了,飯菜也沒味道。”

“對,但不全對。”朱高煦手指點在地圖上,“沒了鹽,人就成了軟腳蝦,渾身使不上勁。別說開荒建城,連自保都難。這幾千口人,要是都病懨懨的,咱們帶來的那點兵,能護得住誰?所以,鹽是活命的根,是穩住人心的基石。”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嚴肅起來:“記住,鹽和鐵,這兩樣東西,是一個國朝的根基血脈。咱們眼下要自己產鹽,將來還要自己鍊鐵。這兩樣東西,必須牢牢抓在官府手裡,行‘調控’之策,絕不能讓私人隨心所欲地操控,更不能讓他們藉此牟取暴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