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美洲帝國:日月旗的應許之地

第89章 “紫禁城”?

新生命的誕生,給朱高煦帶來了片刻的安寧與喜悅,但帝國的巨輪,卻不會因此停下片刻。

朱瞻陸的滿月酒宴剛剛散去,空氣中似乎還瀰漫著淡淡的酒氣。

然而,新京城內,更為緊迫的議題,已然擺上了朱高煦的案頭。

國家初立,各項事務都需要做出規劃。

國家議事會的代表們,以及朱高煦的內閣大臣們,如今都還擠在臨時搭建的房屋裡議政辦公,這些屋子都是在這兩年內草草搭起的小型建築。

這些簡陋的房屋若是長久使用,實在有失新興帝國的體面。

這日,朱高煦召集內閣核心成員,在他那同樣寒酸的臨時議政所內,商討國家核心建築群的規劃。

“殿下,國家議事會那邊已經遞了好幾次條陳,說如今議政之所實在不便,望能早日興建正式的議政大樓。”內閣首輔林永康首先開口,臉上帶著幾分愁色。

他話音剛落,另一位負責財政的內閣大臣也跟著接話:“首輔所言極是。臣等也以為,我大秦既已立國,便該有巍峨的宮室,以彰顯國威,安定人心。臣等斗膽,懇請殿下仿大明紫禁城之制,於新京擇地,興建皇城宮殿!”

“紫禁城?”朱高煦聞言,眉梢幾不可察地動了動。

他擱下手中的狼毫筆,身子向後略微靠了靠,椅子發出輕微的木頭摩擦聲。

“諸位的意思,孤明白了。”他語氣平淡,讓人聽不出喜怒。

“建,自然是要建的。但如何建,建成什麼樣,孤有自己的章程。”

他站起身,踱步至牆邊懸掛的簡易新大陸地圖前,視線在新京城的位置上凝注片刻。

“內閣提議仿大明紫禁城,恢弘壯麗,這份心意孤領了。但我大秦,並非舊日之大明,此地,亦非舊日之北平。”

朱高煦轉過身,掃視著在場的幾位大臣。

“孤以為,所謂的‘紫禁城’,其核心功能,在於禮儀與政務。而非帝王個人享樂之所。個人享樂以及日常起居,如今以及之後擴建的莊園,已然足夠。”

他一字一句,聲音清晰而有力:“孤意已決,新‘皇城’的規模,參照南京皇城舊制,但整體縮減至二百畝。不必追求雕樑畫棟,窮奢極欲。其核心,只保留三大功能區。”

這話一出,幾位大臣你看我我看你,都沒想到殿下構想中的皇城竟是這般模樣。

“其一,奉天殿。”朱高煦伸出一根手指。

“此殿,乃帝王登基、祭天、大朝會等國家大典的場所。殿宇規制可仿舊例,但雙頭鷹木雕,必須高懸於此殿頂梁之上,以彰我大秦開疆拓土之精神。”

雙頭鷹,大秦帝國的國徽,理應在奉天殿中佔據顯要位置。

“其二,六部值房。”他又伸出第二根手指。

“於奉天殿兩側,沿東西各建二十間建築。牆體以青磚砌成,外牆之上,須陰刻《大秦憲法》開篇首句——‘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此地,便是我大秦財政部、司法部等核心衙門輪值辦公之所。”

“其三,後苑精舍。”朱高煦最後伸出第三根手指。

“於皇城後苑臨水之處,設一小巧精舍,僅供帝王理政之餘,片刻休憩。無需金碧輝煌,但求清淨雅緻即可。”

二百畝的皇城,三大核心功能區,簡潔,務實,卻又處處透著新舊交融的意味。

這與內閣大臣們心中那畫棟雕樑、深宮九重的“紫禁城”景象,大相徑庭。

“殿下,”一位老臣按捺不住,語氣中帶著幾分猶豫,“皇城如此……是否略顯簡樸?恐怕不足以震懾四方,彰顯天家威儀啊。”

朱高煦一擺手:“天子之威,在於萬民安康,國家強盛,豈在於宮室之奢華?若沉溺於土木之工,耗費民脂民膏,縱有瓊樓玉宇,亦不過是沙上之塔,民怨所指,頃刻間便會灰飛煙滅。前朝舊事,諸位難道都忘了嗎?”

他這番話,帶著幾分寒意,讓那老臣低下頭去,不敢再多言。

“皇城之事,便如此定了。”朱高煦的語氣不容置喙。

“接下來,是國會與最高法院。”朱高煦手指在地圖上敲了敲,點向另一片規劃區域。

“國會,民意匯聚之所,立法根本之地。它的一磚一瓦,都要透出莊重,更要顯出包容。”

“國會大廈,整體必須方正大氣。核心的議政大廳,要足夠寬敞,初步估算,起碼能容納八百人同時議事。”他掃視眾人,“《大秦憲法》裡寫明瞭,國家最高議事會,代表名額上限是六百人。多出來的空位,是為將來留的,眼光要放長遠些。”

“議政大廳的頂,給我用八角尖頂的設計,要讓它成為這片建築裡最顯眼的那個!此外,還得有足夠的小房間,給議員們平日裡辦公、琢磨法案用。”

朱高煦頓了頓,話鋒一轉,聲音沉了下來:“至於最高法院,那是我大秦司法獨立的臉面,誰也碰不得,誰也汙不得!”

“最高法院的基座,就用整塊花崗岩,給我雕成獬豸的模樣!獬豸是什麼?辨別是非曲直,判斷善惡忠奸的神獸!從基座到主殿,修五級臺階,時刻提醒那些掌刑的,什麼叫‘五刑慎刑’,手裡的權力重得很,下判決的時候,腦子都給我放清醒點!”

“主殿的穹頂,給我用彩繪,畫上日月同輝!法律的公正,就得跟天上的太陽月亮一樣,明明白白照著每一個人!穹頂底下,掛八十一枚青銅鑄的‘法’字鈴鐺,風一吹,鈴鐺響,那就是在告訴所有人,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正廳裡頭,立一座巨大的青銅天平,旁邊就放《大秦憲法》的銅板!牆上,從《禹刑》開始,一直到《大明律》,歷朝歷代的法典精華,都給我刻上去!讓所有人都看看,我華夏的法統是怎麼傳下來,又是怎麼在我大秦手裡發揚光大的!”

朱高煦一番話說完,議政所內靜得落針可聞。

在場的幾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被這聞所未聞的宏大構想給砸蒙了。

這哪裡是在規劃幾棟房子?這分明是在用磚石樑木,為這個新生帝國鑄造筋骨,刻畫靈魂!

過了好一會兒,還是林永康定了定神,小心翼翼地開口:“那……太廟呢?”

祭祀祖先,這可是華夏千年不變的頭等大事,馬虎不得。

“太廟自然要建。”朱高煦頷首。

“太廟的整體規制,就照著大明舊制來,不能忘了根本。不過,主殿的樑柱,就別費勁去找什麼金絲楠木了,北美大陸有的是好胡桃木,料子又硬,紋路又漂亮,足夠用了。祭祀的那些禮儀、文化,跟大明那邊一樣,這是咱們的根,不能斷!”

一番規劃下來,一個集皇權、民權、法權於一體,兼顧傳統與創新的核心政治區域藍圖,已然清晰可見。

“如此浩大的工程,人力與工期……”財政大臣有些擔憂。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