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美洲帝國:日月旗的應許之地

第92章 白蓮教問題

處理完成陳祖義的事情後,民政部的官員們絲毫不敢懈怠,繼續埋首於堆積如山的卷宗之中,統計這批新至移民的各項事務。新京城初立,百廢待興,每一份人力都是寶貴的財富,但同樣,每一個潛在的隱患都必須被扼殺在萌芽之中。

經過了整整十數日的整理,燈油耗費無數,一份詳盡至極的移民甄別報告終於新鮮出爐,第一時間便被呈送到了監國太子朱高煦以及內閣諸位輔臣的案頭。

朱高煦接過這份沉甸甸的報告,一頁頁細細翻閱。報告中羅列的資料清晰明瞭:此批移民共計兩千餘人。其中,身懷技藝的各類工匠約四百名,這些人是大秦手工業發展的基石,早已被各工坊收入麾下,但是他們也獲得了土地的授予。原在大明朝因天災人禍失去土地,生活困頓的普通百姓約六百名,他們是新大陸墾殖的主力軍。

還有百餘名只考取了秀才功名,在舊有體制下鬱郁不得志的讀書人也獲得了新大陸的土地,讓他們先乾乾農活,知曉農人的不易。

以上這些被劃歸為“良民”的,民政部已經按照朱高煦先前的指示,迅速完成了初步的安置規劃。被分配在新京周邊的家庭,已經丈量了土地,每戶足足五百畝尚未開墾的肥沃荒地,足以讓他們在這片新土地上紮下根來。其餘將被分配到其他沿海定居點的移民,也已登記在冊,不日便將安排船隻,走海路送達。

報告的後半部分,則顯得有些扎眼。約有四百餘人,是在大明犯下偷竊、鬥毆等輕微罪行的犯人,按照大明律例,本應勞役。還有數量更為龐大的一群,足足五百餘人,是在大明實在活不下去,無奈之下加入了白蓮教尋求一線生機的底層農民。最令人警惕的,是混雜在這批白蓮教信眾之中的數十名大小頭目。

對於那四百多名輕罪犯人,內閣會議很快便達成了共識。依舊是授予土地,每戶五百畝,給他們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但內閣在朱高煦的指示下為此特意增補了一條法令:這些人若在新大陸五年之內再度犯罪,每犯一次,便要從其名下沒收一百畝土地,直至剝奪所有土地,淪為苦役。這既是寬容,也是震懾。

然而,當議題轉向如何處置那五百多名白蓮教信眾和數十名頭目時,臨時議政廳內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

“殿下,諸位大人,”民政部尚書率先開口,聲音帶著一絲疲憊,但更多的是凝重,“這批移民中,裹挾了大量白蓮教徒,其中甚至有數十名骨幹頭目。此事非同小可,必須慎重處置。”

話音剛落,一名鬚髮花白,顯然是前明舊臣的老儒臣便站了出來,語氣激烈:“白蓮教乃前朝妖孽,蠱惑人心,作亂天下!此等邪教,斷不可使其在新大陸滋生蔓延!依老臣之見,其頭目當梟首示眾,以儆效尤!其信眾,亦當嚴加看管,限制其自由,令其日夜勞作,滌盪其心!”

這位老儒臣的發言,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保守派官員的心聲。他們深受儒家正統思想薰陶,對白蓮教這類被官方定性為“邪教”的組織,向來是深惡痛絕,主張鐵腕彈壓。

內閣首輔林永康眉頭微皺,他更傾向於從實際出發。他出列奏稟:“殿下,白蓮教之患,確實不得不防。然則,這五百餘信眾,多為活不下去的貧苦農民,並非個個都是冥頑不靈之輩。若一味強壓,恐激起民變,於我大秦初立之基不利。臣以為,當分而治之。那些為首作亂的頭目,自然要嚴懲不貸,以彰國法。但對於普通訊眾,或可施以教化,使其迷途知返。”

一名身著武官服飾,顯然是軍方代表的將領也發表了意見:“殿下,末將以為,若要對這五百餘人盡數採取武裝鎮壓,必然要消耗我大秦本就不充裕的兵力與物資。眼下帝國四面皆有潛在威脅,兵力當用在刀刃上。不如,將這些白蓮教徒編入苦役營,強制勞役,為帝國興建基礎設施,也算是物盡其用。”

議事廳內,一時間爭論不休。保守派主張嚴打,務實派提議分化,軍方則考慮成本。而爭論的核心焦點,漸漸集中到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上——《大秦憲法》中明文保障的公民權利,是否適用於這些白蓮教徒?

有官員提出,既然已頒佈憲法,便當一體遵循,即便是白蓮教徒,只要未曾觸犯大秦律法,其人身自由與財產權利便應受到保護。此言一出,立刻遭到保守派的強烈反駁,他們認為憲法保護的是“良民”,而非“邪教妖人”,對這些人講仁慈,無異於養虎為患。

朱高煦端坐於上,靜靜地聽著臣子們的各抒己見,並未立刻表態。他知道,這個問題處理不好,不僅會影響到這批移民的安置,更會深遠地影響到大秦帝國未來的法治根基與社會穩定。

夜深,漢王太子府邸的書房內依舊燈火通明。

朱高煦獨自一人,面前攤開著的是剛剛結束的內閣會議記錄,以及那部由他親手主導編撰的《大秦憲法》和《宅地法》的文字。白日裡議政廳內的激烈爭論,此刻依舊在他腦海中迴盪。

他揉了揉眉心,感到一陣疲憊。新大陸太需要人口了,每一個青壯勞力都是寶貴的。但白蓮教這個組織,歷史上無數次證明了其強大的煽動性和破壞力。一旦讓他們在新大陸站穩腳跟,形成有組織的叛亂,對於剛剛起步的大秦帝國而言,後果不堪設想。

一面是嗷嗷待哺的發展需求,一面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他起身,在書房內緩緩踱步。目光掃過牆上懸掛的北美大陸地圖,心中思緒萬千。作為一名穿越者,他擁有超越這個時代的見識。他清楚地記得,在前世的歷史中,白蓮教這類秘密宗教組織之所以能夠屢禁不絕,甚至在某些時期掀起滔天巨浪,其根本原因在於底層民眾失去了土地,生計無著,只能將精神寄託於虛無縹緲的信仰,並被別有用心者組織起來,反抗現實的壓迫。

“土地……”朱高煦口中喃喃自語。

一個念頭如同閃電般劃過他的腦海,那是來自前世“新中國土改根治白蓮教”的寶貴經驗——釜底抽薪!只要讓那些普通的信眾擁有了自己的土地,能夠安居樂業,他們自然就會失去追隨白蓮教的動力。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也是穩定社會秩序的壓艙石。

就在此時,書房的門被輕輕敲響。

“父親,您還沒歇息?”朱瞻壑的聲音從門外傳來。

“進來吧。”

朱瞻壑推門而入,見父親依舊在為政事煩憂,便主動上前,想要為父親分憂。他看到了桌案上關於白蓮教徒處置的文書,年輕的臉上露出一絲不解與憤慨。

“父親,為了這些白蓮教匪,何須如此煩惱?”朱瞻壑拿起那份關於白蓮教頭目的名單,語氣帶著幾分不屑:“我聽聞,這些白蓮教徒在大明之時,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乃是窮兇極惡之輩!依孩兒之見,對付這等亂臣賊子,一定要出重拳!”

他頓了頓,聲音提高了幾分:“當將其首惡盡數斬首示眾,以儆效尤!餘者,盡數貶為奴隸,充入官田勞作,讓他們用汗水贖清自己的罪孽!如此,方能震懾宵小,永絕後患!”

朱高煦聽著兒子這番充滿殺伐之氣的言論,並未立刻反駁。

他緩緩坐下,示意朱瞻壑也坐到自己身邊。

“瞻壑,你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朱高煦的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你可知,這些人,為何會信奉白蓮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